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晨
是什么讓“我餓得連盤子都想吃掉”不再是比喻句?是什么讓餐具擺脫即用即棄的命運?你或許從來沒有考慮過這樣對待食物包裝:吃掉它、消化它。
淀粉、蛋白質(zhì)、植物纖維、天然生物,都可以用來生產(chǎn)可食用包裝。日本丸繁制果公司以土豆淀粉為原料,制作了鮮蝦、洋蔥、紫薯、玉米4種口味的可食用餐盤“E-TRAY”,可以盛裝食物超過30分鐘,咖喱米飯、拉面、刨冰,甚至湯類食品都不在話下。
倫敦可持續(xù)公司Notpla則以海藻和植物提取物為原料,使用分子美食技術(shù),生產(chǎn)了可食用包裝材料“Ooho”,吞下一個小尺寸的“水球”,大概類似吃下一個櫻桃番茄。Ooho可以用在許多場合——馬拉松活動中的水與能量飲包裝、餐廳的番茄醬或蛋黃醬小袋、酒商與飲料商的試用包。如果不愿意吃掉包裝,用完丟掉也行,這種生物可降解材料4到6周就會自然消失。同樣以海藻為原料的印尼公司Evoware,也研制出了一種100%生物降解的可食用包裝,只要放進熱水里浸泡就可以溶解,適用于方便面調(diào)料包和速溶咖啡包。
厭煩紙吸管的紙漿味和軟塌質(zhì)感了嗎?韓國曾推出一款大米吸管,包含70%的米和30%的木薯粉,整支吸管都能吃進肚子。可食用包裝從原料來說更加健康,但最大的意義是環(huán)保。不過,可食用包裝還沒有得到大規(guī)模利用,原因在于成本高、適用范圍比較有限。還有一個挺實際的問題——味道,蛋白質(zhì)制成的可食用薄膜口感很怪,有位嘗過的網(wǎng)友調(diào)侃:“嚼在嘴里感覺自己好像一只山羊?!?h3>不吃下去,也能無痕消失
可食用包裝不僅僅是圖一時新鮮,它們體現(xiàn)了一種環(huán)保思路——讓包裝無痕消失。
當(dāng)牛奶在一周后變酸,牛奶盒卻需要數(shù)年才能自然分解,這合理嗎?瑞典一家設(shè)計工作室認為:“包裝的使用壽命可以和它們所含的食物一樣短,就像共生體?!庇谑?,他們研制了許多壽命極短的包裝,設(shè)計靈感源自仿生學(xué),利用自然本身解決環(huán)保問題。
由焦糖和蠟涂層制成的橄欖油包裝,可以像雞蛋一樣被敲開。打開后,蠟不再保護糖,包裝在與水接觸時會溶化,從而無聲無息地消失在這個世界。由蜂蠟制成的印度香米包裝,可以像水果一樣剝皮,也可以輕易被生物降解。覆盆子冰沙包裝僅由瓊脂海藻凝膠和水制成,用于制作保質(zhì)期短且需要冷藏的飲料。
除了食品包裝,還有服飾品牌在踐行“從自然中來,到自然中去”的理念。創(chuàng)意服裝巨頭VOLLEBAK推出了一款100%可生物降解T恤,紗線由綠色森林的桉樹漿、云杉和山毛櫸制成,印花則由生物反應(yīng)器中生長的藻類制成。消費者穿完襯衫后,只需要將其埋在地下,就會在12周內(nèi)完全生物降解。
在外出旅行的時候,可以用上適合輕裝簡行的可溶解包裝??沙掷m(xù)洗護品牌Plus,推出了一種不含水的沐浴片,并將它裝在用木漿做成的袋子中。沐浴片觸水就會起泡變成液體沐浴露,同時外包裝袋也會在10秒內(nèi)溶解。這解決了傳統(tǒng)沐浴露的水運輸和一次性塑料包裝問題。
當(dāng)然,不管什么塑料替代品,都很難做到徹頭徹尾的環(huán)保。許多另辟蹊徑的品牌,決定從源頭上截斷包裝需求。英國品牌LUSH以洗發(fā)餅取代洗發(fā)水,將身體油改以塊狀,無須使用瓶器裝。化妝品和護膚用品公司TheBodyShop,在倫敦概念店提供補給服務(wù),消費者可以在門店用不銹鋼瓶子“續(xù)杯”。
減塑是一場漫長而艱巨的行動,而讓包裝“輕輕地來,輕輕地去”的百般創(chuàng)意,就是其中的一股力量。
小靜//摘自愛范兒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