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梅
近期,新冠疫情在多地反復,抗疫又到了一個關鍵時期,做好防疫成了人們生活的一大重心。我們該如何參與抗疫、科學防護呢?下面是筆者整理的一些與防疫相關的常識:
乘坐交通工具是很多人的出行方式,而在密閉的空間里,空氣不流通,病毒繁殖迅速,容易感染,因此,一定要戴好口罩,隨身帶好消毒濕巾、洗手液等物品,做到“口罩全程戴,保持間距離”。打噴嚏、咳嗽時,將口鼻捂住,盡量不要觸碰扶手等位置,避免交叉感染。到了如火車站、機場等地時,進入前準備好健康碼、行程碼,避免因滯留造成擁堵、人員密集。盡量采取非接觸支付方式。離開公共交通工具后,記得及時認真洗手,期間不要用手觸碰眼鼻口。
進入公共場所,要嚴格遵守場地規(guī)定,佩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員測量體溫,準備好健康碼,掃描場所碼。進入超市、商場之前,盡量提前理清購物清單,避免過長時間的逗留。購物、結賬時,以1米距離間隔為準,與他人分開,盡量選擇掃碼支付。盡量避免乘坐電梯,若必要乘坐,盡量選擇扶手式電梯,必須乘坐箱式電梯時,戴好口罩,不要亂摸。外出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消毒、認真洗手。
戴好口罩,配合體溫檢測。盡量選擇低風險農(nóng)貿(mào)市場采購,若攤位前人群密集,盡量錯峰購買,或選擇其他位置。若在中高風險地區(qū)購物,盡量佩戴一次性手套;注意個人衛(wèi)生,不要用不干凈的物品、手觸碰眼口鼻,用紙巾捂好口鼻后打噴嚏;回到家中后,及時洗手或者用免洗洗手液洗手。在購買冷凍食品時,盡量用夾子或者手上套個袋子選,不要用手直接觸碰,回家后,及時用洗手液洗手。清洗時,注意不要讓臟水流到外面。加工時,要生熟分開,在食品完全熟后再食用。冷凍食品若不立即食用,要用密封袋封好保存。
選擇就餐人少、通風好的餐廳,盡量避免多人聚餐。盡量不要在正餐時間外出用餐,錯開人員密集的高峰期。仔細洗手后再用餐。2人或者多人用餐時,要使用公筷、公勺給他人夾菜,并盡量采取分餐制。點餐、支付盡量選擇非接觸式。
遵守單位要求與規(guī)定。日常進行體溫檢測,發(fā)現(xiàn)自己有發(fā)燒、乏力等病癥表現(xiàn)時,需留家里觀察。工作中,勤洗手,常開窗通風。電梯中,注意與他人保持距離。
做好診療計劃,減少耽誤時間。全程佩戴口罩,配合掃碼登記。勤洗手,不要碰觸眼鼻口。
家庭消毒方面,可選擇含氯消毒液,每日清潔家中后,噴于各個角落,并開窗通風,開窗時間要超過30分鐘??捎?5%酒精、含氯消毒劑擦拭門把手、門鈴、桌面等常碰觸位置,可以在家中多準備一些消毒濕巾,方便消毒。拖地時,可在水中兌適量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30分鐘后,再用清水擦拭,后開窗換氣。外出回家換下的衣物需要單獨放置,不能與居家服放在一起,疑似污染時,可在陽光下暴曬5小時左右,若無太陽,可以用清水煮沸。不怕掉色的衣物,也可以選擇84消毒液浸泡。
低風險、無疫情小區(qū),只需要保持小區(qū)內(nèi)的衛(wèi)生,對小區(qū)里的健身器材、門把手、垃圾存放點等位置,每日用含氯消毒液噴灑。每日擦拭電話機、垃圾桶等處,并使用75%的酒精或含氯消毒劑消毒,至少2次。對于小區(qū)內(nèi)經(jīng)常使用的會議室,可以增加1次消毒。
未來一段時間里,疫情仍然會是影響我們正常生活的“絆腳石”,做好防控,不給病毒可乘之機,才能讓我們重拾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