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宗倩倩 王佳駿
世界杯,4年一屆,全世界球迷的狂歡1月。對于媒體來說,和奧運會一樣,世界杯也是一次國際大賽報道的考驗。
這是錢江晚報第6次派記者前往現(xiàn)場報道世界杯——從2002年韓日世界杯開始,2006年的德國、2010年的南非、2014年的巴西和2018年的俄羅斯,都有錢江晚報記者在現(xiàn)場,為讀者帶來最鮮活的世界杯資訊和花絮。
這也是我第二次報道世界杯。2018年,我曾獨自在1個月里走訪了7座俄羅斯城市,從大家熟悉的莫斯科、圣彼得堡,到甚至從未聽說過的薩蘭斯克、下諾夫哥羅德。這片廣袤大地,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是我永生難忘的1個月。
這一屆卡塔爾世界杯,首次來到了中東大地,首次在冬季舉辦,更是首次在國土面積如此之小的東道國舉辦。這些“首次”對于賽場內(nèi)外都會產(chǎn)生影響,我也和同事王佳駿一起踏上了這個沙漠之國,這個全球最富裕的國家。
境外采訪,尤其是像世界杯這樣長達1個月的賽事,總是充滿了未知。今年又遇到疫情,出發(fā)前,我們便在機票上花費了非常大的精力,因為疫情,航班減少,原本10個小時的直飛,我們只能從香港轉(zhuǎn)機,全程花費了20個小時,伴著杭州的晨輝,到達多哈時,已是當?shù)厣钜埂?/p>
本以為可以馬上到酒店休整,出租車司機卻怎么也找不到我們的住處,帶著我們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半小時才終于完成入住。
意外又來了——我們在機場拿錯了行李,因為那是兩個幾乎一模一樣的箱子。于是我們再次返回機場,到行李問詢處報備,等待自己行李的出現(xiàn)。再出機場,天已經(jīng)亮了,回到住處洗把臉,開啟這屆世界杯的報道之旅。
在外采訪,小到每天媒體班車的時間、比賽場館的地點,大到比賽日程的安排、選題的選擇,都需要自己提前做好安排,并時時刻刻都了然于胸。新媒體時代,每一個記者都需要化身全能記者,寫稿、采訪、拍視頻、直播……我們的包里,每一天都裝著電腦、相機、手機云臺、麥克風、充電寶,當然也少不了各種充電器和充電線。
但凡有一丁點差錯,那么彌補的代價便是成倍的。錯過了班車,就會錯過比賽;少帶了麥克風,當天的拍攝就會受到影響;錯過了媒體入口,那就需要你頂著烈日,背著10公斤的背包繞著偌大的足球場轉(zhuǎn)上大半圈——這也是最考驗記者體能的地方。
但這也是前方采訪大賽的魅力,處理這些事情的過程中,讓我們對于這個國家、這個國家的人和處事方式,都漸漸有了了解。處理意外的能力和心態(tài),也成為外出采訪的體育記者的一項必備技能。
1個月,64場比賽,世界杯是比奧運會歷時更長的大賽。不僅考驗體能,也是一次對于記者新聞敏感性的全面檢驗。1個月里,如何能天天有新聞可以出,天天有鮮活的內(nèi)容傳回后方?
卡塔爾不同于俄羅斯,它太小了,俄羅斯世界杯的一個月被我分成了7份,因為我要走訪7座城市,每座城市的風景、每個城市的比賽都是新鮮的。但是卡塔爾還沒有杭州大,80%的人口都居住在多哈,一天便能將它的主要地標和景點打卡完畢。想尋找能夠填滿1個月的新聞素材,難度不小。尤其我們還沒有主隊參加,便也少了直接的采訪需求。
這就需要我們時刻豎起那根新聞天線。就像到達當晚找不到住處時,出租車司機陪著我們到處詢問,我們就看著他的車開著空調(diào)不熄火,在外面空放了半個小時。都說卡塔爾石油便宜,這下算是親眼見證了,也被寫進了后來的稿子里。
還有一天深夜,我們用優(yōu)步叫車回住處,發(fā)現(xiàn)居然叫到了一輛百萬級的豪車,它繞了大概10公里來接我們,而我們打車的行程其實只有2公里,這種單子居然也接?
本來睡意沉沉的我們立馬來了精神,連標題都想好了——《我在卡塔爾花20塊錢打了一輛百萬豪車》。到達目的地后,準備付錢,沒想到司機說了一句,“for free?!痹瓉硭且粋€在世界杯期間開著豪車免費接送球迷的卡塔爾“雷鋒”。都說卡塔爾人有錢任性,這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而世界杯最大的魅力或許還是那些全世界頂級的球隊和球星。除了豎起天線,還得睜大眼睛。在這里,與你擦肩而過的隨時都有可能是一個世界級球星。我們到達第一天就天降大禮。
王佳駿和西班牙傳奇門將卡西利亞斯
當時我們正在新聞中心排隊領取記者證,突然覺得前面有個戴墨鏡的人有點眼熟,像是西班牙門神卡西利亞斯,這當然也得益于王佳駿喜歡了卡西整整20年。欣喜若狂,就等他完成注冊之后,上前與他完成了合影。這樣的偶遇,還有德國隊名宿克林斯曼,韓國隊名宿車杜里,日本隊名宿本田圭佑,甚至還有專門來看C羅的NBA球星麥迪,都成為非常鮮活又獨家的新聞。
我們得出結論,在世界杯現(xiàn)場走路,千萬不要低著頭,需要耳聽八方、眼觀六路。當然,前提是你要有對于這些球星足夠的了解和認識,畢竟茫茫人海,一個錯過或許就是終生。
這場4年一屆的足球狂歡派對,如果說頂尖球員們負責“足球”,那么各個國家的球迷們則負責“派對”。當球員在賽場為了大力神杯而戰(zhàn),球迷們則把這里當作一個展現(xiàn)各自國家球迷文化的大舞臺。
世界杯的一半風景,都是球迷。在這個大舞臺里,你可以看到不同國家、不同大洲球迷的不同風格。
南美球迷和非洲球迷是自由而奔放的。如果一屆世界杯上少了非洲和南美球迷,那這個派對至少少了7分精彩。非洲球迷看球,每個人都是這個偌大體育場的主角,他們盛裝打扮,對手拿球我吹哨,自己拿球我吼叫,比賽從頭到尾,分秒不停歇。如果球隊進球,爆發(fā)出的尖叫聲會直沖云霄,讓我和身邊的記者不得不捂住耳朵,不然真的擔心耳膜破裂。
如果想感受巴西和阿根廷球迷的熱情,一定不能直接到球場,而是要跟隨著他們一路從地鐵出發(fā)。一般開賽前兩小時,地鐵就會被他們“攻占”,彎彎繞繞的進站線路,他們一路高歌,只要有一人帶頭,隨即便是山呼海嘯。
而阿根廷球迷的跳躍式助威方式也讓我感受頗深。想象一下,4萬甚至8萬人的體育場,一大半球迷都在一邊揮舞著旗幟一邊唱著歌,還不忘站起來集體蹦跳,那種地動山搖的感覺,又迷人又擔心——迷人的是,這就是足球的魅力啊;擔心的是,體育場真的不會被蹦壞嗎?
日韓球迷則是另一種風格。同樣是熱情高漲,但相比南美的奔放灑脫,東亞球迷則更加有秩序有組織。歐洲球迷本屆世界杯非常低調(diào),可能是因為沒有了啤酒,他們的興致便減了一半。
總之,想要沉浸式感受世界杯的氛圍,感受足球的魅力與快樂,一定要和球迷站在一起。去球迷看臺,去球迷廣場,去球迷跳舞的地方一起共舞。
雖然國籍不同,語言不通,但是這1個月,足球就是通用語言。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聊起來,以最快的速度成為朋友,這讓我們也感受頗深,原來快樂如此簡單。
球迷狂歡
當然,作為中國記者,我們非常遺憾世界杯上沒有自己的主隊,這讓我們在很多時候像個局外人。媒體看臺的座位永遠排在最后,混采票幾乎抽不到,尤其是當日本韓國相繼小組出線,我們經(jīng)常被誤認為日本人和韓國人,收到陌生人的祝賀,那時的尷尬與心酸,只有自己知曉。
我采訪過一個韓國記者,問他,覺得中國何時能再進世界杯,他還蠻樂觀,覺得下一屆世界杯擴軍,亞洲將有8個名額,中國隊還是有希望的。
真心希望這場世界足球盛宴,中國隊也能盡快成為其中之一,那中國媒體、中國球迷就有了自己的主隊,就可以真正沉浸式感受世界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