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文昌
盜者慚不取
宋朝沈道虔,淳厚善良,淡然處世,喜讀《老子》《易經(jīng)》,愛竹,名重一時。偶讀《宋史》,生活中的沈道虔,溫柔敦厚又妙趣橫生,盡顯長者風(fēng)范,讓人心生敬意。
故事中,有一個人偷他園子里的菜,他回來正好撞見。小偷遇見主人,這是一個頗為尷尬的場面。沈道虔是怎么做的呢?他怕偷竊者當(dāng)面難堪,自己躲藏起來。等到偷菜的人心滿意足地離開,他才從暗處出來,當(dāng)什么也沒發(fā)生,起身回家。
小偷明目張膽,他倒偷偷摸摸。今天我們遇到小偷,習(xí)慣的做法,首先是大喝一聲讓其膽寒,然后憤憤然扭送公安機關(guān)繩之以法,臨了,還要面露鄙夷之色,表示不屑。沈道虔恰恰相反,小偷偷東西一定有他的難處,偷東西是不光彩的事情,他連臉面和尊嚴(yán)都不要了,你還和他計較什么?沈道虔宅心仁厚,還是值得我們深思。
這還不算完,不久,又一個小偷光顧了,這次是偷他家屋后的竹筍。沈道虔聞知,急忙令人制止:“惜此筍欲令成林,更有佳者相與?!毙⊥悼隙ㄣ吘雇倒S不成。沈道虔居然讓家人購買了許多肥嫩的竹筍送給竊筍者,“盜者慚不取,道虔使置其門內(nèi)而還?!?/p>
竹筍被盜,竹林就沒有了,沈道虔少了吟嘯徐行、日夕徜徉其中的圣地;小偷竊筍不成,也許生活就會出一些狀況。屋后竹筍留下,“更有佳者相與”,成了歷史上一段佳話。
“更有佳者相與”,既見沈道虔人品,又有機趣掩映其中,相得益彰,令人莞爾之余,嘆為觀止。史載:“道虔年老,菜食,恒無經(jīng)日之資,而琴書為樂,孜孜不倦。太祖敕郡縣令,隨時資給?!焙萌擞泻脠?,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