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的北方小城尚志市,是以民族英雄趙尚志的名字命名的英雄城市,是經(jīng)典文學作品《暴風驟雨》的故事原型發(fā)生地,是散發(fā)著冰雪魅力的中國“雪都”,是中國企業(yè)家思想“露營地”。
一百年前,中東鐵路哈爾濱至綏芬河段建成通車,鐵道線路自西北向東南方向,從這片土地的腹地穿過,自此,人員聚集,商賈往來,村鎮(zhèn)落成。在這條已經(jīng)運行了一百年的中東鐵路線上,坐落著尚志市屬地內(nèi)的16座普通火車站。那些好聽的站名有的是尚志市的一個鄉(xiāng)一個鎮(zhèn)的名字,比如帽兒山站,一面坡站,蜜蜂站。而有的僅僅是一個屯,一個林場,或者一條河的名字,比如小九站,太平屯站,烏吉蜜站。
一百年后,哈爾濱到牡丹江高速鐵路建成通車,在300公里高鐵線路上,共有11座車站,其中有5座車站歸屬尚志市,帽兒山西站,尚志南站,一面坡北站,葦河西站,亞布力西站。
如果說,普通列車間隔5公里或者10公里的小站,是一百年前尚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緩慢的行走。那如今,這5座間隔有序的車站,這5座以東南西北為標志的高鐵車站,就是尚志這片土地今天的節(jié)奏。如果說,普通列車經(jīng)停的小站,讓尚志這座小城好似養(yǎng)在深山里的美女,只有一路舟車勞頓走到這里的旅人,才能遇到一份意料之外的驚喜。那如今,這5座高鐵車站,看起來更像是尚志這座小城的證件照,端莊,標準,盡情展示尚志這座小城百年積淀出的好氣質(zhì)。這5座車站,是尚志這座小城的5種打開方式,是地處北國風雪中,人口只有60萬的尚志市,大大方方綻放的五張笑臉,是這“八山半水半分田”的尚志,向全世界發(fā)出的精美請柬。
帽兒山西站——找尋北方的春天
從哈爾濱站登上開往牡丹江的高鐵列車,好像還沒來得及體會一下座椅的舒適角度,或者還沒來得及把裝在包里的早點拿出來,列車就已經(jīng)駛過了哈爾濱市區(qū)。
窗外漸漸有了起伏的山巒,那些山,是在視線可及的舒適距離,是從平地緩緩而起的流暢,是淺淺的淡淡的山的影子。
是一座山,不僅僅是一座山。在遠處,也在車窗外,如果高鐵列車可以停下來,似乎拖著行李就可以走過去坐下來,或者舒展四肢躺在那里。
高鐵列車運行40分鐘左右,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省城和一座叫帽兒山小鎮(zhèn)的距離,是高樓林立的都市和一座林木茂盛的神山的距離,是面色沉重內(nèi)心局促和眉眼舒展心情蕩漾的距離。
傳說,在張廣才嶺的西坡上,神仙的一頂氈帽掉在了這片群山中,從此帽子變成了山峰,這座山得名帽兒山,這處小鎮(zhèn)也就成為帽兒山鎮(zhèn),這里的火車站就是帽兒山站,如今的高鐵車站位于帽兒山站的西邊,得名帽兒山西站。
三月的北方,風還寒,雪也會不期而至,冰凌花就在帽兒山上露出了春天的第一張笑臉。冰凌花素有“林海雪蓮”之稱,在北方極寒的嚴寒中經(jīng)過三到五年的自然生長,才能在適宜的時節(jié)迎來一次綻放。
不知不覺間,一條高鐵線路拉近了都市人和春天的距離,帽兒山早早就迎來坐著高鐵來尋訪春天的旅人。
經(jīng)歷了北方漫長的冬季,積攢了人們對春天的極度渴望。這時節(jié)山里冰雪還在,思念春天的人們,就開始在這座山里尋找北方春天最早盛開的花朵。在帽兒山陽光普照的山坡上,在枯枝敗草中間,在尚未完全融化的殘冰積雪中,冰凌花總會帶著春天的氣息,帶給人們滿滿的驚喜。
這些早春的冰凌花讓這趟高鐵列車充滿了尋找春天的話題。
在帽兒山的山腳下,呂家圍子等幾個村莊早早就熱鬧起來了,或者說,這里一年四季都是這么熱鬧,這里的每一天都那么熱鬧。人勤春來早,和冰凌花一起唱響春天的還有那些勤勞的小鎮(zhèn)人。
這里的豬肉排骨最好吃,這里的大煎餅最好吃,這里的山野菜和木耳最好吃,這里有小鎮(zhèn)上的人們做出來的各種美食,和冰凌花一起帶給人以慰藉和驚喜,乘坐高鐵列車來到這里的人們從來都不會失望。
離開帽兒山的時候,人們的包里總是會裝上一袋子大煎餅或者一罐蜂蜜,還有幾朵嬌嫩的冰凌花,他們把帽兒山的春天裝在了心里。
尚志南站——尚志的今天,如你所愿
高鐵列車匍匐著穿山越嶺,悄無聲息地??吭谏兄灸险?。
這趟高鐵列車以科技的力量和時代的嶄新方式走進這片土地,走進這座英雄的城市。
尚志南站中式的建筑風格,簡潔硬朗,莊嚴肅穆,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該有的氣質(zhì)。
從尚志南站驅(qū)車十分鐘,就到達了中國書法文化博物館——尚志碑林。
相比于西安碑林、孔廟碑林等中國傳統(tǒng)碑林,坐落在這里的碑林似乎稍顯寂靜。尚志碑林沿用了原烈士紀念館的舊址,并將部分遺存的抗戰(zhàn)景觀完整留存下來。
蒼翠樹木掩映中,碑林石刻與翠綠交映。仿古的亭臺樓閣,樸舊的氣息仿佛穿越到先古,刀鑿斧刻間,流淌著中國亙古走來的傳統(tǒng)文化?!摆w尚志將軍起兵地”,“趙一曼烈士紀念館”等碑刻莊嚴肅穆。
“……爭自由,誓抗戰(zhàn)。效馬援,裹尸還??茨袃浩炊方畧?,軍威赫顯。冰天雪地矢壯志,霜夜凄雨勇倍添。待光復東北凱旋日,慰軒轅?!边@是趙尚志壯懷激情的《黑水白山·調(diào)寄滿江紅》,在碑林處讀來不覺潸然淚下。
陽光透過繁茂的枝葉灑在碑上,在和平年代,我們對英雄最好的祭奠就是把英雄的精神融入血液,融入文化,融入土地。
從尚志碑林出發(fā),駕車一小時,到達了在歷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的小山村——元寶村。這里是長篇小說《暴風驟雨》故事原型發(fā)生地,這里就是小說里的光腚屯。這個村子經(jīng)歷了“光腚”歷史,收獲了今天的富裕。這里生活著經(jīng)歷過“光腚”走到今天的勤勞勇敢的中國農(nóng)民。
這里有紀念這個村子從貧窮走向富裕的暴風驟雨紀念館,這里有種植在這片土地上,茁壯成長起來的中國農(nóng)民的夢想。
如果是恰逢周末來到尚志鎮(zhèn),還可以趕一個尚志市最大的“集”。整個尚志市的土地里生長出來的蔬菜瓜果,都會在這個集市上亮相。
黃瓜頂花帶刺,茄子帶著青早的那層薄霜。山果的甜,那是真的甜,青杏的酸,那是真的水靈靈的酸。整個尚志市附近山里能采到的野果野菜,螞蟻河里能撈到的魚蝦,在這集市上都能見到。
這個集市上,有尚志這片土地生長出來的所有的食材,是飄蕩在尚志這片土地上的煙火氣息,是許許多多和元寶村里的“趙光腚們”一樣熱愛勞動的農(nóng)民兄弟的汗水換來的收獲,是沉睡在尚志的英雄們用鮮血換來的安居樂業(yè)的日子。
今天的尚志,如他們所愿。
一面坡北站——我在尚志的秋天等你
一面坡北站距離尚志南站只有10分鐘車程,鐵路里程也不過就是20余公里。就是這短短的一段路程,在當?shù)亍鞍松桨胨敕痔铩钡牡孛蔡卣飨?,這里就有了不一樣地貌,不一樣的氣候,這座叫作一面坡的小鎮(zhèn)也就有了不一樣的氣質(zhì)。
一面坡鎮(zhèn)四周環(huán)山,山是低矮慢坡的群山,鎮(zhèn)子被四周群山環(huán)抱。
一面坡北站位于山腳下。車站兩邊的樹木,枝葉繁茂,人們在這里拍攝這座車站的照片時,總會有一些樹杈闖進鏡頭里。
一面坡北站的站舍是歐式與俄羅斯古典主義結(jié)合的建筑風格,山腳下的這座小站看起來就是一座童話木屋,紅色的尖頂掩映在山邊的樹木里。從車站出口處向鎮(zhèn)子里望去,恍惚間竟有幾分遙看人間煙火的意境。
一面坡鎮(zhèn)曾經(jīng)出產(chǎn)過黑龍江省最好的啤酒和白酒,山腳下的螞蟻河也是尚志這座小城的母親河,河水像山泉般清澈。
一面坡這座小鎮(zhèn)最為可圈可點的景色,自然是秋天。
北國的秋天總是干燥爽朗的。一面坡鎮(zhèn)的秋天不僅有北方的爽朗,還帶著幾分溫潤多情。
高鐵列車這一路走來,大地披著金黃的秋裝,山林秋色彌漫開來。到了一面坡這里,秋天總是有點羞答答的樣子,葉子泛著不是太青春的綠意,某個天氣好的早晨還會有幾顆露珠。也會有葉子慢慢變紅,也會有菊花悄悄盛開,一面坡的秋天好像是乘坐著不遠處那趟普通線路上的慢火車,慢悠悠來到這里。
也會有秋雨在這小鎮(zhèn)上纏綿幾回,軟軟糯糯,盡是不舍,實在有點多情,實在不是北方山里的風格。就是在這樣的秋雨中,葉子還是在樹上堅持得更久了一些,果子也還是熟得有點慢。一面坡的秋天不是一下子就漫天遍野的秋天,一面坡的秋天是款款而來的秋天。
一面坡的秋天讓你有足夠的耐心聽鳥的叫聲,讓你有足夠的時間仔細端詳一片葉子從青春到中年的腳步。一面坡的秋天讓你慢慢體會時光在這里緩緩地流淌。
在這座小鎮(zhèn),隨便走在一條山路上,就會有瓜果的香味沖進鼻子,也許一時見不到瓜田,也摘不到樹上的果子,可那甜甜的氣味就是一直圍著你。
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那就在這小鎮(zhèn)上逗留兩天吧,把這里的秋天從清晨看到傍晚,把這里的秋天從陰雨看到天晴。再看看那一棟又一棟一百年前走來的老房子。在那些老房子里生活的人們,至今保持著院子里種花的好習慣。如果秋日陽光正好,就在那些老房子門口坐下來,這里的時光就是如畫家筆下的秋天,就是那幅著名的油畫《秋天,陽臺》,或者是那幅《秋天,后院》?;蛘哌€能體會到沈從文筆下的秋天,“等天色暗下來,秋蟲漸起”。
一面坡這個小鎮(zhèn)的秋天不是在風景區(qū)里,也不是在一棵樹一池稻里,一面坡的秋天在整個秋天里。
葦河西站——在尚志,請深呼吸
高鐵列車到達葦河西站。
高鐵站下車,第一站要去地方恰恰就是普通列車經(jīng)過的葦河站。
這座車站保留著中東鐵路時期火車站的原貌?;疑艠愕恼旧?,紅色屋頂,掩映在樹林間,這座車站也是電視劇《林海雪原》的拍攝地。
葦河鎮(zhèn),是葦沙河和螞蟻河最低點的流經(jīng)地,是紅松、樟子松、紅杉樹的聚集地,這里還生長著各類中藥材,也就是人們經(jīng)常說到的北藥生長地。
在這條高鐵線路上,葦河鎮(zhèn),像一位沉默內(nèi)斂的兄弟。這里,山就是山,水就是水,這里人與鳥獸為鄰,街道和村落順著河流的流向隨彎就勢,這里儲備林木,栽種藥材,這里有太多不被打擾的風景。
葦河鎮(zhèn),這里曾經(jīng)運行著一列從火車站直達原始森林的森林小火車,多年過去,那列冒著白煙從原始森林穿行而過的火車也默默地休息了。
葦河多河,葦河多雨,葦河多水,葦河多樹,葦河最本色、最自然。
來到葦河,請深呼吸。
亞布力西站——來的都是客
亞布力西站距離哈爾濱站200公里,距離牡丹江站100公里。風雪中的亞布力西站迎來了全世界的客。
亞布力鎮(zhèn)原名亞布洛尼,是俄語“果木園”之意。尚志的大鍋盔山、二鍋盔山和三鍋盔山三座山峰環(huán)繞成一個向北開口的腹地,有人形容亞布力鎮(zhèn)的地形像東北話里的“被窩”,也就是“睡袋”。亞布力西站是睡袋的入口。這里每年從國慶節(jié)后就陸續(xù)開始下雪,隔上三五天,或者十天半個月,就會來一場,這樣的降雪總要堅持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尤其可喜的是,這些雪被三座山峰包裹在了這個睡袋里,潔白無瑕,綿軟稠密。
亞布力西站這座高鐵車站開通的時候,這個消息傳遍了全世界。
冰雪季,從亞布力站走出來的,有世界著名的滑雪運動員,有來自全世界的滑雪愛好者,或者還有從沒有滑過雪的你。
在亞布力鎮(zhèn)的鍋盔山上,有一座神秘建筑,造型宛若露營的帳篷,白色的屋頂幕墻呼應(yīng)著周圍雪山的環(huán)境。這處神秘的建筑就是亞布力企業(yè)家論壇永久會址,是亞布力這座蚌殼般的小鎮(zhèn)孕育出來的一顆珍珠。
幾乎每年,雪花飛舞的正月,那些曾經(jīng)或者正在中國經(jīng)濟舞臺上鏗鏘前進的企業(yè)家們,都會會聚到雪山之間的亞布力鎮(zhèn)。這就是著名“亞布力中國企業(yè)家論壇”。
亞布力,在這座偏遠的東北小鎮(zhèn),在那座珍珠般的露營帳篷里,每年中國企業(yè)家們齊聚一堂,碰撞思想、共謀發(fā)展。
一條高鐵線路經(jīng)停尚志市5座小鎮(zhèn),5座小站端坐在這片土地上,望春風又綠草木,在夏花中靜默頷首,秋陽正暖,冬雪皚皚,這5座小站等你到來,等你遇到故事。
在這里,等你。
作者簡介:徐亞娟,1970年出生,中國鐵路作家協(xié)會會員,黑龍江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哈爾濱局集團公司高級會計師。有文學作品百余篇發(fā)表在《北方文學》《中國鐵路文藝》《黑龍江日報》《生活報》《新青年》等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