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峰,楊雅涵,郭春玉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青島) 山東青島266035)
便秘是大腸傳導功能異常所致排便困難,排便時間或者排便間隔時間明顯延長的病癥[1]。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慢性便秘患病率達27%,其中60歲以上的人群患病率約占23%,若未予以足夠重視,會累及肛管直腸、前列腺以及心腦血管,誘發(fā)一系列復雜病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2]。目前,臨床將慢性便秘分為器質性便秘與功能性便秘,需準確鑒別診斷,采取相應治療措施?,F(xiàn)階段臨床常用的檢查方式以結腸鏡檢查最常見且最直觀。結腸鏡以其操作簡單易行、能對消化道直接觀察、同時能與其他檢查方式相結合,診斷準確率高等優(yōu)勢在慢性便秘患者中廣泛應用[3-5]。但結腸鏡檢查結果易受腸道準備質量的影響,檢查效果并不理想。為進一步提高結腸鏡檢查前患者腸道準備質量,本研究選取240例慢性便秘患者展開調查研究,分析導致患者結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不合格的影響因素,為護理操作提供參考?,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240例慢性便秘行結腸鏡檢查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慢性便秘診治指南(2013,武漢)》診斷標準[6]:①超過25%排便感覺到費力;②糞便性質為干球糞或硬糞,面積超過25%;③排便時有不盡感或存在肛門直腸梗阻、堵塞感;④排便需手動協(xié)助;⑤每周排便次數(shù)不足3次。存在上述中兩項癥狀即可診斷;年齡≥18歲;臨床資料完整;自愿加入并配合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消化系統(tǒng)疾?。粐乐馗?、腎功能不全;近3個月內(nèi)接受過外科手術治療;合并精神異常;配合度和依從性較差。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納入研究對象240例,男126例、女114例,年齡19~65(48.72±3.46)歲;病程3個月~7年,平均(3.21±0.34)年。
1.2 方法
1.2.1 資料收集 采用自制的一般資料調查問卷收集患者信息,內(nèi)容包括性別、年齡、病程、體質量指數(shù)、受教育程度、吸煙飲酒、合并癥、結腸鏡檢查史、腹部/盆腔手術史、服藥期間活動不足、服藥方式是否正確、檢查前末次排便形狀以及腸道準備情況。
1.2.2 腸道準備情況 采用渥太華腸道準備評分量表(OBPS)[7]評估患者的腸道準備合格率,評分0~14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腸道準備質量越差,<7分提示腸道準備合格,反之則腸道準備不合格。OBPS由1名經(jīng)驗豐富的護士和1名醫(yī)生分別評估,最終結果取兩者平均值。具體評分細則見表1。
表1 渥太華腸道準備評分量表
2.1 腸道準備合格情況 240例結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不合格39例、失敗率16.25%,納入不合格組;腸道準備合格201例、成功率83.75%,納入合格組。
2.2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例(%)]
2.3 影響因素分析 以腸道準備合格與否為因變量,將一般資料中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作為自變量,Logistic回歸方程分析的賦值情況見表3;結果顯示,高齡、病程長、糖尿病、腹部/盆腔手術史、服藥期間活動不足、服藥方法不正確、檢查前末次排便有殘渣均為導致慢性便秘患者結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不合格的危險因素(均OR>1,P<0.05),見表4。
表3 Logistic回歸方程分析的變量賦值
表4 多因素回歸方程分析
3.1 慢性便秘患者結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不合格影響因素 慢性便秘是常見的胃腸運動障礙性癥狀,在老年人和婦女中高發(fā)。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社會經(jīng)濟結構的快速發(fā)展,慢性便秘人數(shù)逐漸增多?;颊唛L期便秘會誘發(fā)失眠、頭暈等癥狀,還可引發(fā)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甚至出現(xiàn)各種內(nèi)科及心血管疾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響[8-9]。目前,結腸鏡是能夠幫助醫(yī)生明確腸道器質性病變具體位置以及病變性質的重要檢查方法,已成為慢性便秘早期診斷的金標準。而腸道準備是結腸鏡檢查的必要條件,腸道準備不合格會影響鏡頭插入和病情觀察,導致誤診、漏診。因此,必須對慢性便秘患者結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質量引起足夠重視[10-11]。本研究中240例慢性便秘行結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不合格率為16.25%,這一數(shù)據(jù)高于白愛蓮等[12]報道的146例慢性便秘患者中結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不合格15例(10.27%),其原因可能為樣本數(shù)據(jù)的差異所導致。經(jīng)Logistic回歸方程分析顯示,高齡、病程長、糖尿病、腹部/盆腔手術史、服藥期間活動不足、服藥方法不正確、檢查前末次排便有殘渣均是導致慢性便秘患者結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不合格的危險因素。分析原因:60歲以上的患者體質虛弱,各種神經(jīng)調節(jié)及腸道活動減弱,同時胃腸蠕動能力下降,導致腸道準備質量不佳。此外,本研究顯示,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腸道準備合格率低,主要由于此類患者常出現(xiàn)胃腸蠕動慢與排空速度下降的現(xiàn)象,影響腸道準備質量[13-14]。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腸道準備質量受腹部/盆腔手術史影響,與張自美[15]的結論相符,主要由于行腹部或盆腔手術后出現(xiàn)腸粘連風險較高,影響腸道排空功能,增加插鏡困難度,從而干擾腸鏡檢查結果;而服藥方法不當也是導致腸道準備質量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結果示,服藥期間活動不足或服藥方法不正確都會影響腸道準備質量。有研究表明有運動習慣的患者通常腸道準備合格率較高,主要由于在活動期間可以促進消化腺的分泌,加快消化器官的血液循環(huán),反之,若服藥后活動不充分,消化系統(tǒng)的吸收功能則無法得到強化,腸道不合格率高[16]。服藥方法不正確包括服藥劑量和服藥時間,二者都將對腸道準備產(chǎn)生影響。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末次排便性狀中有殘渣的腸道準備合格率較低,與相關文獻報道結果一致[17],說明預測腸道準備質量時,應重視其末次排便狀況。
3.2 提升慢性便秘患者結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合格率的護理策略 結合影響慢性便秘患者結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不合格的相關因素,制訂針對性護理對策。①成立管理小組:制訂腸道準備的標準化護理流程,全員培訓,對標準進行解讀學習。②加強健康教育:為達到良好的檢查效果,檢查前采用文字、視頻、現(xiàn)場操作等健康教育方式,內(nèi)鏡中心發(fā)放腸道檢查服藥注意事項、床旁平板電視播放腸道準備視頻。腸鏡檢查前注意事項:患者檢查前1~2 d食用少渣低纖維飲食,如白米飯、白米稀飯、面條、雞蛋等,避免食用高纖維食品,不攝入含有色素的飲料和食物。③飲食干預:老年慢性便秘患者病情復雜且體質虛弱,針對糖尿病、高齡患者的具體情況,可與營養(yǎng)科共同制訂飲食計劃,指導患者檢查前口服專用無渣營養(yǎng)包,既滿足患者能量需要,又利于腸道清潔[2]。④服藥后密切觀察:監(jiān)測患者服用瀉藥的執(zhí)行情況及排便情況,觀察有無乏力、惡心、嘔吐、腹痛、腹脹、饑餓感等不良反應,護士全程床旁追蹤。衛(wèi)生間粘貼腸道清潔效果評價圖,及時給予腸道準備質量預評估。對清潔率低的患者及時告知醫(yī)生積極采取灌腸、加服瀉藥等補救措施。若患者末次排便仍未達到清水樣便,可建議患者取消本次結腸鏡檢查。針對高風險患者,當護士預估其有腸道準備不合格風險時,應積極采取相應對策,如進行腹部按摩、適當運動、加服導瀉劑等,促進腸道蠕動。
綜上所述,慢性便秘患者結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質量受患者年齡、病程、合并癥、腹部/盆腔手術史等多種因素影響,而服藥期間活動充足、服藥方法正確有助于提高腸道準備合格率,對檢查前末次排便有殘渣的患者不建議行結腸鏡檢查。臨床護理過程中,需要做好患者的觀察及腸道準備工作,使其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