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靜
(遵義醫(yī)科大學,貴州 遵義 563000)
特種設備指的是具有較大風險性的設備,包括壓力容器及起重器械、壓力管道等,此類設備發(fā)生故障容易誘發(fā)事故,產生重大人身傷亡及財產損失的概率高。高校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背景下,特種設備數量增多,實驗室特種設備是高校關注的重點。在日常實驗室工作中,特種設備擺放較為分散,學生在實驗室中活動,教師對特種設備的關注度不高,容易導致特種設備無法有效管理,實驗室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針對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現狀,提出有效的安全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義。對此,本文針對高校實驗室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工作展開分析。
在高校實驗室工作中,特種設備管理工作呈現數量多、種類豐富、分布廣泛、管理難度及要求高,管理意識不強的現狀,以上現狀均對高校特種設備管理產生不利影響,對此展開以下分析。
伴隨高校實驗課程豐富,特種設備的數量增多。高校特種設備包括鍋爐及壓力容器、起重設備、氣瓶等,涉及的種類較為豐富,電梯是其中的特種設備,在教學樓及實驗樓等分布,物業(yè)公司負責管理。壓力管路及元件一般在食堂等分布,后勤服務公司負責管理。其他類型的特種設備與教學相關,在實驗室及科研室分布,比如,起重機一般在重型機械實驗室分布,氣瓶在各個需求壓縮氣體的實驗室分布。鍋爐及壓力容器在化工及生物等實驗室分布。在教學實驗中,科研室及實驗室特種設備時機情況存在差異,教學實驗室特種設備較為集中,設備類型少,操作相對簡單,分配明確的管理人員及操作人員,實驗室管理相對規(guī)范,實驗室針對特種設備情況制定相關的管理規(guī)程,但并未制定應急預案,設備使用人員是教師及學生,使用人員具有固定化特點。但實驗室學生流動性大,無法設置固定的管理人員,設備管理相對混亂,甚至部分教師無證上崗,此情況體現出高校對特種設備管理工作的不重視。
《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中對特種設備有明確的管理要求,特種設備在購置后在安全管理單位登記,獲得相關的使用證書。使用單位根據技術規(guī)范嚴格管理特種設備,在規(guī)定時間向檢驗機構作出申請,檢查合格后繼續(xù)使用。特種設備具有專業(yè)性特點,對高校實驗室特種設備管理人員提出較高的要求。高校實驗室中的特種設備分布廣泛、數量眾多。包括壓力容器及安全附件、壓力管道等,也要包括一些氣瓶,其中含有氧氣及天然氣、乙炔等,此類氣體屬于易燃易爆炸危險品。不同種類特種設備管理要求不同,安全附件中相關特種設備應當每間隔一年進行一次檢驗,根據投入使用情況適當對檢驗周期進行動態(tài)調整。此情況下,高校實驗室特種設備管理難度隨之提升,教師及學生對管理要求認識不足,在使用過程中容易發(fā)生安全事故。
在特種設備使用過程中,學校配置管理人員進行管理,管理人員具有特種設備的指揮權,同樣承擔安全管理義務。特種設備管理員根據國家及學校特種設備管理要求,對特種設備使用情況進行檢查,一旦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在處理緊急情況時,可申請停止使用特種設備,或者將特種設備的危急情況報告,申請地區(qū)監(jiān)督管理部門進行處理。高校中特種設備種類復雜,部分特種設備使用頻率低及范圍小,管理人員存在重視科研及輕視維護的思想,安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管理人員沒有按照管理要求完成維護管理工作。比如,在實際工作中,沒有確立崗位責任制,并未對安全隱患進行綜合處理,或者構建起完善的應急救援制度。沒有定期對特種設備進行檢查,安全技術檔案隨意填寫,此類問題均導致高校特種設備存在使用風險。
高校實驗室使用的特種設備數量眾多,若高校并未制定特種設備的管理預案,按照常規(guī)操作方法完成實驗,特種設備在反復使用中,容易發(fā)生不規(guī)范操作問題,導致設備存在安全隱患。高校實驗室管理人員工作中,應當對教師及學生宣傳特種設備的管理規(guī)范,讓教師及學生認識到規(guī)范使用及管理的意義,為縮減安全風險提供幫助。安全管理培訓通過平臺培訓及定期培訓等方式,讓管理人員按照我國的法律規(guī)定完成工作,管理員考取上崗證書。學校事宜按時及設備管理單位聘請技術監(jiān)督局等進入學校培訓,針對可能使用特種設備的學生進行線上及線下教育,使學生認識到特種設備的使用方法及危害性。通過微信公眾號及微博、抖音等為學生推送特種設備安全教育內容,使特種設備知識在一定范圍內宣傳。特種設備部門做好監(jiān)督管理工作,并構建起完善的監(jiān)督管理體系。結合本校情況,建立學校及學院、實驗室三級管理制度,明確各個崗位責任。學校管理部門根據特種設備數量及特點,制定檢查制度及抽查制度,定期對特種設備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包括使用方法、檢修工作等。在隨機抽查中,分析是否存在無證上崗及超過使用年限的設備。各個管理單位應當積極協(xié)作,對特種設備系統(tǒng)進行檢驗,及時查缺補漏。學校管理單位應當做好全周期監(jiān)督管理制度,制定相關的應急預案,防止重大事故發(fā)生。實驗室管理人員關注日常管理及維護工作,對使用人員進行培訓。
學校及學院管理單位針對特種設備情況制定隱患排查及安全風險管控預案,降低安全隱患。隱患排查中堅持目標導向及問題導向,在本校特種設備使用中,定期及不定期完成隱患排查,消除安全隱患。在檢查過程中,關注易燃易爆及液體氣體等介質,包括移動式壓力容器及固定式壓力容器、氣瓶等。在檢查后,分析特種設備是否登記,安全管理制度是否落實,操作規(guī)范是否嚴格,使用人員是否持證上崗,設備檔案是否完善等。在特種設備管理中,組織管理人員及檢查人員完成全方位的隱患排查,建立安全隱患排查臺賬,記錄隱患排查工作情況,積極接受各級對特種設備的監(jiān)督管理。安全風險控制工作,主要是對使用后的特種設備進行檢查,以免存在使用風險。根據特種設備情況及安全隱患情況,分別標注紅、黃、橙、藍風險預警牌,一旦發(fā)生安全風險,應當根據標識牌進行及時處理,紅色牌子的特種設備在檢修前禁止使用。在清晰的預警及辨識過程中,對危險源進行控制,以此建立起完善的特種設備聯(lián)動預警機制。
現階段,我國高校建設信息化系統(tǒng),通過信息化系統(tǒng)對特種設備進行管理。在管理工作中,在設備購買及維護、使用各個層面進行閉環(huán)管理,特種設備具有較高的維護要求,整體管理難度較大,相比一般設備具有特殊性。在采購特種設備中,系統(tǒng)標記已經采購的設備,人工對設備進行排查,系統(tǒng)給出缺失的設備。部分管理人員及教師對特種設備認識不足,可能發(fā)生產生監(jiān)督及管理盲區(qū)。在采購“氣瓶”“容器”過程中,信息化系統(tǒng)中出現壓力及承壓文字,系統(tǒng)會提示購買的設備是特種設備,經過人工復核后,確定特種設備是否購買成功,并錄入合格證書,確定其中的安全附件。在使用設備前,信息化系統(tǒng)提示管理人員登記使用手續(xù),獲得使用許可證,在系統(tǒng)內完成登記。設備在使用中,系統(tǒng)建立預約登記制度,以免特種設備使用發(fā)生矛盾,達到規(guī)范性管理目標。在設備使用過程中,系統(tǒng)根據設備情況,推薦安全管理提醒,尤其是提醒管理人員定期檢查設備情況,以免產生安全隱患。設備在報廢前3個月,系統(tǒng)發(fā)出警報,以免設備超過使用期。建立針對性的信息平臺,監(jiān)督特種設備運行中的情況,高效完成設備管理工作。
高校實驗室中的特種設備承擔著重大的任務,對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產生直接影響。在高校特種設備管理中,應當認識到特種設備數量多及管理難度大的現狀,提高質量管理的認識。通過強化健康教育及檢查活動的方式進行管理。高校也可適當引入信息化技術建立高質量的平臺,通過信息化平臺完成管理,有利于縮減管理盲目,以人員及系統(tǒng)聯(lián)合管理方式,特種設備的管理質量顯著提升。在建設實驗室安全管理系統(tǒng)中,通過信息維護機制及聯(lián)動管理模式,為閉環(huán)管理奠定基礎,推動特種設備管理工作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