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wèi)衛(wèi)
1922年的開學(xué)季,豐子愷應(yīng)好友夏丏尊的邀請,來到世外桃源般的浙江紹興白馬湖畔,在春暉中學(xué)擔(dān)任音樂、美術(shù)和英文課的教員。
初到白馬湖,豐子愷就愛上了這個地方:“我覺得上海雖熱鬧,實在寂寞。山中雖冷靜,實在熱鬧,不覺得寂寞。就是說上海是騷擾的寂寞,山中是清靜的熱鬧?!必S子愷看到農(nóng)人在湖邊種柳樹,便向他們要了一株,種在寓所的墻角里,并給屋子取名叫“小楊柳屋”。
當(dāng)年,“小楊柳屋”是白馬湖上的一個活動中心。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潛等教師,還有偶爾來春暉講學(xué)的蔡元培、黃炎培、葉圣陶等,都會到“小楊柳屋”聚談。每次的歡樂時光開始前,豐子愷總是習(xí)慣地抬出一張八仙桌,放在小天井的楊柳樹下,然后炒一碗螺螄,再打開老酒甏,大家邊吃邊喝邊聊。
豐子愷的漫畫成名作《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描繪的就是“小楊柳屋”里歡盡余杯的景象。那是一個夏天的夜晚,友人散去后,新月升空,月色如水,滿室清芬,幽靜明凈的意境令人心醉神搖。對于這幅畫,鄭振鐸給予了這樣的點評:“我的情思都被他帶到一個詩的仙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種說不出的美感?!?/p>
閑暇時分,豐子愷常常走出“小楊柳屋”,面對秀麗的白馬湖揮筆寫生。有時靈感來了,就作起曲子,手頭沒有五線譜,他就把曲調(diào)寫在自己的白襯衫上。春暉中學(xué)透著典雅氣息的校歌,便是豐子愷用詩人孟郊的詩譜曲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p>
豐子愷作漫畫,正是起步于春暉中學(xué),而夏丏尊則是豐子愷漫畫的賞識者和催生者。在“小楊柳屋”的客廳里,貼滿了豐子愷的漫畫,內(nèi)容多取材于古詩詞的句意、孩童的稚趣和學(xué)校里的日常情景,泛著溫情與愛意。微風(fēng)過處,可以聽到畫頁發(fā)出颯颯的聲響。有一天,住在隔壁的夏丏尊看到這些畫,禁不住大聲夸贊道:“好!再畫!再畫!”豐子愷得到鼓勵,越畫越多,終于成為一代漫畫家。夏丏尊在豐子愷的第一部漫畫集《子愷漫畫》的序言里,如此表白:“記得子愷畫這類畫,實由于我的慫恿。子愷年少于我,對于生活有這樣的咀嚼玩味的能力,和我相較,不能不羨子愷是幸福者!”
對于白馬湖畔的春暉中學(xué),豐子愷一生都不能忘情,在1961年的春暉中學(xué)40周年校慶這天,豐子愷作了《源遠流長》的漫畫相贈,并題詩一首祝賀:“東風(fēng)浩蕩百花明,白馬湖畔氣象新。今日莘莘群學(xué)子,他年盡是接班人?!?/p>
(責(zé)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