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敏家》和《小謝爾頓》為例"/>
李秀文 杜鳴心
《小敏家》作為2021年末的熱播劇,與以往的都市影視劇不同,其獨特之處就在于用最貼近生活的語言去描述人們的家庭生活。在《小敏家》中,三個家庭因為各種各樣的瑣事而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雖然人們有時會被生活的瑣碎所擊打,但是有時也會從瑣碎的事情中找到溫暖,《小敏家》就是在講述這樣的事情。與《小敏家》相比較的另一部美劇,《小謝爾頓》作為《生活大爆炸》的衍生劇,主要講述童年時期的謝爾頓·庫珀(Sheldon Cooper)跟家人一同在德克薩斯州生活的一系列故事。該劇同樣將關(guān)注的視角放在小謝爾頓的生活之中,它也用最生活化的語言呈現(xiàn)著溫暖和啟示。從生活性的角度而言,兩部影視劇是極為相似的。因此,文章基于會話含義理論,從違反合作原則的視角出發(fā),分別分析《小敏家》和《小謝爾頓》中準則的違反和人物對話表層之下所展現(xiàn)的深層含義,以期對比分析兩部影視劇中準則違反的異同,進而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文化因素對于準則違反的影響,以及幫助我們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際交往的差異,有助于我們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際中完成會話目標。
會話含義理論是由語言哲學(xué)家Grice于1967年提出的。Grice發(fā)現(xiàn),在日常生活的對話中,人們往往并不會直接告訴對方自己想要表達的信息,而是通過語言這一媒介來暗示聽話人。Grice用術(shù)語“隱含”指代語言表層之下人們真正想要表達的信息。他想要知道說話人是如何表達出隱藏在會話表層下的信息的,最終,經(jīng)過一系列的探究,Grice認為發(fā)生在生活中的會話是有跡可循的(1)胡壯麟編:《語言學(xué)教程》第五版中文本,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9年。。Grice提出,為了保證話語的順利進行,談話雙方必須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則,即“合作原則”。他認為,人們的言語交際總是互相合作的,談話雙方都懷著一個共同的愿望:雙方話語都能互相理解共同配合(2)何自然編:《語用學(xué)概論》,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70頁。。合作原則既從會話雙方共同假定的認知背景出發(fā),為會話涵義的合理性提供了某些理論依據(jù),同時也給人們進一步分析和理解會話含義提供了新的角度,從而給人們對使用語言的分析和研究帶來了非常重要的啟示(3)王健平:《論合作原則及其準則》,《華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6年第1期。。為了進一步說明合作原則,Grice提出了四條準則,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數(shù)量準則、質(zhì)量準則、關(guān)系準則、方式準則,如表1所示:
表1 合作原則的四個準則
Grice通過合作原則以及四條準則意圖去描寫在實際會話過程中所發(fā)生的事情。雖然在平時對話過程中,我們可能并不會意識到有這樣的準則指導(dǎo)著我們,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總是會為了某一個會話目的而努力地用清楚的方式來向聽話人提供相應(yīng)的信息,并且聽話人根據(jù)他自己的知識背景和當時的會話語境努力地去領(lǐng)悟他所聽到的內(nèi)容,從而完成一個對話過程,實現(xiàn)對話的意義。然而,因為現(xiàn)實情況中各種各樣的因素,會話的參與者很難遵守上述四條準則,總是會或多或少、有意無意地違反這些準則,導(dǎo)致了“會話含義”的產(chǎn)生。會話含義是指在特定的語境下所要表達的言外之意,也就是話語的非常規(guī)語用意義(4)林曉慧:《論〈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對會話合作原則的故意違反》,《中國海洋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3年第1期。。在說話人由于違反準則而產(chǎn)生了會話含義之后,聽話人會根據(jù)語境信息推導(dǎo)出會話所隱含的意義,從而實現(xiàn)會話目標。
1.數(shù)量準則的違反。
背景:金波因為欠了債而躲到了北京,想要在這兒找份工作,邊打工邊還債,但是苦于找不到途徑。因為巧合在“能成”教育碰到了李萍,知道了李萍的身份,所以就想著能不能從李萍這兒獲得份工作。下面這段對話發(fā)生在李萍的辦公室,金波來找李萍,希望她可以幫自己在“能成”安排份工作。
李萍:好事兒啊,這孩子參加高考,這么重要的時刻,父母要是都能陪在身邊兒,那應(yīng)該挺好的。
金波:所以呢,我就想,這幾個月呢,我也不能閑著呀,這復(fù)讀,這開銷也不小,我就想找份兒工作,在北京,可是說實話,在這兒,我除了小敏,只認識你一個人,啊這,所以我就想,你能不能給我安排個工作,因為畢竟嘛,你對我了解呀,是吧,當年,在咱們廠,那我,我當那保安科科長那么多年,是吧,所以,這兒就咱倆,我就跟你說句實話,第一次我來你們這兒,跟你們那保安,有了一點兒小摩擦,我就,就感覺你們這保安哪,這素質(zhì)上,有待提高,哎,你看這樣行不行,保安科長,你讓我來,我保證在短時間之內(nèi),讓他們這個素質(zhì)有一個質(zhì)的飛躍。
如表2所示,李萍問金波因為什么事情來找她,若是在不違反準則的情況下,金波本應(yīng)該直接表明自己想在李萍這里找份工作,并且回答“因為想讓你幫忙在‘能成’安排一份工作”或諸如此類的話語。
表2 違反數(shù)量準則的案例分析
在數(shù)量準則中,說話人“所說的話不應(yīng)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5)何自然編:《語用學(xué)概論》,第71頁。。在金波的回答中,從孩子高考復(fù)讀引出自己想要陪伴孩子度過高考,再引出自己想要找份工作的意圖,然后又談及自己的過去,以及評價了“能成”保安的素質(zhì)問題。在進行了一番“轉(zhuǎn)彎抹角”之后,他才真正地點明了自己此行來的目的。很明顯,金波提供了過多的信息。因此,在這段對話中,金波違反了數(shù)量準則中的第二條。
金波之所以會違反數(shù)量準則,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文化背景,我們國家是高語境文化的國家,人們往往講話比較婉轉(zhuǎn),比較傾向于間接地表達事情或情感,并不會太過直白地說出自己的目的,尤其是在有求于他人的時候。另一方面是因為在金波的回答中,看似無關(guān)的信息,實則緊緊扣合他來的目的。孩子高考復(fù)讀需要錢是他找工作的原因,而他當過保安科長的過去經(jīng)歷是他找工作的保障,他點出“能成”保安素質(zhì)不行,為他自己找工作提供契機。看似隨意的回答,實則每一步都在為自己的目的鋪路。因此,金波通過違反數(shù)量準則的方式,來表達了自己迫切渴望在李萍這里謀職的“會話含義”。
2.質(zhì)量準則的違反。
背景:陳卓被查出患了腎癌,在經(jīng)過幾個階段的化療之后,要進行手術(shù)。這段對話發(fā)生在陳卓做手術(shù)之前,因為手術(shù)的原因,陳卓的頭發(fā)必須要全部剃掉,所以小敏正在親手給陳卓剪頭發(fā)。
陳卓:小敏。
小敏:哎。
陳卓:我其實,心里還挺沒底兒的。
小敏:我知道。
陳卓:你說,我不會下不來吧。
小敏:你不會。
如表3所示,在聽到陳卓的話之后,小敏本應(yīng)該回復(fù)“我不知道”諸如此類的答語,因為未來的事情還沒發(fā)生之前,沒有人知道結(jié)局是怎樣的,可是小敏并沒有這樣做。
表3 違反質(zhì)量準則的案例分析
在質(zhì)量準則中,說話人要努力使自己的話語真實,不要說一些沒有現(xiàn)實依據(jù)和證據(jù)的話語。小敏沒有回答“我不知道”這樣的話語,而是十分堅定地對陳卓說“你不會”。事實上,誰也不知道這場手術(shù)的結(jié)果是好是壞,甚至連醫(yī)生也無法保證說陳卓不會下不來手術(shù)臺,可是就是在這樣無憑無據(jù)的情況下,小敏向陳卓作出了保證。很顯然,小敏違反了質(zhì)量準則中的第二條。
而她之所以違反這一準則的原因,一方面,她是想給陳卓一些信心,緩解陳卓在做手術(shù)之前的緊張情緒,人們往往會用話語進行一些心理暗示,進而影響他人的情緒;另一方面,這句話她既是對陳卓說的,也是對自己說的,同時也是對未來的一種希望。實際上,她并不知道陳卓的手術(shù)能否成功,只是通過這種肯定的話語來給自己增加信心。再者,看起來她堅信這場手術(shù)一定會成功,但與之相反,她內(nèi)心其實很恐懼,語言只是她偽裝的外在表象,恐懼才是她真實的內(nèi)在情緒,但她害怕將這種情緒傳染給陳卓,只能通過語言來隱藏自己的不安。因此,在該案例中,小敏違反質(zhì)量準則,實際上表達了自己想要緩解陳卓的壓力,同時隱藏自己真正情緒的“會話含義”。
3.關(guān)系準則的違反。
背景:小敏和母親因為過去的事情吵了一架,在小敏一個人在家煩悶的時候,陳卓約她下樓去面館,下面這段對話就發(fā)生在小敏和陳卓吃面的時候。
陳卓:那不行,飯還得吃,你不吃飯你哪有力氣生氣,煩得慌啊,這快吃完了,要,要不再來一碗兒,換個口味兒,它這兒還有牛肉面,豌雜面,重慶小面,擔擔面,擔擔面好不好,啊?
小敏:你說我怎么會跟你在一塊兒呢?
陳卓:?。?/p>
如表4所示,陳卓知道小敏心情不好,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安慰著小敏,陳卓看小敏的面快吃完了,就問小敏要不要再來一碗,詢問小敏擔擔面好不好。面對陳卓的詢問,小敏本應(yīng)該直接了當?shù)鼗卮鹚膯栴},比如“不要了”或者“再來一碗,要擔擔面”,亦或是“再來一碗,不要擔擔面,要其他種類的面”之類的話語。
表4 違反關(guān)系準則的案例分析
在關(guān)系準則中,會話的內(nèi)容是要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然而,小敏卻并沒有回答陳卓的問題,而是答非所問,說了一句與原問題毫不相關(guān)的話語,她反問陳卓自己為什么會跟他在一起。很明顯,小敏的回答與陳卓的問話沒有一點關(guān)聯(lián),這很明顯違反了關(guān)系準則。
而她之所以會違反關(guān)系準則,與她當時所處的情景和狀態(tài)有關(guān)。因為與母親吵架這件事情,她的心情很低落,而恰恰就在她傷心難過的時候,陳卓為她帶來了溫暖與體貼。吃面的同時,她也在思考,當陳卓問她吃什么的時候,她已經(jīng)陷入了自己的思想世界,直接將話題轉(zhuǎn)入了她所思考的內(nèi)容之中,進而忽略掉了陳卓的話語。而她之所以會反問陳卓為何會與他在一起這樣的話語,是出于她自身的疑惑,她的疑惑在后面的對話中得以表明。小敏一直覺得自己會和一個自己崇拜的人在一起,可陳卓并不屬于令自己很崇拜的人,雖然如此,可小敏依舊選擇和他在一起。對于這一點,小敏很疑惑,故而問出了自己心中所想。而小敏的回答很顯然讓陳卓有些猝不及防。小敏通過違反關(guān)系準則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為何會與陳卓在一起這個問題的疑惑,同時也從側(cè)面反映出這樣的會話含義——對于小敏而言,陳卓是與眾不同的。
4.方式準則的違反。
背景:在經(jīng)歷了金家駿堅持要回老家這件事后,金波反思了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下面這段對話發(fā)生在金波最后一次來到小敏門前,向小敏告別。
小敏:啊,怎么了。
金波:這是,當年那些信,有你的,也有,那誰的。你剛走那會兒,說心里話,我特恨你,我越恨你,我越想看這些信,我越看我越恨,跟神經(jīng)病似的,但后來,再看的時候,我又覺得,當初咱倆在一起的時候,我對你,真的不好,我挺混蛋的。不說了,那個,這些都還給你。之前的事從今天開始就翻篇了,啊,翻篇了。
如表5所示,金波來給小敏送信,在提到那些信的時候,說這些信有小敏的,也有“那誰的”。他本應(yīng)該明確地指出這些信的另一個所屬人,也就是“誰”所指的具體人物名稱,就像他之前所說的“當年那些信,有你的”,這個“你”指稱的人就是小敏。
表5 違反方式準則的案例分析
方式準則中,說話人表達信息時“要清楚明白,避免晦澀”(6)何自然編:《語用學(xué)概論》,第71頁。??墒墙鸩▍s故意地將信的另一個所屬人的名字模糊化了,并沒有明確地指出“誰”所屬的名字,因此,他在該段對話中違反了方式準則中的第一條,避免含混不清。
而他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在于,人們在潛意識里往往會選擇性地回避令自己痛苦的事情,也就是“避害性”?!澳钦l的”中所指的是“蘇老師”。在小敏的家鄉(xiāng),她曾經(jīng)因為與蘇老師交換書信討論詩集這件事而被外人誤會與“蘇老師”有私情,進而被家鄉(xiāng)的人“公開處刑”,這件事情給小敏帶來了難以言喻的傷痛。金波曾經(jīng)也是眾多不相信她的人之一,并且也因為這件事情使他們之間有過不愉快的回憶,金波也清楚這件事情對小敏而言并不是一段很好的回憶。所以無論是金波還是小敏,都會潛意識地刻意回避過去那件不愉快的事情,進而也就會刻意地回避那段回憶中所涉及的主要人物“蘇老師”的名字。雖然金波未明確提及,但是小敏作為事件的中心人物,自然也就明白金波想要表達的意思,也就表明他們兩個處于同一個會話語境中。
1.數(shù)量準則的違反。
背景:謝爾頓的媽媽想要到教堂去工作,但是如果她去工作的話,就沒有辦法照顧她的孩子們了,所以她想到可以讓她的母親幫忙照看一下自己的孩子,下面這段對話就發(fā)生在Mary請求自己的母親幫忙照顧孩子的時候。
Meemaw:Okay,now,what are we talking about here?Sheldon is intelligent and responsible,and Missy…is his sister.I think they’ll be fine home alone all by themselves for a couple hours after school.
Mary:You think?
Meemaw:I do.As a matter of fact,I actually think it’ll be great for them.These kids today are so coddled,I honestly think y’all are raising a whole generation of sissies.
如表6所示,姥姥認為謝爾頓和他的姐姐可以自己照顧好自己,而Many顯然不同意,她用了反問的語氣來問“You think?”若是在不違反準則的情況下,姥姥本應(yīng)該直接表明自己就是這樣認為的,直接回答“I do.”就可以了,可是她并沒有。
表6 違反數(shù)量準則的案例分析
數(shù)量準則中,我們(說話人)不應(yīng)該提供給聽話人過多的信息。在小謝爾頓姥姥的回答中,她不僅僅承認了自己的想法,并且還為自己的想法提供了原因。她認為讓孩子單獨在家對孩子們而言是件好事,并且覺得小謝爾頓的母親對他們太溺愛了。很明顯,小謝爾頓的姥姥提供了過多的信息。因此,在這段對話中,她違反了數(shù)量準則中的第二條。
2.質(zhì)量準則的違反。
背景:謝爾頓的爸爸因為心臟不舒服,由媽媽陪同去了醫(yī)院,因此姥姥幫忙照看三個孩子,孩子們都很擔心爸爸的健康。
Sheldon:Meemaw.
Meemaw:What?
Sheldon:Is Dad really okay?
Meemaw:Yes.
Sheldon:I hope you’re not bluffing.
按照托架加固施工圖的要求,結(jié)合實際尺寸,制作新托架。所有鋼材按規(guī)定提供材質(zhì)單及合格證,角鋼之間雙面焊接確保焊接牢固。
如表7所示,小謝爾頓得知自己的爸爸身體不舒服去了醫(yī)院,便問姥姥,爸爸還好嗎?在聽到小謝爾頓的問題后,姥姥本應(yīng)該回復(fù)“I don’t know.”諸如此類的話語,可是姥姥卻十分堅定地回答他“Yes”。
表7 違反質(zhì)量準則的案例分析
在這段對話發(fā)生之前,姥姥并沒有接到任何媽媽從醫(yī)院打來的報平安的信息,實際上,她也不知道謝爾頓的爸爸究竟有沒有事情。我們(說話人)不應(yīng)該表達沒有任何科學(xué)依據(jù)的信息給聽話人。就是在這樣沒有任何證據(jù)的情況下,姥姥回應(yīng)了小謝爾頓肯定的回答。很顯然,姥姥違反了質(zhì)量準則中的第二條。
小謝爾頓的姥姥之所以會違反準則,是因為她心里知道小謝爾頓很擔心他的爸爸,為了緩解小謝爾頓的緊張與不安,她故意選擇“Yes”這樣的回答,而并沒有說“I’m not sure.”之類的答語。但小謝爾頓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他瞬間知道姥姥在安慰他,并沒有像普通小孩一樣直接相信了大人的話。因為謝爾頓熱衷于追求真理與科學(xué),他知道姥姥的話沒有任何證據(jù),所以他用“I hope you’re not bluffing.”結(jié)束了這段對話。
3.關(guān)系準則的違反。
背景:謝爾頓的父親出于對謝爾頓的女性朋友的好奇,在學(xué)校里跟蹤謝爾頓,恰好被謝爾頓的哥哥喬治發(fā)現(xiàn),下面這段對話就發(fā)生在喬治發(fā)現(xiàn)父親偷窺謝爾頓之后。
Dad:It’s a big school.Why are you right here?
Brother:They’ve got some books in there about Martin Luther King. Maybe you should go read one.
如表8所示,喬治抓到爸爸在偷聽,爸爸問喬治為何會在這兒,喬治本應(yīng)該回答自己在這里的原因,可是他卻選擇直接忽略這個問題。
表8 違反關(guān)系準則的案例分析
關(guān)系準則要求所問即所答,即問題和回答之間一定要有關(guān)聯(lián)性。然而,喬治并沒有回答父親的問題,卻建議父親應(yīng)該去讀一些馬丁·路德金的書。這段對話很明顯違反了關(guān)系準則。
喬治之所以會違反關(guān)系準則,一方面是因為文化方面的原因。喬治在和父親的交談中察覺到父親似乎對黑人有不一樣的看法,認為父親存在著歧視黑人的思想,因此,喬治用馬丁·路德金的書結(jié)束了這場對話,并沒有理會父親的問題。一方面是因為人物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被兒子喬治發(fā)現(xiàn)自己在偷窺的父親很尷尬,在經(jīng)歷了兒子的一番追問之后,父親的內(nèi)心其實很煎熬,出于羞愧和逃避心理,他并不想要這個話題再繼續(xù)下去,所以用自己的問題想要把話題引開。但是,喬治卻并不想跳過這個話題,他認為父親不應(yīng)該有這樣的思想,于是直接忽略了父親的問題去“教育”父親。
4.方式準則的違反。
背景:下面這場對話發(fā)生在一家人用餐的時候,謝爾頓在餐桌上對明天爸爸帶他和哥哥去看宇宙飛船升空很興奮,說他們一行人也許會看到宇航員,姥姥聽到“宇航員”這三個字之后,回憶起了自己年輕時候的事情。
Sheldon:I wonder if we’ll get to meet an astronaut.
Meemaw:I remember when I was a teenager,I had the biggest crush on John Glenn.I would’ve given it up for him no problem.
Mary:Mom.
Sister:Given what up?
Mary:Her allowance.Just eat.
如表9所示,在餐桌上,姥姥聽到“宇航員”這三個字之后回憶起了自己年輕的時候也很喜歡宇航員,甚至喜歡到“I would’ve given it up for him no problem.”。姥姥本應(yīng)該準確地說出自己要放棄的東西,讓所有的聽者都清楚明白她所表達的意思,但是,她并沒有這樣做。
表9 違反方式準則的案例分析
在方式準則中,我們(說話人)的表達“要清楚明白,避免晦澀”(7)何自然編:《語用學(xué)概論》,第71頁。??墒切≈x爾頓的姥姥卻故意地將“it”模糊化。因此,她在該段對話中違反了方式準則中的第一條——避免含混不清。
而她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因為,在餐桌上有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而姥姥模糊化的“it”很明顯是小孩子無法理解的內(nèi)容,又或者說是他們不應(yīng)該聽到的內(nèi)容。在姥姥說出這句話的同時,謝爾頓的母親就用“mom”來提醒了她,意思是她不應(yīng)該再繼續(xù)往下說了。其實,姥姥通過這樣的表達來更直白地說明自己當時對于那名宇航員的癡迷程度。
1.質(zhì)量準則的違反。
在《小敏家》中,面對陳卓的問題,小敏在沒有證據(jù)的情況下給出了肯定的回答。同樣地,在《小謝爾頓》中,姥姥面對小謝爾頓的問題,在沒有任何證據(jù)的情況下也給出了“Yes”的肯定回答。在這兩部影視劇中,情境是十分相似的,小敏和姥姥都是在面對親人生死的情況下回答的問題,她們二者的心理狀態(tài)也是十分相似。小敏為了安慰即將上手術(shù)臺的陳卓,所以違反了質(zhì)量準則。姥姥為了不讓小謝爾頓擔心而違反質(zhì)量準則。她們都立足于對方的感受,站在對方的角度去回答問題。由此可見,在面對生離死別的問題上,無關(guān)乎文化差異,人們都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盡自己可能去安慰受傷的人。
2.方式準則的違反。
在《小敏家》中,金波為了避免提及過往的傷心事,選擇性地模糊了所涉及人物的名字。在《小謝爾頓》中,姥姥考慮到餐桌上有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而選擇用“it”來模糊了她本應(yīng)該提及的事物。二者雖然所處的情境不同,但是都刻意地將某件事或者某個人模糊化來達到自己的會話目的。說話人可以達到此會話目的的前提是他十分確定聽話人可以理解他模糊化的對象。由此可見,在某些情況下,無關(guān)乎文化,在某些時候,說話人都會借助于對這一準則的違反來達到自己的會話目的和會話效果。
1.數(shù)量準則的違反。
在《小敏家》中,金波想要請求李萍幫忙在“能成”教育找份工作,經(jīng)過冗長的鋪墊才說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而在《小謝爾頓》中,小謝爾頓的姥姥在面對小謝爾頓母親的反問“You think”時,直接了當?shù)鼗卮鹆恕癐 do”,然后再解釋自己的原因。兩部影視劇雖然都違反了同一條準則,但是兩部影視劇中的說話人在表達自己會話含義的順序上,卻是大相徑庭。在《小謝爾頓》和《小敏家》中,兩位說話人都借助于一定的解釋來支撐自己的會話目的。比如,在《小敏家》中,金波用兒子高考復(fù)讀、自己過去當保安科長的經(jīng)歷、“能成”保安素質(zhì)不行這樣冗長的解釋來支撐自己的會話目的。在《小謝爾頓》中,小謝爾頓的姥姥用自己認為女兒太溺愛孩子的看法來作為達到會話目的的支撐。區(qū)別在于,金波借助于一系列的鋪墊來點明自己真正的會話含義,而小謝爾頓的姥姥卻直接點出自己的會話含義,然后再輔以佐證。
2.關(guān)系準則的違反。
在《小謝爾頓》中,喬治之所以會違反關(guān)系準則,是因為他認為自己的父親有種族歧視的想法,所以他才忽略掉父親的問題,直接“教育”父親,希望父親糾正這樣的想法。而在《小敏家》中,小敏對為何會與陳卓在一起的原因產(chǎn)生了疑惑,這個念頭是一瞬間產(chǎn)生的,沒有任何預(yù)兆,也沒有任何話語基礎(chǔ),繼而使得小敏直接忽略掉陳卓問她吃什么的問題,這個轉(zhuǎn)變讓陳卓感到措手不及。在兩部影視劇中,雖然都是日常生活中隨意的對話,并且喬治和小敏也都違反了同一條準則——關(guān)系準則,但是二者違反的方式和背后的原因完全不同。喬治違反關(guān)系準則的原因是他想要糾正自己父親的錯誤想法,而小敏違反關(guān)系準則的原因是她基于當時的環(huán)境和人物有感而發(fā)。這個不同的關(guān)鍵在于像《小謝爾頓》中類似的情景并不會發(fā)生在《小敏家》或者我們?nèi)粘I钪小?/p>
此外,二者違反準則的方式完全不同。喬治違反準則是在聽話人(喬治父親)已經(jīng)了解了喬治接下來可能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之后,也就是說,父親為了轉(zhuǎn)移話題而產(chǎn)生的話語為喬治違反準則提供了契機。但是,小敏違反準則是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進行的,聽話人(陳卓)并沒有提供給小敏任何違反該條準則的契機。
3.造成差異的原因。
造成違反數(shù)量準則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歷史文化背景的差異。嚴瑾認為:“文化的差異往往是造成說話者與聽話者的矛盾沖突的重要原因?!?8)嚴瑾:《對比中英情景喜劇中合作原則的有意違反——以〈家有兒女〉和〈成長的煩惱〉為例》,《語文學(xué)刊(外語教育與教學(xué))》2010年第1期。中華上下五千年,沉淀在歷史文化中的品德與傳統(tǒng)根植于我們每個人的心理和行為習(xí)慣中。中國是一個高語境文化國家,在中國的人際交往中,人們習(xí)慣于用“迂回戰(zhàn)術(shù)”來表達自己的會話意圖,講究“循序漸進”。
《小敏家》中的金波就很好地詮釋了這一戰(zhàn)術(shù)。高語境文化中的人們在交流時喜歡婉轉(zhuǎn)隱晦的表達方式,較多地考慮對方的感受,以避免直接交流造成雙方的尷尬。美國是一個低語境(9)低語境文化是信息傳播較低依賴環(huán)境的文化,也就是說,大量的信息在傳播時被置于清晰的編碼中。在低語境文化中,人們常常被要求表達直白,不崇尚拐彎抹角。文化國家,低語境文化中的人們喜歡直接坦率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不善于根據(jù)語境去揣測對方的想法。低語境文化的人在交際過程中并不會或者很少會用到“迂回戰(zhàn)術(shù)”,他們更喜歡直接的表達方式。《小謝爾頓》中姥姥的回答就符合低語境文化下交際的特點——直接回答加佐證。
文化差異的影響也體現(xiàn)在對關(guān)系準則的違反中。通過上述對違反關(guān)系準則的案例分析,可以得知其中一個差異是喬治和小敏違反此準則背后原因的不同。種族歧視一直都是美國根深蒂固的問題,然而,與美國的歷史文化不同,從古時開始,中國就講求民族融合。受到儒家、道家等文化教育思想的熏陶,中國的民族精神以“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為主導(dǎo)。造成違反此準則差異性的背后原因也恰恰體現(xiàn)了兩個國家的文化與歷史差異,這也是《小謝爾頓》中違反關(guān)系準則的情況不會發(fā)生在《小敏家》或者我們的生活中的原因。另外一個差異是二者違反準則的方式不同,原因在于喬治和小敏所處的生活背景不同,而生活背景的不同恰好與文化差異相契合。
文章以Grice的合作原則作為理論基礎(chǔ),選取了影視劇《小敏家》中的四段對話以及《小謝爾頓》中的四段對話作為對比語料,深度分析了劇中人物對白的“弦外之音”,進而剖析兩部影視劇中準則違反的異同點。通過對《小敏家》和《小謝爾頓》的對比分析可以得知,在質(zhì)量準則與方式準則違反的方面,二者是相同的。在質(zhì)量準則的違反中,兩位說話人都是出于為對方考慮的角度而故意選擇違反此準則。在方式準則的違反中,二者都通過將敘述對象模糊化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交際目的。通過對準則違反差異及其背后原因的分析可以得知,文化差異是造成數(shù)量準則和關(guān)系準則違反的最主要因素。中國文化講究說話時循序漸進、以退為進。而在西方文化中,人與人之間的交際講究直截了當,不崇尚拐彎抹角,這也正是高語境文化和低語境文化最顯著的差別。此外,因為美國與中國歷史文化背景的差異,所以在美國普遍存在的種族問題并不會是我們生活中常談?wù)摰脑掝},這造就了二者生活文化背景的不同,這也是文章中造成違反關(guān)系準則差異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際中,我們要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才能夠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際過程中避免誤會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