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鳴 蔡亞東 普海蓮 牟子蛟
(1.玉溪市紅塔區(qū)農業(yè)綜合開發(fā)服務中心 云南玉溪 653100;2.玉溪市紅塔區(qū)農業(yè)信息中心 云南玉溪 653100;3.玉溪市紅塔區(qū)經濟作物工作站 云南玉溪 653100)
微型盆花月季屬薔微科薔微屬落葉或半落葉常綠灌木,因其植株玲瓏小巧、香氣純正柔和,極具觀賞價值,市場價格適中,日常管護方便,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人們常常用它來裝點辦公、居家、園林城市建設環(huán)境。云南省生產的微型盆花月季占全國近70%的市場份額。玉溪市紅塔區(qū)是云南省的微型盆花月季主產區(qū)之一,其獨特的氣候資源條件非常適宜微型盆花月季周年種植和均衡生產,為提升微型盆花月季產品質量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支撐。2021年,全區(qū)種植微型盆花月季23.9 hm2,產量達1 503萬盆,實現(xiàn)產值1.17億元。區(qū)內花卉企業(yè)培育推廣的寶石系列(Jewel)、歡騰系列(Ovation)、陽臺系列(Terrazza)及瑪麗安、雅琪、心悅、紫嫣、紫玉之戀、紫玉之妃等30余個優(yōu)質微型月季新品種已發(fā)展成為市場上的暢銷品種。依托花卉優(yōu)勢產業(yè)集群建設和“一縣一業(yè)”示范創(chuàng)建,集成、示范、推廣微型盆花月季溫室大棚栽培及采收加工技術,對進一步提升區(qū)內微型盆花月季產出效益,輻射帶動當地花卉產業(yè)發(fā)展,促進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義。現(xiàn)將微型盆花月季溫室大棚栽培及采收加工技術總結如下。
大面積生產中多選擇株型優(yōu)美、花色豐富艷麗、花型獨特、花瓣重瓣性強、質感好、莖桿直立堅韌[1]、抗逆性強、花期長、市場銷量穩(wěn)定、栽培管理比較方便的優(yōu)質品種。
基地選擇在土地平整、水源方便潔凈、交通便捷、光照充足、遠離污染源、電力及通信網絡設施齊全的地方。
采用肩高3.0~4.8 m、拱高1.8~3.0 m、跨度6~8 m,配套潮汐移動式苗床和加溫、降溫、電動遮陽等環(huán)境控制系統(tǒng)的溫室大棚培育種苗。
按照泥炭、蛭石、珍珠巖比例為1∶1∶1[2]或品氏進口泥炭、珍珠巖4∶1的比例配制基質,配制基質時將各種材料按比例混合,邊攪拌邊灑水,確?;|水分均勻,含水量在55%~60%。
選擇直徑100~120 mm的潔凈花盆,用人工或自動裝盆機在花盆內裝滿基質,將花盆每12個1組固定在托盤上,運送至育苗棚,整齊擺放在已消毒的苗床上,用7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25.5%異菌脲1 000倍液噴霧均勻消毒,準備扦插插穗。
在母本資源圃中采集健壯、無病蟲害、芽眼飽滿、保留1片完全葉的插穗備用。
采用7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1 200倍液對扦插所用材料、器具進行嚴格消毒殺菌,將準備好的插穗基部沾生根液后插入花盆基質中,每盆扦插4~5個插穗[3],插穗入土深度至第1個葉片基部為宜,葉片沿一個方向朝外。
將扦插好插穗的花盆擺放整齊,用25.5%異菌脲水劑1 000~1 200倍液再次消毒殺菌后,用無紡布和塑料薄膜密封[4]。加強插穗水分管理,保持基質濕度在60%~75%。春、夏季將育苗棚溫度控制在白天24~28℃、夜間14~18℃,冬季或陰天白天20~25℃、夜間不低于12℃。適時調整光照度,晴天用遮陽網適當遮陽,陰天則收起遮陽網增加光照,為新根萌發(fā)創(chuàng)造最佳環(huán)境條件。
插穗扦插至10 d左右,扦插苗長出白色新根后,逐步收起覆蓋物開始煉苗。至15 d左右,扦插苗全部成活、完全葉完整、新芽萌發(fā)長至2~3 cm、花盆底部可見白色新根透出后,直接帶盆移入栽培大棚潮汐苗床和栽培管道苗床中栽培。
采用鋼架高端標準化溫室大棚栽培微型盆栽月季,大棚肩高不低于3 m、頂高不低于4.8 m、跨度不低于6 m,長度根據地勢調整確定。大棚設置側窗和天窗,在開窗處安裝32目防蟲網,大棚外膜采用PEP 1.5 mm薄膜,棚內配置內膜、補光、遮光、加溫、降溫、增濕、排濕等環(huán)境控制設施。
微型盆栽月季有移動潮汐苗床、管道苗床栽培2種模式。其中,移動潮汐苗床高70~80 cm、寬1.5~2.0 m、潮汐板長4.5~5.0 m、過道寬60~80 cm;管道栽培采用Ф110~115 PVC管,苗床高70~80 cm、寬1.0~1.5 m、每個苗床上安裝6~8根栽培管道,管道上的栽培孔間距15~20 cm,過道寬45~65 cm;苗床長度根據大棚長度進行調整,配套灌溉水肥循環(huán)回收利用系統(tǒng)。
采用水肥一體化循環(huán)灌溉系統(tǒng)結合澆水進行微型盆栽月季施肥,按照“勤施、少施、淡施”的原則,夏季晴天每天1次,陰天或冬季隔天1次。根據微型盆栽月季的品種特性、目標產量、產品質量、需肥規(guī)律、灌溉需求,以基質EC值為基礎,計算微型盆栽月季所需的N、P、K、Ga、Mg及微量元素用量,制定施肥配方,確定EC值??刹捎肗、P、K(20∶20∶20)+微量元素的復合肥配制營養(yǎng)液。在實際澆水施肥時,根據植株長勢、生育期、季節(jié)變化、氣候狀況適當調整營養(yǎng)元素用量。在澆水施肥過程中,要保持灌溉用水的EC值小于0.4 mS/cm、灌溉肥液的EC值在1.2~1.8 mS/cm、pH在5.5~6.5之間。澆水施肥結束后,利用循環(huán)回收系統(tǒng)回收多余肥液,經消毒、殺菌、稀釋處理后,進入灌溉系統(tǒng)循環(huán)使用。
微型盆栽月季生長發(fā)育的適宜溫度為白天22~28℃、夜間14~17℃,濕度為55%~70%,光照度為5 000~15 000 lx[5]。在日常管理中,定點、定時進行監(jiān)測記錄,根據監(jiān)測結果及植株長勢、氣候情況,適時調整大棚溫濕度、光照度、灌溉水、灌溉肥液EC值和pH。同時,適時開展大棚內消毒,及時摘除和銷毀感病枝葉,打開天窗和側窗加強通風透氣,有條件的可在光照不足時進行人工補光,確保植株在最佳的環(huán)境條件下獲得最高產量、品質和產出效益。
微型盆栽月季移入栽培大棚潮汐床或栽培管道后1周左右,腋芽開始萌發(fā),夏季經過15~20 d、冬季經過18~25 d,盆中的4~5株植株各長成1個枝條,并且木質化。此時,需進行修枝整形,修剪時留2~4個腋芽完好的外節(jié),最上面1個葉片向內。同時,及時清理莖基部的老葉和病葉,保持盆花清潔,通透性良好。
微型盆栽月季病蟲害防控應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重點加強生產過程管理,上盆前對基質、花盆、器具進行消毒,殺滅病菌,定期對大棚內及周邊環(huán)境進行消毒殺菌,及時摘除病殘植株、枯枝敗葉,切斷病蟲傳播途徑。針對微型盆栽月季的常見病蟲害,在發(fā)病初期采用生物農藥及低毒、高效、易降解、低殘留的化學農藥交替進行防治,降低病蟲危害,促進植株健壯生長[6]。
采用20%己唑·壬菌銅微乳劑430~600倍液、20%四氟·吡唑酯水乳劑1 000~1 500倍液、38%唑醚·啶酰菌懸浮劑2 500~3 000倍液,每隔7~10 d噴霧1次,交替進行防治。
采用39%精甲·嘧菌酯懸乳劑1 000~2 000倍液、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每隔7~10 d噴霧1次,交替進行防治。
采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50%多菌靈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每隔7~10 d噴霧1次或用10%腐霉利煙劑200~300 g/畝煙霧熏3~4 h,交替進行防治。
采用43%聯(lián)苯肼酯懸浮劑1 500~2 500倍液、10%阿維·毒死蜱微乳劑1 000~1 500倍液、10.5%阿維·噠螨靈乳油1 500~2 500倍液,每隔7~10 d噴霧1次,交替進行防治。
采用7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000~2 000倍液、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8 000~10 000倍液、4.5%聯(lián)苯菊酯1 500~2 500倍液,每隔7~10 d噴霧1次,交替進行防治。
采用40%氟蟲·乙多素水分散粒劑3 000~4 000倍液、21%噻蟲嗪懸浮劑2 500~3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每隔7~10 d噴霧1次,交替進行防治。
每盆花有2朵花開放度達到1~2度,即進入采收出花期。采收時將成品盆花挑出,清理干凈莖基部的老葉、枯枝和盆內的落葉,將盆內基質整理整齊。
用相應大小的玻璃紙將花盆套好后,裝入長60 cm、寬50 cm、高45 cm、已配置墊層的紙箱中,在紙箱內插入4根竹片防止擠壓,打包封口。貼上標簽,標注盆花品種、顏色、數量、等級、日期、產地、生產商等信息,即可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