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玉
相互了解是朋友,相互理解是知己
從小喜愛音樂的薩里埃利,幸運地逃脫了家族事業(yè)的束縛,到了音樂之都維也納追尋他的音樂伊甸園。最后,他如愿以償?shù)禺?dāng)上了宮廷樂師,成為奧地利皇帝的寵臣。一切都那么順心如意,世界似乎那么美好。直到有一天,一個叫莫扎特的年輕人的出現(xiàn),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年少的莫扎特那么輕狂,甚至還帶點兒神經(jīng)質(zhì)。但是他的音樂,卻永遠帶著孩子般的天真無邪,讓人一入耳就難以拒絕。開始,薩里埃利以為莫扎特只是因為勤奮用功才得到如此成就的??墒钱?dāng)他看到莫扎特的手稿上一點兒涂改的痕跡都沒有,渾然天成得簡直就像直接從頭腦中謄寫下來一般時,他憤怒了,他質(zhì)問“音樂之神”:“為什么我那么依賴你,你卻選擇了他作為你的樂師?而我,只有肉體而已。我要向他開戰(zhàn),我要盡我所能,毀滅他的天才!”從此,拉開了一個變態(tài)的,因嫉妒而變形的心靈和一個天才之間的斗爭。這是電影《莫扎特傳》的劇情,這個心靈扭曲了的薩里埃利,比莫扎特更像主角,他處心積慮地設(shè)置一個個陷阱,讓天真的莫扎特一步步陷進去,直到生命的終止。
“諾亞方舟”經(jīng)歷洪水后,諾亞放出了方舟上的兩只鳥,一只鴿子,一只烏鴉,希望它們能發(fā)現(xiàn)這世界變化后的消息。烏鴉飛出去了,看到大水里的動物的尸體,于是就去吃尸體了。鴿子在三天飛了回來,帶回來了新長成的橄欖枝,告訴諾亞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陸地。于是,眾人認為烏鴉吃了尸體,烏鴉是不潔的鳥,而鴿子帶回來橄欖枝,所以鴿子是潔凈的鳥。
潔凈高尚的白鴿是不會與不潔的烏鴉相提并論的,白鴿是不會去示好烏鴉的。而在我的認知里,我愿意把小人比喻為烏鴉,因為他們不光自己黑,還喜歡黑別人。我在想在另一個世界里,莫扎特的靈魂與薩里埃利的靈魂相遇了,會避之唯恐不及的吧。
雨果有一篇文章《塔列朗》,說了塔列朗去世后,醫(yī)生趕到他家,把他的尸體做成木乃伊,把大腦留在桌上。醫(yī)生走后,塔列朗的仆人進來,看到桌上的這個東西,想了想,把它扔進了陰溝里。西諺有云“仆人眼中無偉人”,仆人離偉人太近,反而看不到偉人的偉大,只看到偉人也跟常人一樣吃喝拉撒。常人每每有一種“貴遠賤近”的傾向。所謂“遠來的和尚好念經(jīng)”,近在身邊的賢人卻看不到,不懂得敬重。顏之推說得好:“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少長周旋,如有賢哲,每相狎侮,不加禮敬;他鄉(xiāng)異縣,微借風(fēng)聲,延頸企踵,甚于饑渴。校其長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魯人謂孔子為東家丘?!蔽覀冎車娜耍绕涫悄切┖苁祜呐笥?,有些人學(xué)問很好、才干很高,或是品德很高尚,但因為我們跟他們太熟了,常常會忽略掉這些,又因為是一起長大的人,往往不甘心承認人家比自己高明很多。于是,逮到有一點兒不利于人家的謠言,便跟著添鹽加醋,或者潑一盆臟水,不經(jīng)意間就做了一次小人。
“近君子,遠小人”是老夫子的古訓(xùn),放在今天依然適用。盡管需要遠離小人,但生活就是這樣,有時候你想躲還躲不開,那就需要巧妙地與之“相處”,就像尼采說的那樣,在世人中間不愿渴死的人,必須學(xué)會從一切杯子里痛飲,在世人中間要保持清潔的人,必須懂得用臟水也可以洗身。所以,在你走向成功的路上,小人的刺激也是一塊不可多得的墊腳石。
最巧妙的“相處”,便是我們像鴿子那樣保持我們的純潔,只要我們一如既往地白,閃著光地白,那灰燼般的烏鴉就無處遁形,那黑就不能遮蓋我們。
(責(zé)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