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禎 林志敏 林彬彬 謝碧林 翁漢東 莆田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 福建莆田 351100
由鴨疫里默氏菌引起的鴨病稱為鴨傳染性漿膜炎。該病又名鴨疫巴氏桿菌病、新鴨病、鴨敗血癥、鴨疫綜合征等[1],以敗血癥多見,以纖維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氣囊炎和腦膜炎為主要臨床特征[2],部分病例還出現干酪樣輸卵管炎、結膜炎、關節(jié)炎等特征。鴨疫里默氏菌主要感染1~8周齡鴨,病亡率可達75%,是養(yǎng)鴨業(yè)最為嚴重的傳染病之一[3]。
2022年3月,莆田市荔城區(qū)某鴨場送檢6羽雛番鴨,臨床癥狀表現為精神沉郁、腿軟無力、顫抖怕冷,眼渾濁、鼻有黏液性分泌物流出,排白色水樣稀糞,瀕臨死亡時鴨不停甩頭、抽搐,仰臥作劃水狀。病例解剖發(fā)現心臟、氣囊有大量纖維素性滲出物附著,肝脾腫大、有壞死灶。根據臨床癥狀和解剖病理特征初步診斷為鴨疫里默氏菌病,為進一步確診,進行實驗室檢測和藥敏試驗。
1.1 病料采集 無菌采集莆田市荔城區(qū)某鴨場患鴨的心臟、肝臟、脾臟。
1.2 主要試劑與儀器TSA培養(yǎng)基、TSB液體培養(yǎng)基、麥康凱培養(yǎng)基、2×Taq PCR Master Mix、DL2000 DNA Marker均為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產品,DNA瓊脂糖凝膠回收試劑盒為OMEGA公司產品,藥敏紙片為杭州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產品。恒溫培養(yǎng)箱,CO2培養(yǎng)箱,恒溫搖床,離心機,PCR擴增儀,電泳儀、電泳槽,凝膠分析成像系統(tǒng)。
1.3 方法
1.3.1 細菌分離培養(yǎng) 將無菌采集病料的心臟、肝臟、脾臟劃線接種于麥康凱培養(yǎng)基、含5%新生牛血清的TSA培養(yǎng)基,麥康凱培養(yǎng)基置于恒溫培養(yǎng)箱中、TSA培養(yǎng)基置于5%CO2培養(yǎng)箱中,37℃培養(yǎng)18~24 h,觀察菌落生長情況。挑取單個菌落接種于5%新生牛血清的TSA培養(yǎng)基上,進行純培養(yǎng)。
1.3.2 鏡檢 挑取TSA培養(yǎng)基上的單個菌落涂片,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
1.3.3 PCR鑒定 挑取TSA培養(yǎng)基上的單個菌落進行PCR鑒定,用水煮法提取細菌DNA作為模板,引物為參考文獻[7]的鴨疫里默氏菌外膜蛋白OmpA基因引物(上游引物:ACTCAAGGAAGAGCGGATCA,下游引物:GCTTCAGCAGAACCAACTCC),預期擴增片段為809 bp。反應體系及反應條件見表1-表2。取擴增產物10 μL經1%瓊脂糖凝膠電泳后,凝膠成像儀上觀察結果,用DNA瓊脂糖凝膠回收試劑盒回收目的DNA,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測序,測序結果在NCBI上進行Blast比對。
表1 PCR反應體系(20 μL體系)
表2 PCR反應條件
1.4 藥敏試驗 藥敏試驗采用K-B紙片法。取100 μL分離菌純培養(yǎng)液于5%新生牛血清的TSA培養(yǎng)基上,用涂抹棒將菌液涂布均勻,待菌液干燥后將藥敏紙片有序放置,置于5%CO2培養(yǎng)箱中37℃培養(yǎng)24 h,觀察測量抑菌圈直徑并記錄結果。
2.1 細菌分離培養(yǎng)結果 分離菌株在麥康凱培養(yǎng)基上不生長,在5%新生牛血清的TSA培養(yǎng)基上生長出圓形、灰白色、表面光滑、直徑約1 mm的菌落,符合鴨疫里默氏菌的菌落特征。
2.2 鏡檢結果 經革蘭氏染色后,鏡檢顯示菌體呈革蘭氏陰性短小桿菌。
2.3 PCR鑒定結果PCR擴增產物電泳結果見圖1,檢測菌目的條帶位于750~1 000 bp,與預期擴增片段大小一致。PCR產物測序后,經Blast分析比對,與鴨疫里默氏菌Omp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為99.6%,確定該分離菌為鴨疫里默氏菌。
圖1 鴨疫里默氏菌OmpA基因PCR擴增
2.4 藥敏試驗結果 根據抗微生物藥物敏感性試驗執(zhí)行標準(CLSI)中的判斷標準進行判斷,分離菌對14種抗菌藥物的敏感試驗結果見表3。分離菌株對氨芐西林、阿莫西林、頭孢唑林、強力環(huán)素、氟苯尼考敏感,對恩諾沙星中度敏感,對硫酸鏈霉素、硫酸慶大霉素、硫酸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紅霉素、環(huán)丙沙星、復方新諾明、多粘菌素耐藥。
表3 鴨疫里默氏菌藥敏試驗結果
通過細菌分離培養(yǎng)、鏡檢、PCR檢測,確定該分離菌為鴨疫里默氏菌。藥敏試驗發(fā)現,該分離菌對氨芐西林、阿莫西林、頭孢唑林、強力環(huán)素、氟苯尼考敏感,對恩諾沙星中度敏感,對硫酸鏈霉素、硫酸慶大霉素、硫酸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紅霉素、環(huán)丙沙星、復方新諾明、多粘菌素耐藥,該結果對臨床上指導用藥有幫助。
鴨疫里默氏菌血清型眾多,目前世界上公認的血清型有21種,且出現了一些未鑒定的血清型[4-7],各血清型間缺乏交叉免疫保護,給疫苗免疫預防帶來困難。在臨床上對該病大多采用抗生素進行治療,但由于大量抗生素的濫用,造成鴨疫里默氏菌的耐藥性不斷增強。因此,及時選擇合適的敏感藥物進行對癥治療至關重要。建議莆田市荔城區(qū)該鴨場選擇氨芐西林、阿莫西林、頭孢唑林、強力環(huán)素、氟苯尼考等藥物進行治療。同時,鴨場要做好防控工作,定期做好消毒和防疫措施,交替使用消毒藥物以避免產生耐藥性,做好禽流感、鴨瘟等疫病的免疫工作,并及時跟蹤免疫抗體監(jiān)測;改善鴨場飼養(yǎng)環(huán)境衛(wèi)生條件,注意飼養(yǎng)密度、通風、干燥、溫度,減少應激、勤換墊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