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亞娟
(蘭州市紅古區(qū)農業(yè)農村局,甘肅蘭州 730084)
無公害蔬菜是指農藥、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的含量符合國家食品衛(wèi)生標準,同時具有較高營養(yǎng)價值的優(yōu)質蔬菜,其對生產環(huán)境和種植技術有著嚴格的標準和規(guī)定。食用無公害蔬菜不會對人體產生毒害作用,因而無公害蔬菜得到大眾的認可,成為人們獲取維生素、礦物元素和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之一。在無公害蔬菜的生產過程中,為了有效防治各種病蟲害,同樣會使用一些化肥和農藥。為了確保蔬菜殘留的有毒有害物質符合無公害蔬菜的種植標準,就必須嚴格規(guī)范化肥、農藥的使用。
為了保證營養(yǎng)元素的及時供給,無公害蔬菜在種植時需要使用化肥。但部分菜農為了提高蔬菜的產量,沒有對化肥的使用進行全面而科學的了解,單純地認為化肥越多,蔬菜長勢越旺,導致部分菜農盲目地增加化肥的使用量。這種行為不僅導致化肥被大量的浪費,還會嚴重污染蔬菜的生長環(huán)境,影響蔬菜的正常生長,從而降低無公害蔬菜的生產質量[1]。例如,一些菜農不合理使用氮肥,導致土壤中硝酸鹽含量激增,造成土壤中營養(yǎng)元素的平衡被破壞。營養(yǎng)元素嚴重失調的情況直接造成無公害蔬菜品質的下降。
農藥在蔬菜種植過程中的大量使用,使得一些病蟲害逐漸形成了對農藥的抗性,導致一些標準劑量的農藥難以對病蟲害起到有效的滅殺作用。同時,由于一些農民缺乏安全合理的用藥知識和用藥意識,導致在蔬菜遭遇病蟲害時,普遍采用化學農藥的方式進行防治。為了保證有效防治病蟲害,一些農民甚至會對蔬菜盲目地用藥,擅自增加農藥的使用濃度和次數,從而導致農藥大量地殘留在蔬菜上,進而在無公害蔬菜的生產過程中導致農藥污染問題的出現[2]。
根據相關調查,種植周期較短的葉菜類蔬菜在種植期內平均會進行3 次以上噴藥。在蟲害問題嚴重的夏秋季節(jié),甚至會每隔3 d 噴藥1 次。以小菜蛾為例,該害蟲的抗藥性極強,一些普通農藥無法對其進行滅殺。所以,一些菜農在缺乏科學指導的情況下,往往通過噴灑毒性更強的藥物進行滅殺。
種植連作障礙是指同一品種的蔬菜,長期在同一塊土地中進行連續(xù)性種植所引發(fā)的問題。連作障礙的基本表現是土壤中有害的微生物數量增加,土壤的營養(yǎng)元素不均衡,土壤中的鹽分大量積累,土壤的結構和酸堿度出現較大的變化。在無公害蔬菜的生產中,種植連作障礙問題是較為嚴重的,對蔬菜種植品質的提升和無公害蔬菜的發(fā)展造成了嚴重的制約。以西紅柿種植為例,為保證西紅柿的營養(yǎng)價值,需要施加大量的氮肥,一塊土地長期種植西紅柿通常會長期施加氮肥,鉀肥的施加量則相對較少,導致氮元素過多而缺乏鉀元素,使蔬菜容易出現缺鉀癥,降低其抗逆性[3]。
1)要選擇良好的生產基地,以保證蔬菜的生長環(huán)境。無公害蔬菜的種植應選擇地勢平坦且土質肥沃的土地,種植基地要擁有良好的排灌條件。為保證蔬菜的生產量,生產基地的面積要具有一定規(guī)模。此外,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的附近不得存在污染源,要保證基地附近大氣、水源、土地的環(huán)境質量。2)要對無公害蔬菜的生產基地的周邊環(huán)境進行嚴格監(jiān)控、監(jiān)測。在無公害蔬菜的生產過程中,要對生產種植操作進行嚴格的要求,必須嚴格遵循國家相關的種植標準。
在選擇無公害蔬菜的種植品種時,應當選擇產量高且具有良好抗病性、抗蟲性和抗逆性的品種。種植此類品種的蔬菜,菜農可以少量施加農藥或者不使用農藥,既能有效防治蔬菜的病蟲害,還能降低蔬菜的種植成本,避免農藥殘留。
種植連作障礙的存在,易導致病蟲害進一步加重,因此在種植過程中必須實行輪作換茬的方式。換茬種植要注意蔬菜品種的選擇,若屬于同科蔬菜,則不宜進行換茬種植。例如,西紅柿、茄子、馬鈴薯、辣椒等蔬菜均屬于茄科類蔬菜,前茬種植西紅柿后,后茬所種植的蔬菜不宜選擇茄子、馬鈴薯和辣椒,否則易影響其生長健康,增加死苗率,導致病蟲害多發(fā)。實行不同科蔬菜的輪作換茬種植,可有效減少病蟲害的暴發(fā)概率,并降低其影響[4]。
在種植無公害蔬菜方面,必須采用技術先進的栽培手段。目前,常采用高壟寬窄行的種植方式,同時使用地膜覆蓋技術。種植條件較好的則可以采用更為先進的無土栽培技術。
高壟寬窄行的種植方式可以增強蔬菜之間的通風能力和透光能力,有利于蔬菜根系的生長,起到預防積水、減少病蟲害的作用。而地膜覆蓋技術則可以保證蔬菜種植的溫度與濕度,促進蔬菜成熟,并防止病菌通過土壤進行傳播,從而有利于增加蔬菜的產量。而無土種植技術則實現了蔬菜種植的人工干預,通過控制培養(yǎng)基的營養(yǎng)成分來控制蔬菜的生長情況。
田間管理是控制無公害蔬菜種植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田間管理過程中,肥水失調容易導致蔬菜生長不良,誘發(fā)病蟲害;肥水不足會導致蔬菜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供應不足;而肥水過量則容易改變種植環(huán)境,同樣會誘發(fā)病蟲害。因此,要實施科學的田間管理工作,其關鍵在于合理地管理肥水的使用情況。1)了解蔬菜生長對營養(yǎng)物質的需求,根據生產需求合理地使用肥料。2)注意有機肥與化肥的結合使用。3)嚴格控制有機肥的使用操作,要避免使用未腐熟的有機肥,以免病菌或寄生蟲對蔬菜造成污染[5]。
在蔬菜種植期間,為避免病蟲害發(fā)生傳染或蔓延,應當及時摘掉患有病蟲害的枝、果,并采取燒毀或深埋的方式進行集中銷毀。而遺留的病株殘體則要連根清除,將其帶到大棚外進行銷毀,以防止病蟲害復發(fā)。病蟲害的傳染源被銷毀后,還要將種植過的土壤進行深度翻曬。為有效消滅土壤中的病菌,可以在土壤中摻入適量的生石灰。
為避免無公害蔬菜受到蟲害的影響,減少蔬菜種植期間農藥的使用量,需要在種植大棚上覆蓋專用的防蟲網,防止害蟲的侵入和遷飛。
農藥防治蔬菜的病蟲害具有見效快、防治效果好的優(yōu)勢,但是農藥的毒害性普遍較大,會威脅到人畜的安全。所以,無公害蔬菜種植對于農藥的使用有著非常嚴格的標準要求,以防止農藥在蔬菜表面殘留過多。因此,菜農在使用農藥時要確保劑量使用的合理性。1)對癥下藥。菜農要根據蔬菜病蟲害的具體發(fā)病原因和發(fā)病程度,選用合適的農藥類型和劑量。例如,胃毒劑通常只對咀嚼式口器害蟲見效,而對于刺吸式口器害蟲則難以起到防治效果;甲霜靈能防治霜霉病,但難以有效防治白粉病。2)科學選用農藥。由于農藥的毒害性較大,在選用農藥時,要優(yōu)先選用高效、低毒害、低殘留的農藥,同時禁止使用毒害性強、高殘留的農藥。3)定期輪換或交替使用不同的農藥。長期使用同一種農藥,會導致病蟲害產生一定的抗藥性,影響防治效果。如果菜農忽略了抗藥性,則會導致該種農藥徹底失效。而輪換或交替使用農藥可以盡可能地避免病蟲害產生抗藥性,延緩抗藥性的出現。4)正確使用混合農藥。有的蔬菜會在同一時間段內發(fā)生多種不同的病蟲害,為了有效治理多種病蟲害,及時控制病蟲害對蔬菜生長的影響,需要將不同的農藥進行混合后使用。但是,由于農藥的種類不同,其成分和作用效果也各不相同,為了確保用藥效果,避免出現嚴重的用藥失誤,在正式用藥前,菜農要充分了解不同農藥的理化性質,性質相同的農藥可以進行混合,而性質相差較大則嚴禁混合。例如,酸性農藥不能與堿性農藥混合使用。
生物防治病蟲害可以有效減少農藥的使用,同時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具有綠色、無污染的特征。種植無公害蔬菜時,可采用的生物防治技術有很多種。例如,菜農可以利用瓢蟲防治蔬菜上的蚜蟲與蚧殼蟲等害蟲,或者可以利用赤眼蜂來防治常見的菜青蟲、煙青蟲等。菜農還可以使用生物制劑,依靠細菌或抗生素來防治病蟲害。此外,還可以利用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控制害蟲的生長情況,加速害蟲的死亡。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不同于農藥,其主要影響害蟲的新陳代謝,對人畜的毒害威脅較小,且不會污染自然環(huán)境。常用的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有除蟲脲、卡死克等。
市場監(jiān)督是無公害蔬菜進入千家萬戶的最后一道關卡,所以必須有效落實市場對無公害蔬菜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為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無公害蔬菜市場質量檢測體系,以強化無公害蔬菜的質量檢測工作,擴大其檢測范圍。市場質量檢測體系應當對上市交易的無公害蔬菜展開全面的質量檢測,為便于檢測,可以依托農貿市場建立專業(yè)的檢測站點。檢測站點的檢測設備、檢測人員應配置齊全,對于進入市場的無公害蔬菜,檢測人員要進行抽樣檢測,通過質量檢測的無公害蔬菜方能允許進入市場進行交易。如果蔬菜經檢測后,其毒害物質嚴重超標,則該批蔬菜要移交有關部門進行集中銷毀,以防止有毒有害的蔬菜混入市場,威脅到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在無公害蔬菜科學種植技術的推廣中,政府部門應做好以下工作。1)加大對當地無公害蔬菜種植的幫扶力度,大力推廣科學的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2)保障技術推廣經費的充足。3)邀請相關的農業(yè)專家或組織農業(yè)技術人員對當地菜農進行技術培訓,為菜農深入講解無公害蔬菜種植過程中各項技術操作要點,確保菜農在種植生產期間科學合理地使用化肥和農藥。4)向當地菜農免費發(fā)放關于無公害蔬菜的生產技術資料,以充實菜農的種植知識儲備。
政府部門應當牽頭在當地建立關于無公害蔬菜的生產示范田,為當地菜農作出示范。示范田的建立有利于菜農進行觀摩、學習無公害蔬菜的種植經驗,掌握無公害蔬菜的生產要點,從而便于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的大規(guī)模推廣。
無公害蔬菜的生產質量安全是民生保障工作的重點之一。作為相關生產者,要嚴格把控無公害蔬菜的生產環(huán)境,科學地采用蔬菜栽培技術,強化蔬菜的栽培管理。為了盡可能防止出現蔬菜污染問題,要嚴格地控制農藥和化肥的使用,要通過科學有效的病蟲害防治對策,將蔬菜的病蟲害問題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內,以確保蔬菜上殘留的各種有害物質能夠滿足國家的規(guī)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