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加寶
奧伊米亞康村馬路上的車
雅庫茨克的魚攤
因紐特人的冰屋
根據(jù)北極人類發(fā)展報告顯示,目前居住在北極圈以北地區(qū)的人口大約有400萬,按更寬泛的北極地區(qū)定義,人口得有1310萬。
北極地區(qū)最冷的地方能有多冷呢?這么說吧,俄羅斯雅庫茨克地區(qū)的奧伊米亞康村莊,曾在1933年有過零下71.2攝氏度的紀錄,光看數(shù)字就能打一哆嗦。在這里,汽車要被放到加熱車庫,所有家庭和企業(yè)都有集中供熱和備用發(fā)電機,人們在戶外工作20分鐘就得輪班一次,唾液會被凍成“刺痛嘴唇的針”。
在俄羅斯雅庫茨克,到處充斥著毛皮大衣。在格陵蘭圖勒地區(qū),褲子是用北極熊皮做的;在北歐地區(qū),薩米人則用馴鹿皮縫制衣服……但不是人人都能買得起皮衣,在雅庫茨克,一件長款的裘皮大衣就要1550美元(人民幣約10137元),遠超當?shù)?00美元的平均工資。在北極穿衣并非越多越好,因為汗會結冰凍傷皮膚,所以要分層穿,讓空氣流通。至于含水的潤唇膏、面霜,勸你別用,和以雪蓋臉沒啥分別。
在極寒之地,必須靠肉食維持身體的能量。奧伊米亞康人就喜歡吃馴鹿肉、凍魚、馬血冰通心粉、冷凍生馬肝等。魚往地上一擺,也不用冷藏,直接結冰。由于遠距離運輸,北極地區(qū)的食物一般貴得離譜。在加拿大最北端努納武特地區(qū)的雜貨鋪,一包曲奇餅干就要18.3美元(人民幣約120元),一串葡萄要28.6美元(人民幣約187元)……
至于住的地方,也得各出奇招才能扎下根來。在雅庫茨克,所有房屋建筑都得懸浮于地面兩米高,這并非怕發(fā)大水,而是防止凍土表層變暖融化,必須得深扎在穩(wěn)固的永久凍土層。而在加拿大或格陵蘭的因紐特人則建冰屋,利用冰熱傳導性差、能留住大量熱量的原理來抗寒;北歐地區(qū)的薩米人則喜歡用“L a v v u”和“Goahti”來抗寒,這是一種牢固的軍旅帳篷,不易被強風掀翻。
在出行方面,汽車是別想了,除了容易熄火,還有在路面打滑的危險,他們會用馴鹿雪橇和狗拉雪橇出行。
北極的生活寒冷、黑暗,很容易讓人以為住在這里很無聊,但事實恰好相反。拋開新聞里“不能出生也不能死亡”的獵奇色彩不說,世界上最北的城市、位于挪威的朗伊爾城是個極其多元化的社區(qū):2300個居民里六成人口是挪威人及土著,其次是俄羅斯人,還有100多個泰國人……小小面積的土地里醫(yī)院、郵局、銀行、圖書館、酒店、加油站、餐館、商店和酒吧一應俱全。當?shù)剡€辦了一家報紙,與其他地方的銷量焦慮不同,這里編輯們的煩惱是——怎樣預防北極熊的不定期來訪。
北極也有自己的農場,隨便一個農民每天研究的都是“如何在北極種菜”等世界級課題;世界最北大學斯瓦爾巴大學、北極探險博物館等也在這里,科學家們來了都兩眼發(fā)光。
芬蘭有圣誕老人、馴鹿和最北麥當勞,瑞典則有森林和雪村,俄羅斯有捕熊和北極傳統(tǒng)武術“T r i c k i n g”,美國阿拉斯加則有舉世聞名的極光、徒步冰川和帝王蟹。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北極早已不是一個單一的、孤零零的、還停留在極地求生階段的生態(tài)圈,而是一個小小的地球村。
隋更//摘自九行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