歷年來,隴西縣作為中藥材種植大縣,隨著化學肥料的施用,輪作倒茬意識薄淺,高毒高殘留的農藥的使用等造成種植環(huán)境的惡化,病蟲害的加劇,尤其是土壤結構變化、有機質的缺乏、重金屬超標等問題。在日常生產中,藥農在旋耕方面主要以二牛抬杠為主,翻地不深,每年如此循環(huán),犁底層打破不了,阻礙根類藥材的正常生長,為探索立式深旋耕對黨參產量的影響,特安排此試驗。
試驗試點設在隴西縣福星鎮(zhèn)蔣家山村,海拔高度2 194 m,年平均氣溫6.9℃,年平均降水量400 mm,生長期年平均220 d,無霜期年平均140 d,全年日照時數(shù)2 478.2 h。土壤為黃綿土,地塊平坦,肥力均勻,上年秋季耕翻2次,前茬作物為玉米,試驗指示作物為黨參。
試驗設4個處理,處理1:35 cm地膜露頭栽培+立式深旋耕;處理2:普通旋耕+35 cm地膜露頭栽培;處理3:立式深旋耕露地栽培;處理4(CK):普通旋耕露地栽培。試驗采取隨機區(qū)組設計,重復3次,總共12個小區(qū),小區(qū)面積為100 m2。放苗方式為橫臥式放苗,露地黨參株行距8 cm×25 cm,用苗量33 350株,地膜露頭栽培黨參株行距7 cm×35 cm,用苗量27 200株,于2021年3月22日進行移栽,移栽之前,每公頃施用印象棒棒耶有機肥1 200 kg、復合肥750 kg、微生物菌劑75 kg、3%辛硫磷顆粒37.5 kg。6月15日、8月15日中耕除草2次,其它管理同大田。移栽時,將各小區(qū)的處理對應處理,10月18日進行試驗收挖,收獲時科學取樣測定有關數(shù)據(jù)。
表1分析結果表明,不同處理對黨參產量及品質有不同的影響。針對產量,處理1立式深旋耕+35 cm地膜露頭栽培每公頃鮮重最高,與處理2普通旋耕+35 cm地膜露頭栽培之間差異不顯著、與處理3立式深旋耕露地栽培、處理4(CK)普通旋耕露地栽培之間存在極顯著性差異;其次為處理2與處理3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與處理4之間存在極顯著性差異;處理3第三位,與處理4之間差異不顯著。針對品質,處理2的一等品率最高,與處理1之間差異不顯著,與處理3、處理4之間存在極顯著性差異;其次為處理1,與處理3、處理4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處理3第三,與處理4之間差異不顯著。
表1 不同處理對黨參產量的影響分析表
表2分析結果表明,不同處理對黨參經濟性狀有不同的影響。根長:處理1最長,與處理3、處理2之間差異不顯著,與處理4之間存在極顯著性差異;依次為處理3,與處理2之間差異不顯著,與處理4之間存在極顯著性差異;處理2與處理4之間存在極顯著性差異。根直徑:處理1最粗,與處理2、處理3、處理4之間存在極顯著性差異;處理2排第二,與處理3之間差異不顯著,與處理4之間存在極顯著性差異;處理3排第三,與處理4之間存在極顯著性差異。
表2 不同處理對黨參經濟性狀的影響分析表
本試驗通過處理1立式深旋耕+35 cm地膜露頭栽培、處理2普通旋耕+35 cm地膜露頭栽培、處理3立式深旋耕露地栽培、處理4(CK)普通旋耕露地栽培4種不同栽植方式,研究對黨參產量、品質及經濟性狀的影響,結果表明,處理1每公頃產量最高,為9 538.05 kg,較處理4(CK)7 352.70 kg/hm2高 29.72%;依次為處理 2,每公頃產量為8 870.40 kg,較對照7 352.70 kg/hm2高20.64%;處理3每公頃產量為7 806.00 kg/hm2,較對照7 352.70 kg/hm2高6.17%。品質方面,處理2一等品率最高,為71.63%,較對照56.58%高15.05%;其次為處理1,一等品率為66.72%,較對照高10.14%;處理3一等品率為56.69%,較對照高0.11%。處理1的根長最長,為26.52 cm,較對照21.88 cm長21.21%;依次為處理3,根長為25.98 cm,較對照長18.74%;處理2的根長為25.71 cm,較對照長17.50%。處理1的根直徑最粗,為10.66 mm,較對照8.98 mm粗18.71%;依次為處理2,根直徑為9.76 mm,較對照粗8.69%;處理3的根直徑為9.58 mm,較對照粗6.68%。
綜上所述,從試驗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黨參種植中,立式深旋耕加35 cm地膜露頭栽培不管是產量品質還是經濟性狀表現(xiàn)最好,普通旋耕加35 cm地膜露頭栽培與之相差不多,所以在以后生產過程中可以借鑒這2種種植方式進行黨參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