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之所以崇高,是因為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善良和實際行動中的善舉深深地感動著人們。
——題記
引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石牌鎮(zhèn),2008年被農(nóng)業(yè)部授予“全國一村一品百合示范鎮(zhèn)”,進入21世紀之后,該鎮(zhèn)不僅僅是百合種植大鎮(zhèn),而且素以“文化大鎮(zhèn)”和“清華、北大學子的搖籃”著稱。單就文化而言,且不說在這片文化沃土中曾風靡一時的三棒鼓、漢劇等曲藝,僅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就分別產(chǎn)生過湘西自治州作協(xié)常務(wù)副主席、龍山縣作協(xié)副主席,就連我一個農(nóng)民身份的六零后也能加入省級作協(xié),我還曾主編過九年的純文學內(nèi)部交流資料《農(nóng)民文學》。有了鎮(zhèn)政府多年來對農(nóng)民文化活動的鼓勵和支持,贊美和抒寫家鄉(xiāng)日新月異的變化,成了文藝愛好者們共同的追求。2019年春的某一天,我給石牌鎮(zhèn)時任專職黨委副書記的向春雷同志打電話說:我想在鎮(zhèn)里找一個有寫作意義的村,寫一寫他們在扶貧脫貧工作中的先進事跡,請幫我提供一下線索。春雷書記說:你就寫桃源村。他簡要地向我介紹了桃源村在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工作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績,并強調(diào)說,社會幫扶是該村扶貧攻堅工作的一個亮點,還跟我說起了扶貧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李世選同志的動人事跡,我為之感動,于是寫出了散文《春游桃源村》,該文發(fā)表于《農(nóng)民日報》。
時隔三年,桃源村的變化翻天覆地,吸引了我第二次采訪,于是寫出了散文《鑲嵌在猛洞河源的明珠》發(fā)表于《新湖南》。我將發(fā)表后的散文發(fā)給《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雜志的趙編輯,他讀后跟我說:該文只要稍加一些素材便可成為一篇報告文學;趙編輯還提出了一些寶貴的意見。然而,當我完成第三次采訪后,雖是晚秋即將入冬的季節(jié),我因為忙正事,很難把時間用到業(yè)余寫作中來,一拖就是一個多月未能下筆。可當我真正開始寫作以后,我才覺得寫這篇報告文學并不像之前所想象的那么容易,因為李世選書記要求我把寫作的重點放在江蘇辛莊薛青愛心團隊上去,多宣傳他們對桃源村的無私奉獻,他們對桃源村的扶真貧和真扶貧,我感到有難度,因為報告文學不同其他體栽的文學創(chuàng)作,它要求語言文學化,而事跡卻必須遵循真實性的原則。要寫的事跡更多的是過去,我只有耳聞卻未目睹薛青愛心團隊的所言所行的事跡,只能從有限的資料中去領(lǐng)悟,從李書記和其他人的敘說中去感受,所以我無法描寫出團隊每個人的形象和語言乃至氣質(zhì)和精神狀態(tài)。于是我就只好沿著曾經(jīng)兩次到桃源村采訪后寫散文的路子,把三次到桃源村的見聞和感受綜合起來,權(quán)當是對此次任務(wù)的一個交代。
春訪桃源村
我沒有統(tǒng)計過,中國有多少地名叫桃源。因為陶淵明老先生的《桃花源記》一文,令無數(shù)人對世外桃源式的美好生活無比向往,所以人們只要說起桃源就會產(chǎn)生錯覺,往往會把現(xiàn)實中的桃源同理想式的桃花源混淆起來。我所到訪的這個桃源村,是湖南省湘西州龍山縣石牌鎮(zhèn)的一個行政村。這個過去曾名不見經(jīng)傳的村莊,居然在2018年大年三十舉辦了一場2019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春滿桃源》,2019年又舉辦了2020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奮進桃源》,并通過“龍鳳同城”微信公眾號平臺向全球直播,這一創(chuàng)意使桃源村名揚山外。石牌鎮(zhèn)的地理位置,北邊與鄂西的宣恩縣相鄰,西邊與本縣三元鄉(xiāng)搭界,南邊同本縣興隆街道接壤,東邊跟本縣大安鄉(xiāng)相連。石牌鎮(zhèn)的地勢別具特色,可謂“三山三丘三平地,剩下一分便是河”。這類地形就像天公制作的一個巨大沙盤,給凡人的生活提供了既優(yōu)美又舒適的環(huán)境。東邊是湘西聞名的大靈山脈,號稱“湘西屋脊”,西邊的山脈雖不如東邊的山脈高大綿長,卻像一條巨龍橫亙在西方,龍山因此而得名。兩條山脈中間除了部分丘林就是一塊狹長的平地,于是形成了一條南北走廊。雖然我沒有必要了解這條走廊長、寬的準確數(shù)據(jù),但天公營造的這片沃土卻養(yǎng)育著18個自然村3萬多人口,僅集聚在平地周圍就有5個自然村,人口萬余。平地中間一條河流,這條河名叫法不一,當?shù)厝私泄?,現(xiàn)代電子地圖標成了興隆橋河,但最權(quán)威的河名叫猛洞河。
這是一條古老的河,它像絲線一樣地標注在湘西州龍山縣的紙質(zhì)地圖上,猛洞河源頭的行政村就是我要游覽的桃源村。
我對過去的桃源村并不陌生,上世紀80年代初,離桃源村僅一公里處有一所農(nóng)業(yè)中學,我曾在那里讀過書。那時我和同學們一起常在猛洞河源摸魚,在我的記憶中,三十多年前的桃源村,猛洞河源就像天公不耐煩時胡亂扔下的飄帶,蛇一樣地爬行在田間地頭。小河兩邊用卵石砌筑的河堤上亂七八糟的長滿了無數(shù)的雜草和野刺,而且因山洪暴發(fā)引起的潰堤常年失修使小河沿岸泛濫成災(zāi)。面朝小河靠山而居的村民除了年代久遠的木房,還有用土磚砌成的簡易民房;那時桃源村還沒有公路,肩挑背扛是村民的家常便飯……與當時各地的情況一樣,貧困與落后是這個村莊在人們心中的隱痛,這個曾在記憶中毫無起色的村莊竟能在2018年和2019年大年三十弄了兩個春晚直播?這些年肯定產(chǎn)生過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帶著好奇,帶著疑問,2019年4月5日,我乘興前往。
那天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車在新建成的二級路上風馳電掣地向北飛奔,把猛洞河兩岸一排排五顏六色的嶄新平房甩在了身后,當一幅又一幅新農(nóng)村畫面從眼前晃過之后,煥然一新的桃源村便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我將車緩緩?fù)O聛?,下了車,打開攝像機,環(huán)視四周,再也找不到記憶中過去桃源村的影子。
眼前,一排排拔地而起的民樓點綴著小河兩岸,寬闊筆直的二級公路從小河的東岸橫穿南北,小河的西岸是一條4.5米寬的水泥大道貫通整個桃源村寨。河道剛剛被清理過,河床兩邊堆滿了大小不一的石頭,看樣子對河堤一次大的改造即將到來。河水潺潺流淌,清澈見底,在初升的陽光下泛著波光。放眼田間地頭,茁壯成長的百合苗子綠得發(fā)亮。公路上,大小車輛來往穿梭,間或有三三兩兩步行的人們,沐浴在明睸的春光里,談笑風生地從我的身邊走過。
走近一座樓房,大門前坐著一對老年夫婦,我微笑著問兩位老人現(xiàn)的日子好不好過?兩位老人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現(xiàn)在的日子真好過!”于是,我們就聊起桃源村這些年的變化來。老人跟我說:能過上現(xiàn)在的好日子,除了黨和政府制定的好政策,村干部的努力工作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縣里派來的駐村第一書記,對村里的各項工程建設(shè)那真是嘔心瀝血,對村民的生活尤其是對貧困戶的關(guān)心和幫扶更是無微不至……交談中,得知老人名叫向天厚,依據(jù)年齡,我得稱他大叔。大叔問我是不是記者?我說我是農(nóng)民,業(yè)余時間游山玩水,興趣來時寫點稿子,特別愛寫近些年來農(nóng)村所發(fā)生的變化。大叔聽說我也是農(nóng)民,更加親近起來,于是就同我談了很多。正說話間,來了一位大哥,幾句話交流過后,知道大哥名叫吳明兆。通過一番交談,大哥樂意給我當導游,帶我到想要去的幾個地方去看看。
一路走馬觀花,看平如鏡面的桃源水庫,爬活靈活現(xiàn)的白鶴山上充滿傳奇的古寨堡,賞層層梯田中的堡管寺民居,在白鶴山頂欣賞整個桃源村的自然風光,在感慨萬千中聽吳大哥津津樂道:我村來了一位很好的扶貧干部,他是縣民宗局副局長,他來我們村任第一書記,名字叫李世選。是他和新上任的村支兩委凝聚了全村村民的心,使我們村這幾年各種變化日新月異。就在不久前,他同兩委一起,帶領(lǐng)全村留守村民,開展義務(wù)勞動清理河道。那幾天,無論男女老少,只要有出工能力的,都主動下河清理,那個火熱的勁頭,是多年來不曾有過的。河床上擺著的石頭,是準備整修河堤開發(fā)休閑漂流用的材料。他強調(diào)說李書記決心要把桃源村豐富的旅游資源利用起來,把桃源打造成為“湘西北第一村”。
吳大哥還說:自從李書記入駐桃源村之后,村里的社會風氣一天比一天好,村民們一改往日賭搏成風的壞習慣,都自覺地參與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動中。村支兩委審時度勢,趁熱打鐵組織了幾支形式各異的文藝隊伍,吳大哥本人就是三棒鼓曲藝隊的隊長。他說他經(jīng)常同隊友們一起,擊起咚咚皮鼓,敲起當當小鑼,在村民聚會和重大節(jié)日里,歌唱黨的領(lǐng)導,宣傳政府政策,述說國家形勢,有時也唱一些男女間的打情罵俏,把村民的業(yè)余文化生活搞得豐富多彩。之所以桃源村能在農(nóng)歷2018年大年三十晚上搞出一個2019年春晚直播,不僅僅是這些年村民物質(zhì)生活的提高,而且是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把村民的文化動活搞起來了。他說桃源村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有戰(zhàn)略眼光,村里為激發(fā)村民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每年評選5位“優(yōu)秀村民”,每人獎金1000元;同時為了鼓勵青少年好好讀書,每年評選1—5名“優(yōu)秀學生”,并給予獎金。為了脫貧攻堅,加快致富步伐,村里還組團到習總書記“精準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參觀學習,交流脫貧致富經(jīng)驗。
一邊觀景,心曠神怡;一邊傾聽,感慨萬千。帶著深深的敬意,我決意拜訪駐村干部和桃源村兩委骨干。就在那天,我認識了李世選書記。之后,因為我的散文《春游桃源村》在《農(nóng)民日報》發(fā)表,我與李書記交上了朋友。
夏日桃源行
2022年6月28日早晨,我的雙腳再一次踏上了桃源這片被愛心裝扮得五彩繽紛的熱土。這個曾經(jīng)偏遠、落后的行政村,在短短的幾年中,因為“桃源經(jīng)驗”,因為覆地翻天的變化,受到各級政府接二連三的表彰,在2021年被授予“湖南省鄉(xiāng)村振興示范村”后,被人們譽為“湘西北第一村”。三年前,桃源村在扶貧攻堅戰(zhàn)役中已初戰(zhàn)告捷,以《人民日報》《湖南日報》為主的各大媒體對駐村第一書記李世選同志的感人事跡相繼報道。激情之下,我將自己耳聞目睹的事實寫成了散文《春游桃源村》,該文雖然以文學作品的形式發(fā)表,但所寫的內(nèi)容全部是真實的見聞。我榮幸能與李世選書記這樣的好黨員好干部交上朋友,于是就常通過電話和微信交流,聽他津津樂道桃源村的不斷變化,我同時又看到各種媒體頻繁的報道,因此心馳神往。我雖不是職業(yè)寫作者,但關(guān)注我能觸摸到的社會變遷,在業(yè)余時間中敲打一些貼近生活的文字,以表達自己的思想一直是我的愛好。于是,我決定再寫一次桃源村的變化。
我深知,要寫桃源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李書記是理所當然的主人公;而江蘇省常熟市辛莊薛青愛心團隊則是李書記心目中的主人公的“主人公”。是他們用菩薩般的心腸溫暖了猛洞河源,并以設(shè)計師般的眼光和工匠打磨般的精神將桃源村這片古樸的土地打造成了今天的圖景,為桃源村在歷史長河的發(fā)展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與李書記約見在“辛莊桃源廣場”的石拱橋旁,一見面書記緊緊地握住了我的雙手,他同三年前一樣,仍是一臉的和善,一字一句無不顯示出老練、沉著與堅定,只是,歲月無情地給他的鬢角添上了白發(fā)。他現(xiàn)已調(diào)到縣委宣傳部工作,但他真誠地堅守了我倆的約定。這次他一方面是回“娘家”看看,另一方面又承擔了主人和向?qū)У牧x務(wù)。
我們并肩向前,遠見一座橫跨東西,造型別致的涂抹了鐵紅色油漆的小橋,橋成半圓形狀,橋身凸出堤岸很多,橋頂中央有“同心橋”三字令人注目,設(shè)計者將古代技法與現(xiàn)代結(jié)構(gòu)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猛洞河源造出了一道別致的風景。離同心橋不遠,建一涼亭,亭中書寫“同心亭”;亭的四周,干凈整潔;亭的西邊,清澤的猛洞河水靜靜地南移,青山的倒影在水中晃動,這里是村民休閑娛樂的絕佳場所。
“同心亭”引出了李書記滔滔不絕的話題,他如數(shù)家珍,向我講述這幾年桃源的過往。他最為之動情,桃源村民深為感動的要數(shù)江蘇常熟辛莊薛青愛心團隊。是他們幾年的無私幫扶和熱心奉獻,才有辛莊桃源廣場、同心橋、桃源同心文化廣場、辛莊長廊、辛莊文化廣場、大河口涼亭橋等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務(wù)設(shè)施的順利建成;是他們幾年的傾心溫暖,才有工作隊在全村廣泛開展“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的主題感恩等一系列活動;是他們的一言一行激勵著年近花甲的李世選書記克服重重困難,并發(fā)出不建設(shè)好桃源決不退的誓言。
2018年1月22日,陽光燦爛。這天,桃源村村民迎來了他們最珍貴的客人——江蘇常熟辛莊薛青愛心團隊。他們把山一樣的愛,海一樣的情,從江蘇千里迢迢帶到了龍山縣石牌鎮(zhèn),帶到了桃源村。
李書記每講到動情處,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說辛莊以薛青為代表的愛心團隊自來桃源村實地考查之后,到目前已分期分批次地向桃源村無償捐贈善款200多萬元,他們用觀音一樣的心腸和天使般的行動為桃源村的精準扶貧攻堅工作排憂解難,增磚添瓦;他們懷揣一顆熾熱的心,將一份份傾注著愛心的善款親手送到貧困戶的手中;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黨中央“社會幫扶”的號召……那情那景,催人淚下;那時那刻,無不體現(xiàn)出民族大家庭同心協(xié)力同甘共苦的擔當精神。最讓人感動的是一周姓村民14歲的兒子周大洋身患癌癥,他們更是義反顧地捐獻了35000元,進一步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至真至善的傳統(tǒng)大美。
我們邊走邊聊,邊走邊看,途中所經(jīng)過的四座小橋給人古樸迷人、生機盎然的感覺,它們除了平時方便了村民的出入,同時還為猛洞河的源頭增添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這些新建和改造的橋梁資金,就是托福于江蘇常熟辛莊薛青愛心團隊的無償捐贈。再看那清澤的猛洞河水,在規(guī)范整潔的新砌堤中,像是帶著歡歌笑語,從村北向南奔涌。我清楚地記得,三年前春游桃源村時,河邊堆滿了亂石,河堤剛剛清理,那時以李世選書記為“首”的桃源村兩委個個摩拳擦掌,只等找到“炮彈”,立馬上膛開戰(zhàn)。我不難想象治理這段河堤的壯觀場面,更不難想象猛洞河源兩岸村民歡天喜地的情景。盤古開天,這條亂河終將在“精準扶貧”和“鄉(xiāng)村振興”這兩場偉大的戰(zhàn)役中從根本上得到了治理。
放眼今日之桃源村,橫貫?zāi)媳钡墓费孛投春哟┻^,郁樹蔥濃的青山掩映著五彩繽紛的小樓,田間碧綠一片,玉米,稻禾,百合,荷葉交織于廣袤的田野??醋湓跂|方那山腰間“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九個醒目的紅色大字,它就是在向路人展示:這就是建設(shè)桃源村,致富桃源村的村民理念。
不知不覺間,我們來到桃源村部前的文化健身廣場,沖這“湘西北第一村”的廣場一眼望去,立馬會感受到這“第一村”的真金含量。廣場上除了應(yīng)有盡有的健身器材,那雄偉高大的宣傳畫和無數(shù)的宣傳小窗恰到好處地組成了一個充分展示現(xiàn)代文明的畫廊,它不失時機地融入了這個曾經(jīng)閉塞的村莊,通過它向世人展示著這幾年桃源村在扶貧攻堅戰(zhàn)役和鄉(xiāng)村振興中所取得的戰(zhàn)果,記錄著一路走來的輝煌。
烈日當頭,心潮澎湃,李書記帶我到村部去休息。我的雙手從風華正茂的年輕村干部的手中接過一杯清香的茶水,我又一次融入了桃源村民的熱情之中。我一邊喝茶一邊感慨桃源村的變化,說話間,一位老人參與到我們的說話中來。老人名叫王志龍,今年已82歲,精神矍鑠。我恭敬地問老人:“您覺得現(xiàn)在的日子好過嗎?”老人連說現(xiàn)在的日子比往年任何時候都好,吃穿不愁,社會安定,進門出門,全是水泥路,特別是我們這條亂河,兩千多米的治理,我過去連想都沒想到過……老人的話樸素而真實,雖然簡單簡略,但它卻像一面明鏡,照出了村民幸福的影子。
喝過茶,我跟李書記繼續(xù)走訪。手摸鄉(xiāng)間水泥路的護欄,賞一樹被李子壓彎了枝條的果樹,感受陽光燦爛的寧靜,聽遠山陽雀的歡叫,我們來到一棟氣勢非凡的三層樓前,李書記對我說:“這是桃源村最氣派的樓房。”我還沒來得及將房子的概貌閱覽,房子的主人已將我們迎進客堂。
主人名叫朱玉生,個子不高,精瘦健康的體形。他戴著眼鏡,鏡片后面的眼神透著真誠。他的言行自然而儒雅,是一位文化型的老人。我們在熱情的氣氛中一邊喝著主人端來的青茶,一邊聽李書記跟老人親切交談。從交談中得知老人有兩個兒子,都在外打拼得風生水起。從老人的話語中,我感受到了桃源村民對李書記那份特殊的感情。老人跟我動情地說:“這幾年,桃源村遇上了一位最愿為老百姓做好事干實事的好書記,全村的老百姓都舍不得李書記離開桃源村。講到桃源村的變化,除了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外,更不能忘記桃源村的恩人們——辛莊薛青愛心團隊,他們對桃源村的幫扶有如雪中送炭?!崩先说穆曇舨桓?,但這直掏心窩的話語落地有聲。李書記百感交集地說:“其實,我的工作還做得不夠,桃源村還有很多事要做,但我得服從組織的安排;您老相信,年輕人會比我干得更好!我已把桃源當成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我會常回家看看?!?/p>
李書記說的年輕人是言有所指的,他就是新上任的桃源村年輕的黨支部書記吳洋。我跟吳洋并不陌生,三年前我到桃源村時,他就是該村文書。他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中等個子,微胖,戴一幅近視眼鏡,雖言語不多,但一談到村里的遠景規(guī)劃他情緒激昂。他說:以李書記為主的上一屆村支兩委,為桃源村的脫貧致富開創(chuàng)了一個嶄新的局面,過來這幾年,桃源村硬是在相當艱難的情況下成功地將一個原來貧困的村莊打造成了今天的“湘西北第一村”,全村不僅僅是生活環(huán)境的根本改善,而且全村人均年收入由貧困時的兩三千元提高到現(xiàn)在的一萬五千元,這個進步對于我們這樣曾經(jīng)貧困落后的村莊來說是一次大的飛躍。新一屆村領(lǐng)導班子都是年輕人,雖然精力旺盛,工作熱情很高,但我們畢竟資歷欠缺,經(jīng)驗不足,在工作中還得不斷地向上一屆班子學習、請教。
吳洋繼續(xù)說:“全面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全力打造湘西北第一村”是李書記在桃源村工作三年后提出的奮斗目標;“凝心聚力,團結(jié)奮斗,守正創(chuàng)新,爭創(chuàng)一流”的桃源精神一直激勵著我。我們年輕人既然將接力棒拿在手上了,就應(yīng)該堅定信心不停地向前奔跑。我們現(xiàn)在要搞好產(chǎn)業(yè)建設(shè),著力打造鄉(xiāng)村旅游是長期的遠景規(guī)劃,短期規(guī)劃和眼前效應(yīng)著力于百合種植與加工及家庭養(yǎng)殖的發(fā)展;同時努力尋找就業(yè)渠道,增加村民收入,不遺余力地搞好村里的服務(wù)工作,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出門多年的打工仔被村里的發(fā)展所吸引,決定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我們要為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人員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提供創(chuàng)業(yè)條件,認真學習和領(lǐng)會有關(guān)政策和精神,搞好創(chuàng)業(yè)服,一句話,我們要繼續(xù)努力奮斗。
水泥路上,水泥堤壩上,我看見各家各戶門前,哪怕就一條三尺左右的小溝,都用水泥和石頭砌筑得規(guī)整光滑,或順其自然,或人工再造,該直則直,遇彎順彎,天地合一地將水泥路鋪到了各家各戶的門前。
去桃源村觀光,桃源水庫是一定要去的,那里不僅山水秀美,而且是垂釣愛好者們最佳的去處。我們乘興而去時,李書記興致勃勃地介紹說今年初桃源村志愿服務(wù)隊在那里修了個“抖音臺”,我一聽,連贊他們思維的奇妙!來到這抖音臺,頓覺眼前一亮,抖音臺從選址到建筑,無不令游人稱奇。平臺選在路邊,交通方便,臺邊古色古香的欄桿供游人依欄觀賞,或伏欄凝視如鏡的綠水,或倚欄仰望高聳的群山,或靠欄回望秀美的村莊,或放眼遙望遼闊的遠方……我想,之所以在這里建抖音臺,是因為游人往此處一站就會特別的興奮,由于美景撥動了心靈深處的琴弦,游人會立馬將自己身臨其境的美景以最便捷的方式和最快的速度傳遞給自己的好友和粉絲。
桃源水庫的水源就是猛洞河的源頭。猛洞河水是大靈山脈地質(zhì)深處蘊藏的生命甘泉,它以清澤純凈而無私的姿態(tài)從源頭的魚泉洞噴涌而出,無怨無悔地潤澤著猛洞河兩岸的肥沃土地,哺育著猛洞河兩岸千秋萬代的華夏兒女,并承載著土家、苗、漢及各族兒女的情懷,經(jīng)西南匯酉水,直向東入洞庭,再以洶涌澎湃之勢進入長江,最后在東海的浪潮中展現(xiàn)自己的雄姿。
大自然賞賜了桃源村豐富的鄉(xiāng)村旅游資源,以桃源水庫為中心的二十多個景點,為桃源村往后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業(yè)奠定了良好的自然基礎(chǔ),因此,2019年,桃源村村民王志高審時度勢辦起了“湘西北第一村農(nóng)家樂”。
我對李書記和吳洋書記說:“桃源村就像一顆鑲嵌在猛洞河源的明珠?!崩顣浾f:“就算是,這顆明珠還得精細地打磨。”是啊,前幾年的打磨,李書記是領(lǐng)導者、組織人。想當初,他2017年2月入駐桃源這個典型的貧困村,當時那千頭萬緒的局面常常使他夜不能寐,在他堅守崗位的五年扶貧工作中,他始終將“為人民服務(wù)”這一宗旨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為鄉(xiāng)村振興嘔心瀝血,在政府的支持和社會的幫扶下,筑起了一座充滿愛心的橋梁,把猛洞河桃源村兩岸村民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以此促進了各民族間的團結(jié)與奮斗,于是就有了桃源村今天的輝煌。李書記深有感觸的是:政府的扶貧政策,是撬動一切社會力量的扛桿,它將無數(shù)顆善良的心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支強大的扶貧隊伍,它勢如銳不可當?shù)臐L滾洪流,一個接著一個地攻克貧困的堡壘,江蘇常熟辛莊以薛青為代表的愛心團隊為桃源村的扶貧攻堅增磚添瓦就是最好的例證。
在我看來,李書記是在同一切具有愛心的人們,用赤子般的熱情堅定的信心和理念,用登天一樣的毅力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用琢玉一樣的巧手對桃源村進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用心打造,才有了桃源村今天嶄新的面貌。
當2019年底,在湖南省政府扶貧工作表彰大會上,李書記被授予“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貧人物”時,我為之深深地感動,對其敬重之情由然而生;加之2022年3月,在薛青愛心團隊的大力支持下,他又組織成立了湘西州第一個村級“鄉(xiāng)村振興志愿服務(wù)隊”,由薛青擔任隊長(薛青是桃源村的榮譽村民),他自己擔任了副隊長,我又一次被感動——我要用手中的筆來表達底層人對黨的好干部的敬重和愛戴;對善良的人們樂于助人的傳統(tǒng)大美進行歌頌,我要寫桃源村的愿望就更加迫切了。于是,我將我的第二次桃源行寫成了散文《鑲嵌在猛洞河源的明珠》,發(fā)表在《湖南日報》客戶端《新湖南》上。
大愛傾撒桃源村
在《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雜志社趙編輯的鼓勵下,我于2022年10月20日上午,在李書記的陪同下,又一次走進桃源。時令雖是晚秋,但山野的碧綠卻遲遲不愿褪色。在村路大道上,我同李書記并肩前行,他將他今后的打算娓娓道來——他計劃把“辛莊長廊”再次延伸,與辛莊桃源廣場連接,為桃源村今后的鄉(xiāng)村旅游業(yè)錦上添花。這條大道要賦予的文化內(nèi)涵,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納入其中,其中設(shè)計有人生哲理的五個門,即“立志之門”“探索之門”“奮斗之門”“幸福之門”和“致遠之門”。從他的言談中,他的心仍在桃源。雖然,他的本職工作已離開桃源兩年有余,但他已實實在在地把桃源當成了他的第二故鄉(xiāng),他要把他的有限精力,赤子般地投入到桃源村的建設(shè)之中。
“為建好辛莊桃源廣場,他一天從縣城來桃源三次,往返六趟。為的是把這個廣場的質(zhì)量搞好,不辜負辛莊薛青愛心團隊的希望”。村民朱國平曾對我說。
這次他跟我談得最多的還是江蘇辛莊薛青愛心團隊對桃源村的重點項目建設(shè)的大力援助,對桃源村貧困戶的捐款計200多萬元和對石牌鎮(zhèn)中心完小捐贈的幾百套學生羽絨服價值50萬元。他每談及薛青愛心團隊的善舉,就情不自禁地道出2017年剛進桃源村時,面臨著困難一大堆,資金嚴重短缺,舉步維艱的難堪局面。他說通往桃源村3組的一段簡易公路,雖然之前實施了水泥硬化,但有4處彎道因路基太窄而發(fā)生過幾起交通事故,針對這個多年沒有解決的問題,村民一個縣長熱線,他火急火燎地趕往實地查看后,立馬將實際情況匯報給鎮(zhèn)、縣政府相關(guān)部門。但是幾個月時間過去卻沒有著落,他的心情格外地沉重……
正當他束手無策的時候,千里電波聯(lián)系上了薛青愛心團隊。當薛青愛心團隊的足跡踏遍桃源貧困戶和3組的那段彎曲的山間公路之后,10萬元捐款從江蘇辛莊通過電波帶著滾燙的愛心,義無反顧地注入到了桃源村民楊小春的銀行賬戶上,因此,桃源3組那4個彎道擴展的資金得到落實。
猛洞河源的水雖然清澈甘甜,但逢暴雨山水來臨時卻異常兇猛。生活在兩岸的村民世世代代離不開橋。在物質(zhì)極度匱乏的年代,砍幾根杉樹或松柏往兩邊的堤上一放,加上一些木片用釘子將幾根圓木連在一起就成了橋,人走在上面搖搖晃晃,所謂安全已置之度外。這種與現(xiàn)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現(xiàn)狀,在之前的猛洞河源隨處可見,要改變它,就得要錢。是薛青愛心團隊慷慨相助,將一座又一座危橋拆掉,又將一座又一座水泥鋼筋橋架起,讓桃源村民的日常生產(chǎn)和生活走上了放心橋、幸福橋和景觀橋。
有河必有堤,堤高堤固水不亂,但改造河堤卻成了之前桃源村兩岸村民若干代人的夢想。直到扶貧工作隊進村,這一夢想終得實現(xiàn),而這一夢想的實現(xiàn),同樣沒有離開薛青愛心團隊的解囊相助,在整個河堤工程建設(shè)資金的缺口上毅然補上。
作為本文作者,我為沒有機會直接采訪薛青愛心團隊而感到遺憾。緊跟著李書記的腳步,我們來到3組的那幾個彎道,加寬后的彎道增加了安全防護設(shè)施。李書說,加寬后這幾年再也沒出過交通事故了。在最頂上的一個彎道內(nèi)側(cè),桃源村立了一塊“愛心碑”,上書:
“二〇一八年一月二十二日,江蘇省常熟辛莊薛青愛心團隊,千里迢迢來桃源村走貧問苦,積德行善,因我村財力有限,民生工作舉步維艱,愛心團隊回家后奉獻愛心,慷慨捐建。故立愛心碑以謝之!石牌鎮(zhèn)桃源村村委會二〇一八年五月十八日立”。
李書記站在愛心碑前,臉色凝重地注視著它,我知道,此時此刻,在他的精神世界中,他又回到了幾年前他與桃源村民們共同奮斗的歲月。像這樣的“愛心碑”和“功德碑”在桃源村的幾大民生建筑中還立有好幾塊,這是村民的懷念。因為這每一塊碑都有令人感動的故事,這些故事被那些熾熱的愛心包裹著,它將一代一代地傳遞著,溫暖著。
太陽西斜,結(jié)束采訪,車剛要啟動返程,忽見一位老人走近李書記的車,面對車窗內(nèi)的李書記,深情地說:“李書記,你還來嗎?”李書記動情說:“我會常來。薛青愛心團隊也會常來”。
尾聲
就在幾天前,李書記興奮地跟我聊微信,說他剛從長沙回家,他弄到了一筆經(jīng)費,理想中的桃源村“辛莊長廊”(文化大道)延伸工程有望實施了。這真是一個好消息!作為桃源村“鄉(xiāng)村振興志愿者服務(wù)隊”副隊長的他,我想沒有任何人比他更興奮,他的心中無時不裝著桃源,無時不思念著在桃源這片熱土上的八大鄉(xiāng)村旅游版塊,“氧吧徒步”“景觀田園”“休閑康養(yǎng)”“人文寨堡”“特色民宿”“世外桃源”“水潤原鄉(xiāng)”和“生態(tài)農(nóng)業(yè)”是他和桃源村正在實現(xiàn)的心中藍圖,建設(shè)延伸“辛莊長廊”(文化大道)就是錦上添花。
歲月悠悠,完成這篇拙文時,中國共產(chǎn)黨二十大已召開月余,矗立于中南海新華門內(nèi)那五個金光閃爍的大字“為人民服務(wù)”成了無數(shù)中國共產(chǎn)黨人孜孜不倦的信仰和追求,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忠誠堅守的共產(chǎn)黨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邁開新時代的堅強步伐,胸懷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的遠大目標,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fù)興,堅定不移地勇往直前。人民因此而幸福,人民感恩!
作者簡介:
大印,男,湘西州龍山縣石牌鎮(zhèn)農(nóng)民,家庭農(nóng)場場主,湖南省作協(xié)會員。
責任編輯/趙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