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叫藕, 莖葉叫荷, 花未發(fā)叫菡萏,盛開以后叫芙蕖,果實叫蓮,蓮蓬殼叫蓮房,蓮子叫菂,菂中的一點青心叫薏……古人總有閑心,能耐心地把語言一層層地剝下去,直到讓我看到語言的核。
蓮蓬更是一種道具。我少年時讀宋詞,讀到辛棄疾“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句子,方才知道古代的“小無賴”都是手持一枝蓮蓬出場的,讓人向往。
剝蓮蓬需要一種雅興閑心,急躁不得,否則不如直接去大口喝蓮子湯。
蓮蓬在我們鄉(xiāng)下是閑時吃的,當(dāng)不得主食,它只與婦女兒童有關(guān)。后來有一天,一個聰明人動腦筋,將一束束蓮蓬帶到城里去了,以為廢物還可以賣上好價錢。果然,城里人除了吃,還插到花瓶里,用于局部抒情。
蓮蓬是一方夏天之巢,在鄉(xiāng)村,它儲藏著露水、風(fēng)聲、雨珠、方言、童年,儲藏著一個一個原色的故事,就看你是如何剝開。
梁衍軍//摘自《泥花散帖》,百花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