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李曄,女,1971年8月出生,陜西省洛南縣人。在京務工。北京市順義區(qū)作協會員,本篇系小說處女作。
我是“北漂”。由一個小山村漂過秦嶺,像一棵被移植的樹經歷了最初的不適和艱難,在順義蓮花山下扎下了根。
初始,我把自己活成了陀螺。在一道道流水線上單調、重復、枯燥地消耗著我的青春。在漂泊中我感受過人情冷暖、世事艱辛。我想要做自己的主宰,不斷地權衡和選擇,無論怎樣折騰,始終看不到希望的花期,尋不到靈魂的安放處。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結識了順義作協的一小群文友。這個群體濃厚的文學氛圍深深感染了我,使我在學生時期便有的文學夢悄然復蘇。從此,打工之余,我匆匆奔走在追求文學的路上。上東圖聽課,去勞動人民文化宮參加文學創(chuàng)作研習班,到老舍文學院接受培訓。學習拓展了我的視野和格局,也溫暖了我,豐盈了我,讓我變得豁達和從容。
我貪婪地閱讀著。在隨身的行囊中,總會有一期期《北京文學》輪番陪伴我。精彩的故事、豐富的內涵使我忘卻身心的疲憊和生活的沉重。
而后,我學著用文學的眼光看待經歷過的人和事,挖掘他們背后的故事,洞察人與人之間微妙的關系,探究紛繁表象下隱藏著的某種哲理。我幼稚驚奇地發(fā)現平衡幾乎無處不在,從日月運行,河海波動,鳥兒飛翔,魚兒游泳,到世俗百態(tài),飲食男女,婚姻生活。無論是曾經的他們還是現在的我們,誰又能逃過平衡——妥協,妥協——平衡這一輪一輪的不完美呢!
于是,我試著用文學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理解他們,解讀他們。我虔誠地在電腦上敲下一個個文字,只想著耕耘,何敢問收獲。我始終沒成為富人,也沒能改變我的“北漂”身份,但文學回饋給我精神滿足和心理平衡,使我思想得到漂移與躍升。
如今,我生活在果園里。每天在鳥兒的鳴叫聲里起床,一邊聽書營養(yǎng)自己,一邊侍弄我栽的果樹,守護它們一天天成長,盼望春華秋實,像盼自己鍵盤下的文字一個個活色生香一樣。累了,一杯清茶,一本書,憑窗看綠樹,出門對青山。文學就是我面對的青山,“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p>
感謝《北京文學》,給了我一個向文學自我表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