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縱橫武林的大俠,總有那么幾位,光聽名字就讓人覺得厲害,比如慕容復、令狐沖、歐陽鋒、西門吹雪、東方不敗……但若是給大俠們換個姓,整個故事看起來就像路人甲的聚會:王復、張沖、李鋒、陳吹雪、高不敗……
為什么復姓莫名給人一種很高級、很稀有的感覺?難道復姓真的和古代貴族有什么淵源?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明白姓的來歷。
最早的幾個姓在很長時間內(nèi)延續(xù)不變,數(shù)量很少。西周時期,可明確考定的姓也不過數(shù)十個,這些數(shù)量有限的姓并不具備發(fā)展出后世“百家姓”的能力,為大量新姓提供來源的其實是氏。
姓不能亂起,但氏相對靈活。根據(jù)先秦時期人們命氏的依據(jù),此處列幾個較為常見的復氏來源:
第一,以地名為氏。比如楚莊王的小兒子子蘭,被分封到上官這個地方做卿大夫,所以子蘭就以“上官”為氏,成為后世上官一族之祖。歐陽、賀蘭、百里等復氏也均來自地名。
第二,以官名為氏。公元前445年,杞國被楚國所滅,杞簡公的弟弟佗一路逃到了魯國。當時,魯?shù)抗铊饺藶橄耐踝逯?,于是為佗封侯,為“夏侯”,佗的后輩覺得臉上有光,于是就以夏侯為氏,一路傳承,夏侯惇就是佗的知名后代。
第三,以方位為氏。這個很直白,如“北宮”。周文王之后姬括,世代襲為衛(wèi)國上卿,住在京都北宮門外,于是以北宮為氏。春秋時期,鄭國一大夫住在西門,所以其后人便都以“西門”為氏,比如西門吹雪、西門慶。
第四,以爵與譜系為氏。夏商周三代,公爵居五爵位之首,公爵的后人覺得倍兒有面兒,所以滿足地以“公孫”為氏,以顯血統(tǒng)高貴,大概《水滸傳》中的“入云龍”公孫勝也帶點“高貴”血統(tǒng)吧!
以上幾種復氏的來源比較多見,像上官、歐陽、夏侯等復氏一直沿用至今。秦漢時期,姓氏合一,后世不再區(qū)分姓和氏,種類繁多的單字氏、復氏也就成為單姓、復姓,逐漸變成了今天的“百家姓”。
姓氏在歷朝歷代,確實或多或少代表過出身與門第,在不同程度上為一個人是天生“不同凡響”還是“平平無奇”貼上標簽。
先秦時期,小宗雖然不能像大宗一樣繼承君位,但是有命氏之權,而其他平民百姓是沒有這層血緣關系的,所以連氏都沒有。隨著父權社會的演化,以父姓始祖為源的氏逐漸成為象征貴族階級的符號,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征??鬃又苡瘟袊鴷r,半路上碰到的長沮、桀溺等人就是沒有姓氏的人,因為他們出身于寒門。
后來,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廢分封、行郡縣,依附于宗法制與分封制的命氏制度沒了意義,所以再把“氏”作為區(qū)分貴賤的標志也著實無趣。既然氏沒了彰顯身份的作用,那么它與標記血緣的姓也就沒有本質(zhì)上的差異,這直接促成了姓氏合一,并為后世的姓氏文化奠定了基礎。
西漢初年,劉邦決心消滅各地舊貴族的殘余勢力,下令將戰(zhàn)國時期那些“名門望族”的后裔全部趕到湖北一帶集中居住。這些沒落貴族迎來了新的人生階段,有的給自己整了一個配套稱號。比如,身為齊國望族子孫的田登,住在一個叫第二門的地方,就將自己的姓氏改為“第二”。其他如“第五”“第七”“第八”等復姓,也都有可能是這么來的。奇妙的是,這些在特定心境與情景中產(chǎn)生的復姓,一直傳承到今天,陜西咸陽的魏洛村就聚居著很多姓“第五”的人,有的則逐漸演化為“伍”姓、“第”姓等單姓。
后來,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門閥制度的興起又賦予姓氏彰顯身份的能力,且日漸成風。但是,很多貴族姓氏都是單姓,不多見復姓。
所以說,先秦時期的氏雖然為貴族專享,但復氏和單字氏的地位是一樣的,復氏并沒有什么特殊的身份表征,甚至在秦漢之后還有可能是落魄貴族后代“我落淚,情緒零碎”的產(chǎn)物??v使門閥制度又掀起了以姓氏論貴賤之風,但復姓也并不是貴族姓氏的主流。
可以得出結(jié)論:復姓和貴族毫無瓜葛。
既然復姓和“不同凡響”沒啥關系,為何近年來新生兒的父母會青睞復姓和四字名呢?人們又為什么會覺得復姓不一般?
今天的復姓,除了少數(shù)子隨父姓的傳統(tǒng)復姓,很多都是“新復姓”。其中,比較常見的是以父母二人的姓氏并作復姓,比如張楊果而。也有的是將母親的姓氏與父親的姓氏隔開,置于四字名中。
對應曾經(jīng)因父權興起而成為身份與血緣標志的氏,現(xiàn)在將父母的姓氏各取一字入名的潮流,也反映了社會性別意識與家庭觀念的變遷。而對應春秋時期復姓的增加,當時是出于實用目的,今天還是出于實用目的?,F(xiàn)在以新復姓取名,主要目的不是避免重名,而是將雙倍的愛注入孩子的漫漫人生,是“雙系撫育”觀念的體現(xiàn)。
至于為什么人們會覺得復姓自帶高級感,大概就是五個字:物以稀為貴。
不過,文藝作品也在其中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尤其是武俠小說。20世紀80-90年代,金庸、古龍等作品被紛紛搬上屏幕,掀起了年輕人讀武俠的熱潮。那些跳動在他們腦海與記憶深處的大俠,幾乎都擁有一個“不同凡響”的復姓名字。只要想起這些名字,豪情、灑脫、仗義便統(tǒng)統(tǒng)涌現(xiàn),再加上浩渺江湖和神秘武林的加持,人名自然也帶著“高級”質(zhì)感,還仿佛有不一般的歷史淵源。
當然了,偶像劇也“功不可沒”。熒屏背后的男女主角,不出意外的話應該都有一個貴族氣質(zhì)滿滿、幾乎不會重名的復姓名字。這些主角總是和優(yōu)秀、浪漫、高顏值掛鉤,因復姓名字而顯得仙氣飄飄,演員的出挑外形也在無形中加深了觀眾對復姓很高級的“刻板印象”。
可如果南宮仆射變成南宮二柱、公孫綠萼改名公孫翠花,復姓的形象又會是另一番模樣了。
所以,復姓真的很高級嗎?都是錯覺!
(鐘慧薦自《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