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道仙,陸 江,趙學剛,劉 莉★
(1.江蘇農牧科技職業(yè)學院動物醫(yī)學院 225300;2.江蘇農牧科技職業(yè)學院寵物科技學院 225300)
貓脂肪肝綜合征(FHL)是貓最常見的肝膽疾病,其特點是肝細胞內積累過多的甘油三酯(TG),導致肝重量增加,繼發(fā)肝功能損害及肝內膽汁淤積,如不進行積極有效地治療,死亡率可達90%以上[1]。FHL的發(fā)病機制是復雜的,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包括脂肪酸(FA)攝取、合成、降解和分泌途徑的改變。因此,本文對FHL發(fā)病機制的研究現狀進行總結歸納,以期為FHL的防制提供理論依據。
貓是一種食肉動物,對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產生了獨特的適應性,這對貓對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的需求產生了影響[2]。與其他哺乳動物一樣,貓不能合成必需脂肪酸,如亞油酸(18:2n-6),且貓合成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LCPUFA)的能力有限[5]。而LCPUFAs,可下調固醇調節(jié)元件結合蛋白-1(SREBP-1)的表達并影響其加工,從而抑制產脂和糖酵解基因的轉錄,同時還是肝臟和脂肪組織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a(PPAR-a)的配體激活劑,可上調FA氧化相關酶基因的表達[6]。因此,增加LCPUFA的水平有利于FA氧化,減少TG儲存,可防止FHL的發(fā)展。
貓對蛋白質代謝途徑的適應能力有限,無法保存氮,在長期厭食后,貓會迅速出現必需氨基酸缺乏和蛋白質缺失。在實驗誘導和自發(fā)FHL中,血漿中丙氨酸、精氨酸、瓜氨酸、?;撬岷偷鞍彼岬臐舛蕊@著降低[7]。碳水化合物代謝也發(fā)生了變化,與健康受試者相比,FHL貓的葡萄糖、乳酸、胰高血糖素和非酯化脂肪酸(NEFAs)的循環(huán)濃度較高,胰島素的循環(huán)濃度較低[8]。因此,由厭食引起的負能量平衡被認為是引發(fā)FHL的主要原因。
脂肪組織是TGs在能量平衡狀態(tài)下儲存過剩能量的主要場所,處于負能量平衡狀態(tài)時,機體反調節(jié)激素(胰高血糖素、生長激素、皮質醇和兒茶酚胺)的循環(huán)濃度增加,導致激素敏感脂肪酶活性增加,促進脂肪分解和內臟脂肪組織中的NEFAs的動員[9]。大量的NEFAs從脂肪組織中釋放出來后通過門靜脈循環(huán)輸送到肝臟,重新合成甘油三酯積聚在肝細胞內。
因此肥胖的貓在厭食期(饑餓應激狀態(tài)下)更易發(fā)生FHL。
貓的從頭合成脂質(DNL)主要發(fā)生在脂肪組織中,肝中DNL過量是否為FHL的主要發(fā)病機制還存在較大差異。Chiara[10]等發(fā)現FHL貓肝組織SREBF-1表達下調,認為DNL不是FHL發(fā)生的主要原因。但也有研究表明,棕櫚酸鹽在患有FHL的貓的脂肪組織和肝臟中都有發(fā)現,而在健康貓中則沒有發(fā)現,不能排除棕櫚酸鹽的積累是FHL新生脂肪形成的結果。
線粒體β-氧化是正常生理條件下FA處理的主要氧化途徑。FA氧化產生乙酰輔酶A,可通過三羧酸循環(huán)提供能量和/或形成酮體。FHL貓的酮體形成增加,提示FA的β-氧化速率增加[11]。Center[12]等人報道,FHL患貓的肝細胞線粒體出現數量減少和異常,提示線粒體功能障礙也可能發(fā)生在FHL。
NEFAs進入肝細胞后可酯化為TG。TG通常在肝細胞內的液泡中積累,或可并入肝細胞內形成VLDL,排泄到外周循環(huán)中。當VLDL排泄途徑受阻,就會加劇TG在肝細胞中積聚,最終形成FHL。蛋白質營養(yǎng)不良和必需氨基酸缺乏是FHL發(fā)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機制。
盡管FHL的確切病理生理機制尚不清楚,但外周脂肪儲備中產生的非酯化脂肪酸(NEFAs)的流入、FAs的從頭合成、肝臟FA氧化為能量的速率和通過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s)的排泄之間的不平衡是FHL發(fā)生發(fā)展的關鍵。因此,在防制FHL時,要綜合考慮這些病理機制,制定針對多靶點的干預方案,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目前,對于FHL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還局限于病理生理機制,分子機制研究較少,還未發(fā)現分子標志物與治療靶點,對FHL的分子發(fā)病機制研究將有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