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杰,儲文慧,紀媛媛
(安陽市腫瘤醫(yī)院腫瘤內科三病區(qū),河南 安陽 455000)
靶向藥物比化療藥物對肺癌患者的刺激更小,患者更能耐受,可以提高療效,改善生存狀況[1]。但部分肺癌患者院外依從性較差,存在漏服、少服甚至不服藥等現(xiàn)象[2],影響藥效的發(fā)揮,患者預后不理想。因此,對肺癌患者院外服藥情況采取有效干預,具有重要意義。延續(xù)性護理作為一種院外護理方式,主要通過延續(xù)護患關系、健康指導等護理干預措施使患者在出院后依然能夠獲得專業(yè)的持續(xù)性護理,有利于提高其院外配合度[3]。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究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藥物治療期間延續(xù)性護理支持干預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本院就診的100 例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病理檢查證實為肺癌;②年齡20~75 歲;③出院后需口服靶向藥物治療;④預計生存時間超過半年。排除標準:①有其他惡性腫瘤者;②存在嚴重肝腎功能異?;蛐哪X疾?。虎叟蕴幱趹言?、哺乳階段;④存在明確精神疾??;⑤聾啞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常規(guī)組和干預組,每組50例。常規(guī)組男29 例,女21 例;年齡40~70 歲,平均年齡(54.81±6.15)歲;病理分類:腺癌32例、鱗癌15 例、大細胞癌3 例。干預組男26 例、女24 例;年齡39~72 歲,平均年齡(55.36±6.28)歲;病理分類:腺癌35 例、鱗癌14 例、大細胞癌1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常規(guī)組依照既定護理流程開展相關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在常規(guī)組基礎上接受延續(xù)性護理:①組建護理小組:組員為工作時間超過5 年、溝通管理能力較強的4 名腫瘤??谱o理人員,經統(tǒng)一培訓并考核通過后上崗;②建立檔案:為患者建立院外檔案,包括病情、住址、聯(lián)系方式等基本資料及藥物不良反應、服藥依從性、隨訪計劃等;③制定藥物手冊:患者出院時發(fā)放藥物手冊,記錄服藥情況,出現(xiàn)不良反應及時反饋,以便對癥干預;④隨訪管理: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每周進行電話隨訪,了解服藥、病情、生活、心理等情況,并耐心指導,答疑解惑,每2 周進行上門隨訪,主動和患者及其親屬溝通,疏導其心理壓力,并鼓勵其多與病友、親友交流,強化社會支持;定期組織知識講座,邀請患者參加,使其疾病認知度及自我效能感得到有效提升;組織病友建立互助小組,相互幫助、監(jiān)督,強化同伴支持;⑤復查:出院時告知患者定期復查,并在隨訪期間進行復查提醒。兩組均隨訪6 個月。
①服藥依從性:采用用藥依從性量表[4]評估兩組服藥依從性,該表評分0~8 分,其中評分8分為完全依從,評分6~7 分為部分依從,評分<6分為不依從;依從性=完全依從率+部分依從率。②不良反應:包括腹瀉、皮疹、惡心嘔吐及轉氨酶升高。③生活質量:采用SF-36 量表[5]評估兩組生活質量,該表共8 個項目(生理機能、生理職能、總體健康、軀體疼痛、社會功能、精神健康、精力、情感職能),每項評分0~100 分,分數愈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愈高。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隨訪6 個月,干預組服藥依從性高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服藥依從性比較[n(%)]
隨訪6 個月,兩組腹瀉、轉氨酶升高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皮疹、惡心嘔吐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隨訪6 個月,干預組生理機能、總體健康、社會功能、精神健康生活質量維度評分高于常規(guī)組(P<0.05);兩組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精力、情感職能生活質量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生理機能 生理職能 總體健康 軀體疼痛 社會功能 精神健康 精力 情感職能干預組 50 70.38±9.46 72.32±8.91 71.41±10.35 81.47±7.46 79.28±12.58 81.35±13.26 79.37±10.49 80.51±9.75常規(guī)組 50 65.27±11.15 73.18±8.62 67.02±9.68 80.12±7.53 72.71±15.12 75.14±11.97 77.96±11.14 81.23±9.84 t 值 2.471 0.491 2.190 0.901 2.362 2.458 0.652 0.368 P 值 0.015 0.625 0.031 0.370 0.020 0.016 0.516 0.714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服藥依從性高于常規(guī)組(P<0.05),可知延續(xù)性護理支持干預可提高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藥物依從性。具體分析:肺癌患者剛出院時具有良好遵醫(yī)及服藥行為,但隨時間進展,在無護理人員提醒下,其服藥依從性下降,漏服甚至不服等不良服藥行為逐漸增加,影響治療效果。延續(xù)性護理則組建專門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在患者出院時為其發(fā)放藥物手冊,囑其每次服藥后均在手冊上登記,若有不良反應出現(xiàn)亦及時在手冊上登記,同時及時向小組成員反饋,并通過電話等定期隨訪,了解患者服藥情況,以增強其服藥行為,提高依從性[6]。
隨訪6 個月,兩組腹瀉、轉氨酶升高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皮疹、惡心嘔吐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P<0.05),表明延續(xù)性護理支持干預可減少肺癌患者藥物不良反應。具體分析:一些患者可能出現(xiàn)基因突變[7],或用藥時產生不良反應,影響預后。而延續(xù)性護理通過口頭宣教和手冊等使患者及其親屬意識到識別藥物不良反應的重要性,進而強化其識別能力,并告知患者若有不良反應需及時向小組成員反饋,以便采取正確處理措施,預防嚴重不良反應。
隨訪6 個月,干預組生理機能、總體健康、社會功能、精神健康生活質量維度評分高于常規(guī)組(P<0.05);兩組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精力、情感職能生活質量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延續(xù)性護理支持干預可改善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究其原因:一些肺癌患者對靶向藥物治療認知不足,加之出院后缺乏有效監(jiān)督,致使其服藥依從性降低,按時按量服藥行為減少,影響療效,甚至導致病情加重,影響其生活質量。而延續(xù)性護理是將護理工作延伸至院外的護理干預方式,具有完整的院外干預計劃,促使患者院外仍可得到有效監(jiān)督,提升其依從性。同時,定期隨訪、講座等可加強護理人員健康宣教力度,促使患者充分了解肺癌及靶向藥物治療相關知識,重視按時按量服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養(yǎng)成良好服藥、生活習慣,促進康復。此外,隨訪中護理人員對患者的關懷護理及同伴支持、社會支持均可促進患者精神健康,改善其生活質量[8]。
綜上所述,延續(xù)性護理支持干預可提高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藥物依從性,減少不良反應,改善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