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桐,王明弘
(吉林醫(yī)藥學院:a.臨床醫(yī)學部,b.護理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3)
2020年1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在中華大地驟然打響。千千萬萬的醫(yī)護工作人員奔赴一線,救死扶傷,其他人用不同的方式為疫情做貢獻。這次疫情對新時代大學生未來個人的成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了生動的一課[1]。這次疫情推動了大學生自身的發(fā)展,給予大學生與時俱進的思想政治教育[2]。
通過媒體,大學生看到一面面迎風招展的鮮艷黨旗,一封封按滿紅色手印的請戰(zhàn)書,一輛輛千里馳援的大卡車,以及宅在家里的普通民眾,都在為抗擊疫情做貢獻。無數(shù)逆行者備好行囊,與生死、與病魔作斗爭。一位支援湖北醫(yī)生的妻子寫下:你赴前線抗疫 我在后方護家。待到春暖花開時,我們再相聚!
疫情下,全國各地衛(wèi)生工作者紛紛集結組隊,奔向一線疫區(qū)。這些隊伍里,黨員同志身先士卒,起到了領頭羊的帶頭作用。醫(yī)務人員在一線為大家擋風擋雨,控制疫情的身影著實令大學生敬佩。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要向這些舍己為人、投身一線的衛(wèi)生工作者學習,學習他們?yōu)閲?、為社會、為人民奉獻的精神,學習他們身先士卒,沖鋒陷陣,為人民而奮斗終生的勇氣。
疫情中眾多的感人故事,對大學生是深刻的心靈啟迪。明知道面臨的是一場惡戰(zhàn),但是作為中華兒女,作為白衣天使,選擇的不是退縮而是砥礪前行。他們勇敢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犧牲了自己,保衛(wèi)了更多的生命。通過這次疫情,大學生要學會以感恩之心對待身邊的人,以熱情之心擁抱生活的每一天,以敬畏之心與一切生命和諧共生。
疫情發(fā)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多次主持召開會議,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研究部署,提出明確要求。疫情中所有的中國人都在努力,政府一紙命令,武漢封城,全國人民閉門不出。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堅定信心、沖鋒在前,奮力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廣大黨員干部立足本職,帶頭奉獻,積極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線。無論是黨員干部,還是奮斗在一線的衛(wèi)生人員,或是出租車司機,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堅強脊梁,見證中國應對疫情時統(tǒng)一調度能力的強大。大學生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以及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
此次疫情,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10天建成雷神山醫(yī)院,18天建成火神山醫(yī)院?;鹕裆结t(yī)院與雷神山醫(yī)院是武漢抗疫的“橋頭堡”,是守護武漢的萬里長城?;鹕裆结t(yī)院與雷神山醫(yī)院所承載和凝聚的中國精神,鼓舞中國人民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斗志與信心。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一往無前,不懈奮斗,戰(zhàn)勝了洪水、地震、SARS疫情、金融危機、貿易摩擦等重重困難,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奇跡。
這次疫情有一群最美的逆行者。當疫情傳來消息的第一刻,耄耋之年的鐘南山院士留下一句“沒有特殊情況,就不要去武漢了”。而他卻毅然決然地踏上開往武漢的列車,置個人安危于不顧,毅然奔向抗疫第一線。除夕夜,一批批白衣天使逆行出征,不記報酬、不畏生死,馳援武漢。他們在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默默堅守,以血肉之軀,為大家撐起生命的屏障。因長時間穿著防護服,白衣天使們最美的樣子是口罩勒出的褶皺、汗水浸透的雙手和一個個疲憊的身影。他們不是天賦異稟、百毒不侵,只不過是一群年輕人。他們換了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盡自己所能為病人解除病痛。他們秉持著“這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的堅定信念,為新時代大學生上了最真實而感人的一課。最美逆行者擦干淚水,拋卻恐懼和疲憊,披上層層的白色戰(zhàn)袍和披荊斬棘的鎧甲,義無反顧地沖上了同病毒生死搏擊的戰(zhàn)場,用血肉之身組成防線,拼死抵擋著新型冠狀病毒,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健康還給你我。沖鋒陷陣的前線,永遠有他們忙碌的影子。他們的精神震撼著大學生,不計生死,不求回報,默默的堅守,守護著健康,保衛(wèi)著生命,大學生向他們致敬。
疫情中,書寫了青年人的擔當。曾經是全世界保護90后,今天,90后保護世界。中國青年之擔當,是不懼,是偏向虎山行的逆行。疫情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面對疫情的怯弱,面對疫情的不作為。面對疫情,倘若沒有人愿意去做那道劃破黑暗的光,黎明永遠不會到來,世間永遠不會有曙光。無數(shù)勇于擔當之士穿上戰(zhàn)袍,沖向戰(zhàn)場,最終走向勝利。
這次疫情,全國各地許多衛(wèi)生人員推遲了婚期,沖上了戰(zhàn)場;又有無數(shù)人日日夜夜堅守在崗位上。一方有難,千方支援,這就是中華民族,一個不可戰(zhàn)勝的民族。
疫情中沒有天使,沒有天生的英雄,是一個個普通人拼盡所能地為民請命,成為英雄。吹哨人李文亮醫(yī)生,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之受凍風雪;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84歲仍奮斗在一線,國士無雙。前輩為青年一代做好了榜樣,未來的世界青年要擔當。青年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覺悟。青年要視國事為己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這次疫情讓新時代大學生成長起來,讓大學生脫胎換骨、頂天立地。大學生會破繭成蝶,淬煉成鋼,這是對新時代的大學生最好的愛國情感教育和責任情感教育[3]。
新時代大學生承載著建設祖國的重任,這次疫情給大學生上了最真實的一課。教育的實踐是通過信息的交互實現(xiàn)一種影響性教育,通過積極的價值引導,培養(yǎng)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4]。疫情中涌現(xiàn)的先進人物和典型事例震撼大學生的心靈,大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大學生向英雄學習,向英雄致敬,勇挑重擔,共建美好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