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淳 李東鎬 于東匯
護理人員需直接對疾病進行觀察,工作時應著手于患者異常表現(xiàn),分析判斷后予以針對性處理。心內科疾病病情復雜、發(fā)展迅速,在老年群體中較為多發(fā),需要科室護理人員充分了解疾病發(fā)生原因、癥狀表現(xiàn)、鑒別診斷和對癥治療相關知識,疾病發(fā)生后迅速采取及時有效的針對性治療措施,以緩解病情,控制原有疾病進一步發(fā)展,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和死亡風險,改善預后[1-2]。臨床實習帶教是連接學校學習和工作崗位的重要橋梁,可促使學生將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結合起來,為實踐工作的開展打好基礎。心內科護理工作專業(yè)性和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治療工作高度關注,可使得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出現(xiàn)恐懼、緊張等負面情緒,使得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下降[3-4],原因在于常規(guī)實習帶教工作中,帶教老師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制定教學內容,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知識,之后結合臨床病例加深患者對理論知識的印象,通過布置作業(yè)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該模式下,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帶教成果一般。這就需要臨床根據心內科工作需求選擇一種更為科學規(guī)范的模式開展教學工作,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思維導圖用樹狀發(fā)散圖對學生思維進行引導,經分支表示知識點,用彩色圖片強調分支末端,使得思維記憶更為立體和直觀[5-6]。角色體驗可幫助學生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深化認知[7]?;诖吮尘?,文中以老年心內科2015級和2016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高齡角色體驗聯(lián)合思維導圖法的作用總結如下。
本文以老年心內科學生為研究對象,設置2015級(2019年9—12月)36名學生為對照組,2016級(2020年9—12月)級的36名為觀察組。對照組男性為15名,女性為21名,年齡最低19歲,最高25歲,平均年齡(22.12±1.32)歲,學歷:20名本科,16名??疲肟瞥煽儯?4.76±2.12)分;觀察組男性為12名,女性為24名,年齡最低20歲,最高24歲,平均年齡(22.36±1.48)歲,學歷:??坪捅究聘鳛?8名,入科成績(85.16±2.24)分。兩組學生性別、年齡、學歷、入科成績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予以對比。
對照組按照常規(guī)方式開展教學工作,由心內科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科室實習帶教需求制定教學方案,之后學生在帶教老師引導下回顧從課本上面學到的理論知識,將理論知識和具體病例結合,通過板書書寫、PPT播放和多媒體視頻播放等形式來講解與演示相關知識,課后布置作業(yè)并審閱,以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和動手操作能力。
觀察組聯(lián)合使用高齡角色體驗和思維導圖法,具體方式如下。
1.2.1 高齡角色體驗
將36名學生分為6個小組,身穿高齡模擬服裝,體檢時間為1周;設置讀書看報、床邊行走、爬樓梯、自主進食等日常生活活動,使學生親身體會老年患者視聽和行動體驗;完成角色體驗后,予以歸納總結,由小組成員結合課本知識和角色體驗,分享個人心得體會,以小組為單位制作PPT,對老年患者疾病特點、心理狀況和風險特點進行歸納總結,制定更具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1.2.2 思維導圖
(1)教學前培訓:學生進入科室后,準備卡紙、顏色不同的筆和票夾,由帶教老師告知學生思維導圖的繪制方式,于中央位置擺放主題和中心詞,對外擴張,使用關鍵詞標注分支內容,合理運用文字、顏色、圖畫和符號等形式表達分支內容,將存在關聯(lián)的分支(如循環(huán)系統(tǒng)典型疾病臨床癥狀、體征表現(xiàn)、檢查手段、護理、治療措施、并發(fā)癥防范)用箭頭連接起來,使得思維導圖更加立體,在此基礎上開展思考工作,盡量充分顯示彼此之間的關聯(lián),制作滿足自身需要的思維導圖,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視覺想象力,通過自身創(chuàng)意形成思維導圖。(2)實施思維導圖:帶教老師應與帶教計劃結合實施帶教工作,要求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對講述知識和領悟到的內容予以表達,按照個人感悟繪制在卡紙上,于次日由帶教老師檢查,明確落實情況,同時由學生對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予以講解,帶教老師根據講述內容提出意見。所有小組按照每周1次的頻率進行集體討論,整理近1周內繪制的思維導圖,由小組成員逐一陳述,之后由帶教老師根據學生陳述判定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將與之有關的觀點和想法加入到點評過程,在師生雙方努力下,優(yōu)化處理思維導圖,插在名片內,于工作服口袋內放置,便于后期查閱。(3)組建質控小組:心內科需組建臨床帶教質控小組,由帶教老師審核與修改思維導圖,按照每月1次的頻率對學生理論和事件能進行考核,以掌握學生上一階段知識掌握情況和動手操作能力,發(fā)現(xiàn)帶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根據教學大綱和科室?guī)Ы逃媱澬薷慕虒W目標和相關內容,以培訓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和理論聯(lián)系實踐能力。
1.3.1 兩組考核成績對比
考核成績采用百分制計分法,包括理論成績和實踐兩項,前者分為選擇、判斷、填空和簡答共計四個題型,分別為10分、10分、10分和20分,后者分為心電監(jiān)護、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心電圖機使用、電擊復律和氧氣霧化吸入五項,各為10分,分數(shù)越高證實考核成績越好。
1.3.2 兩組學習能力比較
以中文版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判定量表[8]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判定依據,量表由學習意識、學習策略、學習行為、學習評價和人際關系技能五個方面的內容組成,均包括條目12個,經1~5分5級評分法計分,整體最低60分,最高300分,得分上升為學習能力提高依據。1.3.3 兩組學生滿意度對比
參照科室自制問卷對學生滿意度進行判定,得分在0~100分之間,90分及以上為非常滿意,90分以下、60分及以上為基本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1-不滿意人數(shù)/總人數(shù))×100%。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學習能力對比結果(分,±s)
表2 兩組學習能力對比結果(分,±s)
組別 人數(shù) 學習意識 學習策略 學習行為 學習評價 人際關系技能 學習能力對照組 36 41.32±4.56 40.78±5.12 41.56±4.24 42.16±4.32 41.56±3.72 207.38±21.96觀察組 36 48.24±3.12 48.16±4.72 47.86±3.92 48.12±4.48 47.72±3.98 240.10±20.22 t值 - 7.515 6.359 6.546 5.746 6.784 6.577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對照組和觀察組對教學工作的滿意度分別為77.78%和97.2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滿意度比較結果[名(%)]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錄入數(shù)據并處理,考核成績和學習能力均為名義變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滿意度為無序分類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和Fisher確切概率法,P<0.05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社會經濟迅速發(fā)展,生活水平飛速提升,使得現(xiàn)代人對健康需求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也使得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得到發(fā)展。為充分滿足現(xiàn)代人在疾病治療方面的需求,促進診治工作的開展,醫(yī)學領域發(fā)展、醫(yī)學技術手段的推陳出新和相關知識的更新,使得臨床實習學生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識。心內科為院內重要科室,患者年齡較大,存在多種疾病類型,患者病情復雜,發(fā)展迅速,更需重視臨床帶教工作的開展[9-10]。
傳統(tǒng)帶教工作中,主要是通過集中授課的途徑實現(xiàn)的,帶教老師在教學工作中占據主體地位,一名教師可對多名學生授課,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工作效率高,但該模式中學生主體地位未能得到發(fā)揮,對教學工作的滿意度和接受度有限。教學期間多為口頭講解,未編制講義,也未點評要點,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連續(xù)不緊密,學生無法歸納整理所學理論知識,復
觀察組學生理論成績、實踐成績和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同一指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考核成績對比結果(分,±s)
表1 兩組考核成績對比結果(分,±s)
組別 人數(shù) 理論成績 實踐成績 考核成績對照組 36 42.76±2.18 43.12±1.72 85.80±3.90觀察組 36 46.78±1.56 47.06±1.42 93.84±2.98 t值 - 8.998 10.599 9.828 P值 -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學習能力所得分數(shù)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習時缺乏系統(tǒng)性。學生需要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信息,僅通過記筆記的方式進行記憶,跟不上進度,分不清主次和重點內容,無法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臨床實踐中,理論結合實踐能力不強[11-14]。因此應對臨床帶教工作予以深入探討,以尋求一種更能滿足帶教工作需求的教學模式。
角色體驗以傳統(tǒng)教學為基礎,使學生通過穿戴老年行動模擬服的方式來獲得親身體驗,感受疾病帶給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站在老年患者角度思考問題,從而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放慢語速、放低音量,細致操作,關注患者病情變化,在對患者進行照護的過程中采用積極正向態(tài)度,充分落實各項護理措施[15]。
思維導圖的繪制可在中心位置放置關鍵詞,通過點與線連接的方式,實現(xiàn)放射性思考的具體化和圖解化,使得學生根據自身需求篩選和記憶信息,促進教學工作水平與質量的提升,使得學生熟知與疾病有關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巧[16]。
上述研究顯示,觀察組考核成績分數(shù)和學習能力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主要是因為高齡角色體驗可使得學生以患者的身份思考問題,更深入地掌握與心內科疾病有關的理論知識,將所學知識正確運用在臨床實踐中。思維導圖的應用,可用圖形展示搜學知識點,實現(xiàn)隱性知識可視化,使得學生掌握更為科學的學習方法,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工作,通過線條的運用,使學生獲得視覺上的沖擊,進而培養(yǎng)自身思維能力,形成自身繪圖風格,通過個人理解用簡潔的語言歸納總結知識點,以加深印象,提高學生學習能力[17-18]。觀察組對教學工作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高齡角色體驗的基礎上運用思維導圖,可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工作中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在教學工作中主動參與,教師通過查閱思維導圖,對其中的遺漏之處予以指導,并修正教學方案,能夠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師生間的溝通交流,提高學生對教學工作的滿意度。
總之,在老年心內科臨床教學實踐中應用高齡角色體驗聯(lián)合,可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考核成績的提升,也可提高學生對教學工作的滿意度,存在廣泛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