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宏,張晶晶,楊幫國,張 戈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昆明醫(yī)科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yī)院 心內(nèi)科,云南 昆明 650102)
急性主動脈夾層(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是急性胸痛癥狀三大可能診斷之一,其發(fā)病率高,發(fā)病后病情進展迅速,死亡率也極高,如不及時手術干預治療,大部分患者將會快速死亡,故早期診斷十分重要。目前國內(nèi)確診大多采用超聲影像學檢查和全主動脈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s CT angiography,MSCTA)[1];D-二聚體(D-dimer,DD)作為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其濃度的升高代表纖維蛋白溶解的亢進,其升高程度也和ADD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2],是診斷主動脈夾層嚴重程度的一個可靠補充實驗室指標,特別是對于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其診斷敏感性已得到公認[3]。然而DD升高程度在急性主動脈夾層分型中的意義尚不清楚,目前國內(nèi)外暫無相關性研究,故設計了本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索DD在急性主動脈夾層診斷分型中的意義。
分別選取本院2017年9月-2019年10月住院的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95例,參考《主動脈夾層診斷與治療規(guī)范中國專家共識(2017版)》急性主動脈夾層Stanford分型標準,分為Stanford A型和B型,按照分型將其分成2組,其中A組為Stanford A型45例,B組為Stanford B型50例。
納入標準:(1)以急性胸痛癥狀發(fā)病,通過超聲影像及MSCTA明確診斷為主動脈夾層的患者;(2)首發(fā)癥狀至就診時間≤14 d的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3)入院后2 h內(nèi)抽取血漿DD。
排除標準:(1)主動脈壁內(nèi)血腫;(2)亞急性和慢性主動脈夾層患者(發(fā)病時間>14 d);(3)外傷性主動脈夾層患者;(4)合并有心肌梗死或肺栓塞等其他原因影響血漿DD濃度升高干擾判斷患者。
觀察記錄研究對象的其它臨床資料,包括:年齡、心率、血壓、既往高血壓病史、吸煙史、血常規(guī)、DD、高敏肌鈣蛋白I(High-sensitivity troponin I,hsTNI)和氨基末端B型腦鈉肽前體(N-terminal pro-B-type-natriuretic peptido,NT-proBNP)等相關指標。所有病史資料均來自于患者入院時及時采集(時間<12 h),除住院期間最高體溫外,其余生命體征和所有實驗室檢查均為患者入院時收集的第一次資料?;颊逥D均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測,SysmexCa7000型全自動血凝儀分析,正常值<0.5 μg/mL。
A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明顯低于B組(P<0.05),而A組hsTNI顯著高于B組(P<0.05)。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高血壓病史、吸煙史、呼吸、心率、入院時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百分比、血紅蛋白、血小板及住院期間最高體溫等統(tǒng)計上無差異,見表1。
表1 2組間一般情況統(tǒng)計
根據(jù)檢驗標準(即血漿DD≥0.5 μg/mL為陽性),95例患者中81例患者均為陽性,占比85.3%。A型夾層患者中DD陽性患者顯著高于B型夾層患者(93.3% vs.78%,P=0.035),且A型夾層患者的DD顯著高于B型夾層患者(3.330 vs.1.07 μg/mL,P<0.002)。
通過ROC曲線分析,A型夾層與B型夾層的DD最佳診斷界值為1.875 μg/mL,其敏感性為71.4%,特異性70.0%,AUC面積為0.714,95%可信區(qū)間為0.610-0.819,P<0.001,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圖1。
圖1 ROC曲線圖
本研究通過對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的DD的分析,進一步探討了DD在急性主動脈夾層分型診斷中的重要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1)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血漿DD濃度顯著大于B型主動脈夾層患者;(2)血漿DD濃度對于主動脈夾層分型具有重要意義,即當DD≥1.875 μg/mL時診斷A型主動脈夾層可能性更大。
AAD是心血管系統(tǒng)的危重癥疾病,具有發(fā)病率高,病情緊急,病死率高等特點,美國統(tǒng)計的主動脈夾層發(fā)病率為7.7/10萬[2]。我國臺灣統(tǒng)計的發(fā)病率為4.3/10萬[4],我國國內(nèi)發(fā)病率目前暫無精確統(tǒng)計,大概發(fā)病率為2~3.4/10萬。死亡率也極高,如果不及時手術治療,住院期間A型主動脈夾層死亡率高達79.1%,B型主動脈夾層死亡率達57.1%[5]。診斷不及時耽誤治療是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故盡早診斷,把握先機,能為外科醫(yī)師爭取時間,挽救更多患者生命。2017年《主動脈夾層診斷與治療規(guī)范中國專家共識》[4]將血漿DD作為常規(guī)實驗室檢查診斷主動脈夾層,并作為I B類推薦,在發(fā)病24 h內(nèi),如DD大于0.5 μg/mL時,其診斷急性主動脈夾層的敏感性為100%,特異性為67%[4],和本研究相符合。主要原因考慮為:A型主動脈夾層撕裂口靠近主動脈瓣,主動脈瓣開放后產(chǎn)生瞬間巨大沖擊力,撕裂假腔范圍往往較B型主動脈夾層多,且假腔供應范圍內(nèi)部分微循環(huán)出現(xiàn)血液滯流,進一步加劇了DD的升高;另外A型夾層靠近心臟,所涉及供血器官更多,除冠狀動脈以外的全身供血,甚至累及冠狀動脈撕裂時會導致心肌梗死,進一步加重的全身低灌流情況,也是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DD高于急性B型主動脈夾層的原因之一,即急性主動脈夾層DD濃度受其解剖累及程度和假腔形成大小等因素有關[6]。據(jù)此血漿DD在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濃度升高已得到公認[2,7],但A型和B型主動脈夾層治療方案存在很大差異,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主要以及時采取開胸象鼻主動脈弓置換治療為主[8,9],而急性B型主動脈夾層確診后主要以血管外科行微創(chuàng)介入支架植入主動脈腔內(nèi)隔絕手術治療為主,故急性主動脈分型診斷對患者接下來采取什么樣的手術方式起到?jīng)Q定性作用[10];雖然目前診斷仍主要以影像學檢查[包括主動脈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主動脈超聲、主動脈磁共振檢查]為主[1,11],但影像學檢查耗時較長,其次部分患者因病情危重低血壓休克等短時間內(nèi)不宜搬動檢查,再者部分患者合并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不宜再使用造影劑行主動脈CTA或磁共振檢查,此時床旁超聲可能會起到較好診斷作用,但超聲診斷率較低,40%~94.1%不等[12],且個人主觀因素干擾較大,此時如能有一個實驗室檢查結合患者臨床癥狀能快速幫助診斷,及時幫助醫(yī)務工作者初步明確診斷非常重要。
通過對本院95例患者進行回顧性統(tǒng)計分析,采用ROC曲線診斷性評估方法分析得出,血漿DD≥1.875 μg/mL時診斷急性主動脈夾層A型有參考意義,血漿DD<1.875 μg/mL時診斷急性主動脈夾層B型有參考意義;雖然DD升高對急性主動脈夾層診斷意義已得到公認,但目前國際和國內(nèi)對于DD數(shù)值在其分型上研究仍較少,本文雖對此做了相應統(tǒng)計,初步得出一定的結論,但終究樣本量仍偏少,僅作為各位醫(yī)務工作者參考,期望有更大樣本量和關于DD在主動脈夾層分型中的文章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