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伯陵
公元644年,浙江義烏的吃瓜群眾都在竊竊私語:“老駱家可要發(fā)達了,小孩子就能寫詩?!薄吧裢。蘸蟠筇朴兄竿?!”
他們說的,是一個7歲神童的故事,名叫駱賓王。最好的文學創(chuàng)作,都是在順其自然的情況下一瀉千里。駱賓王看到大白鵝在游泳撒歡,有所感悟,脫口而出,結(jié)果寫出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名詩《詠鵝》。
出生在義烏的駱賓王和王勃等人同列“初唐四杰”,其中原因是駱賓王的兩項素質(zhì):個人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
畢竟是神童,高智商再加上多年苦讀,駱賓王雖然出身貧寒,但依然有人欣賞他。20歲那年,駱賓王經(jīng)朋友介紹找了份工作:在道王府里當秘書。他在道王府里兢兢業(yè)業(yè)地干了3年,深得道王的喜歡:“這孩子右手能提筆寫文章,左手能端茶倒水、打掃衛(wèi)生,是個好苗子?!?/p>
那天,道王把府里的屬下召集起來,讓他們每人寫一篇夸自己的文章,將來向朝廷推薦。這可是千載難逢的良機,就在大家奮筆疾書把自己夸得天花亂墜時,駱賓王把手中的筆一扔:“這種擾亂用人制度、墮落個人品德的事情,我是不會干的,這輩子都不會干?!?/p>
駱賓王堅決不走歪門邪道,他一定要靠自己的本事實現(xiàn)人生理想。你可以說他耿直、情商低,但你不得不佩服他的高尚品德,即便他因此丟了飯碗。
從道王府出來,駱賓王茫然地在大街上游蕩。
此時大唐國力日漸昌盛,李靖、李績、侯君集率領(lǐng)大軍東征西討,打下了遼闊的疆土。這些英雄事跡時刻感染著駱賓王,他抽出隨身佩戴的寶劍,下定決心“到前線去,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不久后駱賓王就來到了西域,那個黃沙萬里將軍百戰(zhàn)的地方。在前線的戰(zhàn)場上,他擔任了唐軍的基層干部,經(jīng)常沖鋒在廝殺的第一線。昨天還一起喝酒的兄弟,今天就死在他的懷里;前天還拌嘴打架的仇人,明天也可能成為兄弟。戰(zhàn)場就像煉獄,把本來就是利劍的駱賓王鍛造得更加鋒利,他已經(jīng)不顧生死,只求能為國殺敵:平生一顧重,意氣溢三軍。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劍文。
弓弦抱漢月,馬足踐胡塵。
不求生入塞,唯當死報君。
然而在西域奮斗多年后,駱賓王依然是一個普通的基層干部。因為能提劍殺敵酋,也能握筆著文章,還可以出謀劃策,充當軍事參謀,于是駱賓王被調(diào)到姚州大總管李義的幕府中,再次做秘書。
在唐朝詩人中,駱賓王是一朵“奇葩”。一個詠鵝的神童,是怎么走到這一步的?駱賓王說:“不是提倡終身學習嗎?你們怎么忘記啦?”在戰(zhàn)場上不學習殺人,就會被人殺死;在幕府中不學習謀劃,就會丟掉前途;在文案里不學習寫作,就會失去工作。想要在社會上立足,核心因素從來不是學歷,而是終身學習的能力。
公元678年,40歲的駱賓王被調(diào)回長安,擔任侍御史。奮斗多年還得繼續(xù)做正八品的小官,負責彈劾官員的不法行為,糾正朝廷的紀律。
如果能說一些不咸不淡的話,主抓幾件不太重要的事情,就算恪盡職守了。可駱賓王不行,他狂了一輩子,怒了一輩子,硬氣了一輩子,奔走半生依舊是少年郎。
當時唐高宗的身體不好,老是頭疼,武則天義不容辭地擔負起處理朝政的重擔,到了退休的年紀還不肯歸還朝政,大小事務(wù)非得親自過目。也不是沒有人勸過她,比如上官儀諫言:“皇后年紀大了,要不讓太子來處理事務(wù),咱退休享清福吧?”結(jié)果換來的是殺頭抄家的待遇。
駱賓王來長安做了侍御史,把矛頭直指最大的犯紀律者——武則天。什么都不用說了,駱賓王同志,監(jiān)獄請你去喝茶。
黑乎乎的監(jiān)獄里,辣椒面、老虎凳、胡椒水都輪著用上,駱賓王也不承認錯誤,反而寫詩表達自己的清白: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滿朝文武都在權(quán)勢面前低頭哈腰,忠義和道德值幾毛錢?可話說回來,人若沒有一點兒骨氣,與禽獸何異?你們都去謀取富貴吧,我把牢底坐穿又何妨?
駱賓王沒有被殺頭,只是因為官職小,在武則天眼中,犯不著計較。第二年,朝廷大赦天下。駱賓王默默地走出監(jiān)獄,抬頭看看湛藍的天空,天還是那片天,江山卻已不是當年的江山。
公元684年,武則天臨朝稱制,自專朝政,駱賓王怒了。此時徐敬業(yè)正在揚州招兵買馬,準備一舉殺入長安,重整山河。駱賓王立刻加入了這支隊伍,繼續(xù)干他的老本行——機要秘書。
既然要搞一件大事,那就得有口號。駱賓王大手一揮:“我來。”于是,一篇位列歷史前三的戰(zhàn)斗宣言就此誕生,這就是《為徐敬業(yè)討武檄》,配詩也很有氣勢:城上風威冷,江中水氣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長安。
很快,這篇文章就傳到了長安。那天,武則天高高坐在大明宮的龍椅上,心平氣和地聽著官員朗讀討武檄文,想看看徐敬業(yè)能玩出什么花樣來,頗有一種貓捉老鼠的意味。
聽著聽著,武則天的臉色越來越陰暗??僧斉_階下的官員念出文章末尾兩句時,武則天的臉色奇跡般地紅潤了起來:“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p>
武則天對人才還是愛護的。駱賓王這篇文章的殺傷力,武則天已經(jīng)領(lǐng)教過了,可她卻對宰相說:“這么優(yōu)秀的人才,為什么沒有為我所用?是你宰相失職啊?!?/p>
可駱賓王寫出了第一流的文章,統(tǒng)帥徐敬業(yè)卻沒有第一流的能力,不到3個月就被武則天打得落花流水,徐敬業(yè)本人也被部下砍了腦袋。而駱賓王也在戰(zhàn)斗中不知所終,從此消失在江湖。
駱賓王出身貧寒,卻憑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活出了真實的自己。不論在道王府,還是在西域沙場;不論在長安朝廷、浙江縣衙,還是在揚州義軍中,駱賓王從未改變初心。
唐朝詩人中,也從未有人像駱賓王一樣,能硬氣地戰(zhàn)斗一輩子,堅定地做一個鋼鐵直男。
若子//摘自《唐詩里的煙火人間》,中國致公出版社,華文天下出品,本刊有刪節(jié),佟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