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生
冬天看一只鳥巢,內(nèi)心是柔軟的。人站風中,巢筑樹上,相看兩不厭。
鳥巢是用來遮風避雨的,不管質(zhì)地如何,那是一個舒服的窩。它毛絨、粗糙,像一口碗,碗口仰面朝天,鳥兒從天空中回來,一屁股就坐在家里。
柿樹上的巢,是在仰望那幾顆還掛在樹枝上的紅柿子時發(fā)現(xiàn)的,論大小,應該是中等個頭的鳥,用枯草做的,懸掛半空,讓人望而不及。
父親種的無花果樹上,有兩只白頭翁,悄悄地在濃密的枝葉間筑巢。我裝作沒發(fā)現(xiàn),坐在樹下看鳥。那個巢做得精致,蓋在幾片葉子下面,從樹旁走過的人很難發(fā)現(xiàn)。
楊樹上的那只鳥巢,算得上是比較大的,“建材”也由茅草換成細樹枝,在魚塘口。我看養(yǎng)蟹人的窩棚,覺得那一排棚子是雅舍,其實棚后那幾棵楊樹上的大鳥巢,應該也算得上是雅舍?;ㄏ铲o的精致雅舍,一家三口飛出去了,門都沒有關。
鳥巢,是鳥雀們的天空城堡,它們構筑于樹,所有巢口的方向,都是朝著天空的。有一次,在郊外,往一條大河走,楊樹林如油畫般斑斕。那些大大小小、參差錯落的鳥巢,高踞在大樹之上。
鳥依巢而棲,巢是按照鳥的意思而建,帶著鳥的設計,鳥的智慧。
人有時也樂意把自己的居住,設計成一個“巢”。
古人有梅花紙帳,在一張臥床的四角豎起四根黑漆柱,其上橫架一個頂罩,在頂罩和床頭、床尾以及背壁三側(cè)用細白紙蒙護起來。梅花紙帳極像一個鳥巢,人居其間,如鳥眠巢,屏蔽世俗紛繁、雜亂思緒。還有人,自己為自己筑一巢,不受外界干擾。唐代道林禪師,在秦望山見一棵松樹盤曲如蓋,于是棲止其上,人稱“鳥窠禪師”。
冬天早晨看鳥,想到寒雀,它們在冷風中飛翔,在雪地里啁啾;夜晚,擁被而睡,人在被中,或捧書而讀,宛若鳥巢。
鳥巢始終是粗糙的,它像一個大果子結在樹上,不離不去。人看鳥巢,內(nèi)心是柔軟、妥帖和悲憫的。
鳥巢,安靜、粗糙著,卻又溫暖和生動著。
孤山夜雨//摘自《拂曉報》,攝圖網(wǎng)/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