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觀賞過真正浩瀚無垠的沙漠風光,但我知道沙漠環(huán)境惡劣。許多年前,當我第一次見到沙漠紅柳時,還是被它深深震撼了,直到今天,敬畏之心依然如故,并且引我深思。
那是2000年的一天,鐵西職校特意選擇周末,組織全校教職員工去康平一日游。坦率地說,臥龍湖并沒有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倒是臥龍湖東邊不遠的“黃金海岸”讓我念念不忘。
那天午飯后,在當時康平縣委宣傳部周部長的陪同下,我們乘興游覽“黃金海岸”。距臥龍湖并不遠。說實話,“黃金海岸”面積并不大,但那是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第一次見到真正的沙漠。
司機把車安全停好后,大家開始興奮地往眼前的沙灘上“爬”。這片沙灘高于地平面二三十米,沙子松軟,想順利上去,并不容易。當我使出渾身解數(shù)上了“黃金海岸”后,瞬間就驚呆了,因為我沒想到離地面這么高的沙灘上,居然還生長著綠色植物,雖然并不高大,但它的綠讓我驚喜,讓我好奇。萬里黃沙一點綠,真是令人興奮不已。
陪同的周部長看出了我的興奮與激動,告訴我說:“這種植物叫沙漠紅柳,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適應各種天氣狀況,特別耐旱,尤其是它的根,可以深深扎進大地,沙灘有多高,根就有多深……”周部長的一番話語,讓我對眼前毫不起眼的紅柳頓生敬畏。
說紅柳不起眼,是因為它太普通了,很難稱之為“樹”,它不像堤邊垂柳那么高大,那么隨風起舞,那么嫵媚多姿;更不像沙漠胡楊那么筆直,那么枝葉繁茂,那么直入云天。但是從我第一眼見到它,就心生敬畏,我敬畏的是它不屈不撓的意志,是它頑強不屈的生命力,在那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中,它居然把自己活成了一道風景。后來我才知道,沙漠紅柳因為能防風治沙,還有“鐵娘子”的美譽呢。不僅如此,它還有藥用價值。葉子入藥可以用來治療風濕病、感冒,花朵入藥后,也可以清熱去火,可以說渾身都是寶,因為它能減輕疾病帶來的痛苦,藏族同胞還親切地稱紅柳為“觀音樹”“菩薩樹”呢。
二十二年了,貌不出眾,不到一米高的沙漠紅柳,一直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里,那么堅韌,那么牢固。敬畏沙漠紅柳的文人墨客自然不會少的,據(jù)我所知,紀曉嵐被流放新疆時,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就曾經(jīng)這樣吟詠紅柳:
依依紅柳滿灘沙,顏色何曾似絳霞。
若與綠楊為伴侶,臘梅通譜到梅花。
很顯然,在詩人的心中,生長在戈壁荒漠中的紅柳,可與蠟梅相提并論。
讓我深深敬畏的是它的根,不到一米高的紅柳,根可達三十米。因為根深,才能蒂固,所以它才不畏嚴寒,不畏酷暑,不畏狂風,不畏雷電,憑借頑強的生命力,努力抗爭著、生長著,縱然沒有偉岸的身軀,縱然沒有甘甜的果實,縱然默默無聞,卻是荒漠中美麗的、充滿活力的、生機勃勃的風景。
不到一米高的沙漠紅柳,根深竟然可達三十米,這真是讓我驚詫不已,贊嘆不已,敬畏不已,聯(lián)想不已。我想到了我們歷代中華兒女,我們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永葆青春的根。
這根就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來的文明,博大而又神奇,深邃而又熠熠生輝!五千年來打不垮、砸不爛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雖飽經(jīng)摧殘,卻歷久彌堅。這根就是中華兒女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永恒精神追求,這根就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中華魂!我堅信,有了這樣的民族魂,這樣的中國根,偉大的中華民族必將無堅不摧,無往不勝!
我愛默默無聞、生命力頑強的沙漠紅柳,我愛腳下這片神奇的土地,我愛生我養(yǎng)我的祖國,但我更愛生活、學習、工作在這片土地上善良、樸實、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