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聲團 何 陽
(1.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開發(fā)建設有限公司,海南 三亞 572024;2. 三亞市崖州區(qū)國有資產(chǎn)管理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海南 三亞 572024)
番茄種子和砧木種子(數(shù)量比為1∶3),育苗基質(zhì),60孔育苗盤、芽菜盤(用于砧木育苗),72孔育苗盤(用于番茄育苗),螺紋鋼筋條(粗5 mm,長2.4 m),無色透明薄膜,75%遮陽網(wǎng),嫁接軟管(口徑2.3 mm、2.5 mm、2.8 mm、3.0 mm,有切口、無切口均可),吉利刀片,平板拖車,小桌子、小凳子、小籃子等。隨著植株不斷生長,套管會被變粗的莖稈漲破而自動脫落,有切口的套管較無切口的套管更易脫落且脫落時間短,不會束縛莖稈影響植株生長,因此推薦使用有切口套管。
2.1.1 品種選擇
選擇根系發(fā)達,葉色濃綠,長勢強,嫁接親和性好,抗黃萎病、枯萎病、青枯病、根結(jié)線蟲,與番茄嫁接親和性好的茄子品種(如托魯巴姆)或野生番茄品種作砧木。
2.1.2 催芽
砧木種子休眠性強,發(fā)芽困難。為保證種子發(fā)芽率,播種前需進行催芽處理。用55 ℃溫水浸種20~30 min,殺死種子表面病菌,然后用150 mg/L 赤霉素溶液浸種10 h,將種子撈出用濕毛巾包裹后催芽。催芽期間每天8~20 時保持溫度38 ℃、20 時至次日8 時保持溫度15 ℃,催芽第3 d 用清水清洗1 次種子和毛巾。催芽6~7 d后種子開始發(fā)芽,30%種子出芽露白后即可播種。
2.1.3 播種
將砧木種子播在芽菜盤內(nèi),播后20 d 分苗至60 孔育苗盤。基質(zhì)使用前需過篩,方便后期分苗。將基質(zhì)裝入穴盤,澆透水,播種前15 min 噴灑清水。加少量水將砧木種子與過篩細河沙拌勻(呈疏散潮濕狀)后播種,一般1 g種子摻200 g沙子。每盤播種400~500株,播后鋪1層約1 cm厚的混合基質(zhì)(基質(zhì)與細沙比為3∶2),苗盤上覆蓋白色薄膜(以利保濕),薄膜上蓋75%遮陽網(wǎng),苗床四周放置滅蟻清,以防螞蟻搬走砧木種子。播后3~4 d開始出苗,待30%種子出苗后選傍晚揭膜,揭膜后及時補水;出苗至真葉展開期間保持基質(zhì)濕潤,避免基質(zhì)太干碰傷嫩芽或水分太多造成爛種;幼苗期注意控水,保持基質(zhì)見干見濕,促進根系生長。不宜在下午澆水,防止夜間基質(zhì)濕度大造成秧苗徒長;澆水時注意不要沖倒秧苗,防止嫁接苗倒伏(秧苗莖稈彎曲,嫁接后的幼苗易倒伏)。出苗后10 d左右、分苗前4 d,分別噴施1次花無缺平衡肥(20-20-20)1 000倍液。
2.1.4 分苗
基質(zhì)裝盤后于分苗前1 晚澆透水,噴灑寶路(殺菌劑)1 500 倍和康寬(殺蟲劑)3 000 倍混合液預防病蟲害。盤內(nèi)插深5 cm、直徑1 cm 的孔,選用大苗,豎直將根系全部放在孔內(nèi),以提高移栽成活率。分苗后隨即澆水、遮陽,促進秧苗成活,澆水不宜過大,以防沖倒幼苗;分苗后第2 d,植株開始恢復生長;分苗后4 d內(nèi)保持基質(zhì)濕潤;分苗后第4 d噴施精甲·咯·嘧菌(寶路)1 500倍和氯蟲苯甲酰胺(康寬)3 000倍混合液預防病蟲害;分苗后1 周,幼苗長有5~6 片葉、株高10 cm 時開始控水,基質(zhì)表面發(fā)白才澆水,但不能澆透;分苗后10 d左右噴施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防止砧木生長過快;分苗2 周后,待植株萎蔫半天后選擇性補水,但不宜澆透(植株缺水萎蔫嚴重除外)。位于苗床四周的穴盤易缺水,常導致苗床中間的秧苗高、四周秧苗低,因此苗床四周應多澆水,并經(jīng)常調(diào)換苗盤的擺放位置。分苗后一般不施肥,若植株矮小、葉片發(fā)黃、生長緩慢,可澆1 次花無缺平衡肥(20-20-20)800倍液。嫁接前1 d,苗盤噴施25%吡唑·醚菌酯(凱潤)1 800倍液。
2.2.1 品種選擇
選用圣女果類型番茄品種,要求早熟豐產(chǎn)、呈橢圓形紅果、單果重20 g 左右、糖度9 度以上,嫁接育苗約需70 d,定植至采收約需60 d。
2.2.2 播種
根據(jù)品種特性,接穗一般比砧木晚播7~24 d。用55 ℃溫水浸種20 min,再用溫水浸種3~4 h,將種子撈出摻入熟石灰粉吸干種子表面水分,將熟石灰粉篩除后即可播種。包衣種子可直接播種。播種前一晚,育苗基質(zhì)用高錳酸鉀900倍液澆透消毒。每穴播1粒種子,播后覆蓋基質(zhì),噴灑清水后蓋白色薄膜保濕。播后3~4 d種子即可出苗,出苗后選下午或傍晚及時揭膜,揭膜過晚秧苗易徒長造成莖稈彎曲;出苗后4 d噴施精甲·咯·嘧菌(寶路)1 500倍液加氯蟲苯甲酰胺(康寬)3 000倍液預防疫病和猝倒病等真菌性病害,出苗后7 d噴施鹽酸嗎啉胍400倍液預防病毒病,5~7 d噴1次;出苗至真葉展開前,保持基質(zhì)濕潤;真葉展開后1周選上午澆水,水量以基質(zhì)表面于傍晚發(fā)干為宜;嫁接前1 周,秧苗長有5 片葉時開始控水,葉片稍萎蔫時澆水;嫁接前噴施25%吡唑·醚菌酯(凱潤)1 800 倍加鹽酸嗎啉胍400 倍混合液,預防霜霉病、褐斑病和病毒病等病害。接穗苗期無需追肥。
砧木分苗后30~35 d,秧苗長有6~7片葉,莖稈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韌性時,說明莖稈木質(zhì)化程度已符合嫁接要求。接穗播種后35 d,秧苗長有5~6 片葉時,為嫁接最佳時期。嫁接前1 d,砧木苗和接穗苗噴施凱潤1 850倍液,基質(zhì)澆透水。嫁接環(huán)境要求陰涼通風?,F(xiàn)將番茄套管嫁接技術(shù)的具體操作方法介紹如下。
將砧木苗放在操作臺上,在莖稈6~8 cm處削30~45°的斜面,斜面長0.6~0.8 cm。保證整盤砧木苗削切的高度一致,切口平整、方向相同,以便嫁接操作。
在番茄莖稈最下面一片真葉下1~2 cm 處用刀片斜切30~45°,切下二葉一心或三葉一心,斜面長0.6~0.8 cm,要求切口平整、大小與砧木切口相近。每切完一批接穗后噴施預防真菌性病害的藥劑。
根據(jù)砧木莖稈粗細選取適合的嫁接管和接穗,將接穗與砧木的切口貼接在一起,套上嫁接管固定。將嫁接后的秧苗擺放在遮陽(透光率5%~10%)的苗床上,覆蓋白色薄膜,苗床四周壓嚴,苗床底部澆清水以提高苗床和空氣濕度。
(1)嫁接后第1~2 d:不通風,覆蓋遮陽網(wǎng)。(2)嫁接后第3 d:上午8:00打開內(nèi)遮陽,10:00打開外遮陽,下午16:30 收外遮陽,17:30 收內(nèi)遮陽;下午17:30 揭膜通風30 min 后密閉棚膜。(3)嫁接后第4 d:上午8:00 打開內(nèi)遮陽,10:00打開外遮陽,下午16:30收外遮陽,17:30收內(nèi)遮陽;上午7:00通風30 min,同時插鋼條搭拱棚,下午通風10~30 min。(4)嫁接后第5 d:上午8:00 打開內(nèi)遮陽,10:00 打開外遮陽,下午16:30 收外遮陽,17:10收內(nèi)遮陽;上午7:00通風40 min,下午通風10~30 min。(5)嫁接后第6 d:上午8:00打開內(nèi)遮陽,10:00打開外遮陽,下午16:30 收外遮陽,17:10 收內(nèi)遮陽;上午7:00 通風1 h,下午通風10~30 min。(6)嫁接后第7 d:上午8:00 打開內(nèi)遮陽,10:00 打開外遮陽,下午16:30 收外遮陽,17:00 收內(nèi)遮陽;上午7:00 通風1.5 h,下午揭膜通風10~30 min,之后不用蓋薄膜,基質(zhì)澆透水。(7)嫁接后第8 d:上午8:30打開內(nèi)遮陽,10:00打開外遮陽,下午16:30 收外遮陽,17:00 收內(nèi)遮陽;下午噴施72%克露·霜脲錳鋅1 000 倍加有機水溶肥(萬果樂)1 500 倍混合液。(8)嫁接后第9 d:上午8:30 打開內(nèi)遮陽,10:30 打開外遮陽,下午 16:30 收外遮陽,17:00 收內(nèi)遮陽;上午澆施花無缺平衡肥(20-20-20)1 000 倍液。(9)嫁接后第10 d:上午8:30 打開內(nèi)遮陽,11:00 打開外遮陽,下午16:00 收外遮陽,17:00 收內(nèi)遮陽、收起臨時搭的75%遮陽網(wǎng)。(10)嫁接后第11 d:開始煉苗,上午10:30 打開內(nèi)遮陽,下午16:30 收內(nèi)遮陽;上午澆水,水量以下午17:00 后基質(zhì)表面干燥為宜。(11)嫁接后第12 d:上午10:30打開內(nèi)遮陽,下午16:30收內(nèi)遮陽;上午澆水。(12)嫁接后第13 d以后:中午11:30打開內(nèi)遮陽,下午16:30收內(nèi)遮陽;上午澆水。定植前噴施真菌性藥劑和葉面肥,以提高植株抗性、補充營養(yǎng)。
嫁接苗育苗期通風及開啟遮陽網(wǎng)的時間可根據(jù)天氣調(diào)整,溫度較高(一般最高溫度不超過34 ℃)時,適當延長通風時間;陰天或溫度較低時,可減少通風次數(shù)、縮短通風時間。
番茄嫁接苗的病蟲害主要有斜紋夜蛾、白粉虱、猝倒病、葉斑病、病毒病等。斜紋夜蛾可用氯蟲苯甲酰胺(康寬)3 000倍液防治,白粉虱可用氟啶蟲胺腈(特福力)1 000倍加乙基多殺菌素(愛綠士)1 000倍混合液防治,猝倒病可用精甲·咯·嘧菌(寶路)1 500倍液防治,葉斑病可用霜脲錳鋅1 000倍液(克露)或吡唑醚菌酯(凱潤)1 800 倍液防治,病毒病可噴施鹽酸嗎啉胍400 倍、氟啶·蟲胺腈(特福利)1 000 倍、乙基多殺菌素(愛綠士)1 000倍的混合液,1周后再噴施1次鹽酸嗎啉胍4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