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念群
聊《解放黑奴》之前,先補習(xí)一個冷知識——在“燈塔國”的密西西比州,直到2013年才正式廢除奴隸制——你沒看錯,就是不到十年之前,典型的“燈下黑”。
這部電影很容易讓人想起《為奴十二年》或《被解放的姜戈》,然而它的傳記底色容不得后人把這個故事玩成昆汀·塔倫迪諾那般恣意和拉風(fēng),從導(dǎo)演對影像風(fēng)格的選擇和細節(jié)的考古不難看出,他是把這部電影當(dāng)作朝圣之路來對待的。這個基于黑奴苦難史的故事和《為奴十二年》都有真人底色,但在等待北方軍解放和主動逃亡之間,主人公皮特并沒有像《為奴十二年》的普拉特那樣煎熬著等待命運的解救,而是毅然選擇絕地逃亡。選擇的不同不僅彰顯人物性格迥異,命運之路的風(fēng)景更是大相徑庭。
黑人導(dǎo)演安東尼·??⒃诒姸噻R頭選擇面前,一意孤行地選擇了黑白質(zhì)感影像,且執(zhí)拗地走了一條跟蹤聚焦的敘事路徑。132分鐘的長篇,導(dǎo)演始終不舍得將鏡頭從主人公皮特身上移開,哪怕短暫的抽離,要不了幾秒又緊忙切換回來,這使得這個“燈塔國”黑奴史上的封面故事成了一個純單線的線性故事——主要篇幅都用來刻畫皮特沼澤逃生。威爾·史密斯化身的皮特在密西西比沼澤中一路向北,一面千方百計躲避“獵奴人”追殺,一面面對沼澤重重殺機,皮特在泥沼里搏命的樣子,比當(dāng)年小李子問鼎小金人的《荒野獵人》有過之無不及??上У氖?,威爾·史密斯接連稱帝的機會,已經(jīng)被他一巴掌扇沒了。
《為奴十二年》有自傳體小說打底,講述一個自由黑人被拐成奴十二載,終在他人助力下還復(fù)自由的故事,背景是黑奴制下的種種不公,但主線是個體命運的旁觀。這樣的故事,可以轉(zhuǎn)換成女大學(xué)生被人販子拐賣深山溝,最終在不懈努力和正義的主持下逃出生天。《解放黑奴》雖然聚焦單一人物,但更傾注于人物的不屈與抗爭,尤其是帶傷入伍并殺回解放老家的落幅,相比《為奴十二年》有著更宏大和更野性的追求。我記得沒錯的話,我們中學(xué)關(guān)于“燈塔國”南北戰(zhàn)爭部分的配圖,就是片中皮特獲救后拍的那張傷痕累累的背照,這張照片不僅是奴隸制桎梏的史證,當(dāng)年更是激勵了無數(shù)人加入“解放黑奴”的正義之戰(zhàn),這中間包括很多本是自由身的黑人。
如果皮特只帶領(lǐng)觀眾旁觀一個黑奴如何逃出生天,那故事講到皮特被北方軍解救就夠了。在有些人看來,獲救后加上20多分鐘的戰(zhàn)爭鏡頭只是制作加碼,讓影片升級成戰(zhàn)爭大片,其實不然。從皮特登場被帶離家時的反抗以及他在工地的不懼可見,他不屈的靈魂透露著一股敢于抗爭的怒火,這種怒火是白人恐懼的,這也是白人一次次將槍口對準他的原因所在。故事起于妻離子散之痛,終于家園解放和團圓,顯然也比個體的逃逸來得厚重和宏大。
《解放黑奴》讓我想起了早年拿獎到手軟的《光榮戰(zhàn)役》,講述一支由皮特這樣的南方逃奴組成的部隊,從烏合之眾到立下奇功的故事,類如《解放黑奴》片尾20多分鐘的放大版。時隔30余載,黑人導(dǎo)演安東尼·??⒃俅螌M血格的仇恨故事“武裝”起來,拍了這么一個大獎野心的故事,卻又偏偏選擇了因“掌摑門”而無緣小金人的威爾·史密斯臺前幕后通力合作,想必其用意不只是指染各大獎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