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即將來臨,天特別冷,似有下雪的征兆。離過年還有一個多月,搶購草食豬肉的行動已風靡小城。
生活在鄉(xiāng)下的姑父以飼養(yǎng)草食家豬而出名,從年頭到年尾,飼養(yǎng)了三四頭豬。姑母不管天晴或下雨,天天去扯新鮮野菜、播種嫩豬草,豢養(yǎng)的豬從不喂飼料,照料得比人還好。
好吃的妻兒吃慣了口,常吹耳邊風,真有點兒心切的感覺,時不時地垂涎起來。心動不如行動!我早早地打電話,偷偷和鄉(xiāng)下姑父商定,殺豬時想辦法留一點兒,熏臘肉過年。
沒過幾天,就有了回應(yīng)。星期二,難得學校放天假。天未亮,電話鈴聲就響個不停。想睡懶覺的我從熱熱的被窩里伸出手來接電話,冷得不是滋味。
電話那頭兒,姑父的聲音清細而急促,似乎在下命令:“今天是冬至,早晨準備殺豬,快點兒來吃豬肉??!”聽那聲音,感覺出秘密行動的味兒。我猛然從床上爬起,搖醒妻兒,飛車而去。
東方露出點點亮光。街道兩旁的樹上寒號鳥在不停地吹奏,或許是在提醒老人,冷天不要早起,注意保暖。偶爾有店門打開,伸出半個發(fā)式前衛(wèi)的腦袋,忽又縮進去了。冷風透過車窗鉆進車內(nèi),凍醒了思維,我打開暖氣,驅(qū)散車窗玻璃上的霧氣,利于前行。
車內(nèi)響起妻特有的歌聲,我們歡快地奔向姑父家。
眼前浮現(xiàn)出昔日的一幕:寒風怒號,禿樹搖曳,院落里圍滿了人,在豬的尖叫聲中爭搶著盛豬血,滿臉堆笑地帶回家,準備打豬血牙祭……
歌聲突然停頓,妻在尖叫:“當心,前面有老人!”
一個急剎車,我嚇出一身冷汗。車還未停穩(wěn),有個老頭兒在敲門,咧嘴一笑,露出幾顆黃牙。原來,他也是去姑父家買鮮肉的,想搭順風車。
老頭兒十分健談,在車內(nèi)喋喋不休,擔心這次不能搶到豬肉。來買豬肉的頭一天,寶貝孫子哭著、鬧著要吃去年吃過的那位表爺爺家的豬肉,暗地里還和其孫兒交成好朋友了呢!今天還沒睡醒,要不,早就成了“跟屁蟲”。
坐在前座的妻子側(cè)身回頭,詫異地詢問老頭兒。猛然想起,這老頭兒是一位遠房親戚。
老頭兒突然想起什么,笑而不答,從衣兜里拿出一沓百元大鈔,替在外當老板的兒子數(shù)起購買豬肉的錢來。
到達目的地,路旁停了許多小車,還有警車。人一下車,都往姑父家鉆。我很納悶兒,莫非姑姑家出了什么事?心急,我三步并作兩步,朝前走去。
狗,老遠老遠地搖著尾巴前來接客。姑父忙碌著,扭頭一笑,算作打招呼,姑姑忙于倒茶、讓座。修建了好幾年的平房依舊那么新,屋內(nèi)擠滿了買豬肉的人。有本院的,也有外地來的,還有很多回頭客。人多,都在央求姑父合理安排,再多殺一頭。
姑父和姑姑嘀咕半天,舍不得再殺欄中僅剩的那頭壯豬,那頭是留著過年和兒媳進門待客用的。
瘋搶豬肉的吵鬧聲逐漸大起來,大家各自比劃,爭論起先來后到的順序。半個小時未到,豬肉被瘋搶得一干二凈。搶到的人走得飛快,一下沒了蹤影;沒搶到的,嘴巴翹得老高,嘟囔著要買,埋怨等了一年還是兩手空空,不甘心。
姑父沒辦法,不能毀了聲譽,只好忍痛割愛,把欄中僅存的那頭過年豬拖出來,殺了!吆喝著在場的各位不要爭吵,縮減各份斤兩,爭取在場者都有份兒。殺豬、淋水、刮毛、吹氣、去殘渣,一套麻利的手腳過后,用鉤子勾住豬腳,倒掛在斜立墻邊的木梯上,剖肚開腸,清洗器官。姑父是殺豬老手,手腳嫻熟。買者見之,竊竊私語,這個豬的肉比上一個更鮮嫩,樣子非常好看,慶幸起初沒買到,本次選了特等貨,心里美滋滋的。
分割購買中途,仍有購買者高聲大叫:“年前我就定了,要六十斤?,F(xiàn)存的還不足六十斤,剩下的我全要了!”排在后面的急紅了眼,似乎快要聞到打架的火藥味。能說會道的姑姑挺身而出,義正詞嚴地說:“說好減少分量,人人有份兒。你要獨買,我不賣了,要留著過年。”排隊購買的村婦聯(lián)主任主動讓出自己那份兒,做起思想工作。那人眼見占據(jù)不了上風,語氣軟了下來,贊同以和為貴的方案,只因豬肉質(zhì)量太好了。
姑父的老戰(zhàn)友打來電話,說要豬肉。姑父的臉色先是晴朗的天空,一下變成冰天雪地。思索一會兒,鄭重回敬:“對不起,你沒提前預(yù)訂,現(xiàn)已瘋搶完畢?!彪娫捘穷^兒的聲音,由硬變軟,近乎戲謔,說小兒子愛吃。姑父還是不答應(yīng)。姑父的性格素以耿直出名,從來就是直來直去,真誠待人,剛直不阿。在場者紛紛高舉大拇指,投來欽佩的目光。
姑姑在和妻子拉家常,議論今年豬價下跌的原因,一頭豬才賣了四千多元,去年價格很高,一頭就賣了一萬五千元……
貓在灶旁烤火,見客人來了,“喵喵喵”地打招呼。很有禮貌地走近腳邊挨著親熱起來。
稱好豬肉,姑姑就叫吃飯。大家有說有笑,都用公筷,在農(nóng)村,這算是文明進步的標志。姑父拿來熱米酒,說是去了酒精的,放心喝。
姑父好人緣,鄰睦遠出名。
我突然想到,黨的政策在農(nóng)村吹起鄉(xiāng)村振興的號角,農(nóng)村成了美麗鄉(xiāng)村,變化真大,連吃喝都有了新的講究。我們吃的是綠色食品,吃的是豐收,吃的是快樂,吃的更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