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 卉
隨文練筆是指在閱讀過程中,教師發(fā)掘文本訓練點,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句式、結構、修辭等進行仿寫,對文本情節(jié)進行補白或者對課文進行續(xù)編的一種練筆形式。在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訓練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閱讀與習作之間的聯(lián)系,以讀促寫,以寫助讀,二者互促互融,促進學生閱讀與表達能力的提升。那么,在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訓練如何在課堂中實施與落實呢?
模仿是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手段,由模仿到創(chuàng)作是學生語言能力提升的必經(jīng)之路。教材中選編的課文都是精挑細選的美文,教師應引導學生細細品味鑒賞,并讓學生模仿文中的精妙之處進行練筆,可以先讓學生觸其“形”,再悟其“神”,把作者的寫作技法遷移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進而幫助學生實現(xiàn)知識的自我建構。
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第4自然段用“總分總”的構段形式描寫了西沙群島的魚很多。作者主要用了“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描寫了魚的各種姿態(tài)與樣子,語句優(yōu)美。教學時,教師先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個段落在表達上的特點,再讓學生仿照這一段的形式寫一段話,介紹一種事物的特點。有學生寫道:“山上奇形怪狀的石頭有許多,令人嘆為觀止。有的像山雞,有的像老人駝著背,有的像兩只小狗在打架……好看極了?!痹谶@里,學生不僅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還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的事物形象生動極了。教材中精彩的句段有許多,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及時引導學生進行練筆,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仿照著文本中優(yōu)秀的語段進行練習,不僅可以讓學生從中習得各種修辭手法的妙用,還可以讓學生知道運用修辭手法可以為文章添彩的表達技巧,為學生優(yōu)美生動表達奠定基礎。
構思是指作者在寫前對作品的結構、情節(jié)等進行宏觀的預設,構思布局好了,這篇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由于學生生活閱歷較缺乏,缺少一些特殊的素材,如果再沒有巧妙的構思,寫出來的文章也就很難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想避免學生習作表達平淡無奇的現(xiàn)象,教師就要從文本的巧妙構思入手,引導學生從閱讀感悟走向遷移運用。
六年級上冊《橋》是一篇小小說,“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是小小說結尾一貫追求的表達效果,要想實現(xiàn)這一點,在小說開始就要注意伏筆的運用,伏筆運用得越好,在讀到小說結尾時才能讓讀者由衷地產(chǎn)生一種原來如此的感覺,或者是果然如此之類的話語。在《橋》一文中,作者在構思上最為巧妙的就是前面的伏筆與后面的照應,“小伙子瞪了老漢一眼”“小伙子讓老漢先上橋”也是一處伏筆——小伙子不是老漢的兒子,他怎敢“瞪”老漢?又怎會在既怨恨老漢的情況下又主動讓老漢先過橋?正是因為有了前面的伏筆與后面的照應,才使得小說充滿了別樣的魅力,這也是這篇小說在構思上的秘妙之處,教師應引導學生用心體味文本獨特的構思。有了這種認知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習作中運用,鼓勵學生敢于打破常規(guī)的敘述方式來增強文章的吸引力,長此以往,學生的表達就會更具新意,分外精彩。
在教學中,要想讓學生改變按部就班、一成不變的寫作模式,教師就要從文本獨特的構思入手,引導學生揣摩、感受,體會精巧構思給文章帶來的魅力,然后讓學生運用這種構思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可以讓學生的寫作別具一格,更具魅力。
閱讀課文不僅要關注文本中精彩的語句,還要關注那些容易在讀中被忽略的細節(jié)之處,這些細節(jié)之處往往是最難打動讀者的地方。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就文本細節(jié)之處進行品析,并嘗試在自己的習作中運用,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幾篇課文可以說是用細節(jié)塑造人物形象的典范,每一篇課文都值得學生細細研讀品味。教學《刷子李》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讀一邊畫出文中細節(jié)描寫給自己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如刷子李的穿著,他為什么總是穿一身黑衣呢?刷子李是以特殊的衣著方式向人們展示著他高超的技藝。尤其是刷完墻壁后,“居然連一個芝麻大小的粉點也沒發(fā)現(xiàn)”,這句話更是對刷子李高超刷墻技藝的見證。文章中這樣的句子還有許多,教師應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樣表達的好處。在教學完課文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這種細節(jié)描寫展示人物特點的方法寫一寫自己熟悉的人,這樣引導學生進行練筆,可以起到令人意象不到的教學效果。
細節(jié)描寫具有獨特的魅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關注文本細節(jié)描寫之處,引導學生運用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進行練筆,可以實現(xiàn)學生習作知識技巧的靈活遷移運用,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教材選文豐富,故事類作品、科學小品文、詩歌、散文、小說、非連續(xù)性文本等均有編排。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依據(jù)學生閱讀內(nèi)容特點,引導學生進行適切的文體轉換,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體意識,幫助學生了解不同文體的特點,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實現(xiàn)文學性與實用性等寫作知識之間的靈活運用。
如三年級上冊《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是一篇科普童話,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對牛胃的特點有一定了解。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按照紅頭到達牛肚子里各個地方的關鍵詞繪制出路線圖,再讓學生以“牛的自述”寫一段話,把童話轉換成說明文,可以讓學生感到別樣的閱讀樂趣。教學五年級上冊《白鷺》這篇狀物散文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仿照著《松鼠》一文的形式把其改寫成一篇文藝性說明文。對于文章中白鷺的身段大小,可以改成“白鷺中等體型,約60厘米,與它相比,白鶴、蒼鷹等就顯得大多了”。這樣改寫,可以讓學生對說明文中列數(shù)字、做比較等說明方法感受得更加深刻。課文第7自然段,有學生改寫為“晴天的早晨,白鷺喜歡獨自站在樹梢的末端……”“黃昏的時候,它飛得很低……”。在學生的改寫中,詩一樣的語言變成了平實的語言,學生也從中體會到了說明文用詞準確的特點。教材中選編的歷史故事類文本有許多,如《西門豹治鄴》《將相和》《田忌賽馬》等,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其改寫成劇本,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許多課文教師都可以采取文體轉換的形式來讓學生進行練筆,這種訓練形式新穎,更能激發(fā)學生的練筆興趣。教師要善于依據(jù)不同課文為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練筆情境,以為學生提供語言感悟、積累和實踐的機會,實現(xiàn)讀寫共生。
課堂練筆的形式要別具一格,教師要就教材中現(xiàn)有的素材,讓學生對其進行一系列藝術化的處理,可以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與表達能力得到提升。這種創(chuàng)造一般表現(xiàn)為對文本的補白與續(xù)寫。
如四年級下冊《巨人的花園》一文倒數(shù)第2自然段主要寫了巨人拆除圍墻之后,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里盡情地玩耍的情形。孩子們在花園里是怎樣玩的,玩了哪些項目,課文中并沒有交代,這就給學生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間。教師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把孩子們在花園里玩耍的情形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來。又如《窮人》一課中,“是啊,是啊”……兩個人沉默了一陣。沉默中,桑娜和漁夫各自會想些什么呢?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把桑娜和漁夫的心理活動寫一寫。另外,課文以“桑娜拉開了帳子”為結尾,給學生一種意猶未盡之感。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寫一寫孩子醒來以后或者以后日子中的事情,這樣延伸了文本內(nèi)容,滿足了學生的閱讀期待,讓閱讀教學更加精彩。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發(fā)掘文本語言訓練點,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創(chuàng)編,可以豐富文本內(nèi)容,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補白或者續(xù)編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可以使學生的表達能力、想象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極大提升。
在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是可以把學生的閱讀由讀轉向寫的實踐活動。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材的例子功能,抓住訓練契機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以幫助學生實現(xiàn)閱讀能力與表達能力的自我建構,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