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麗
(山西省公路局,山西 太原 030002)
隧道施工現場的軟巖缺乏自穩(wěn)能力,加之隧道施工的擾動作用,可能存在變形破壞甚至塌方等隱患,若缺乏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還易誘發(fā)大范圍的安全事故。為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高效完成隧道的建設工作,可從軟巖特性出發(fā),采用合理的初期支護措施,提升圍巖的穩(wěn)定性。本文就軟巖隧道初期支護的設計與施工技術進行分析研究。
某標段重點工程為黃巖隧道,隧道左線里程為ZK17+083~ZK20+375,全長3292m;右線里程為K17+085~K20+350,全長3265m,其中Ⅲ級圍巖580m,Ⅳ級圍巖3550m,Ⅴ級圍巖2427m,Ⅳ級和Ⅴ級圍巖占隧道全長的91.2%。黃巖隧道為標段內最長隧道,也是本標段項目的控制性工程,該隧道主要施工內容包括主線隧道、人行橫通道、車行橫通道、洞內路面、配套附屬設施等。隧道進出口的便道較長,地勢陡峭,不易修筑,場站建設難度較大。
隧道圍巖主要以奧陶系中統(tǒng)上馬家溝組(O2s)灰?guī)r、白云質灰?guī)r以及奧陶系中統(tǒng)下馬家溝組(O2x)泥灰?guī)r、含白云質石膏巖和灰?guī)r為主。圍巖中的含白云質石膏巖強度較低,取樣試驗軟化系數為0.78,飽和抗壓強度試驗結果12~20MPa,為軟巖或較軟巖,穩(wěn)定性較差。隧道圍巖巖性變化大,圍巖整體破碎。隧道內水文地質較為簡單,主要水文控制因素為地形起伏、風化殼厚度以及隧道埋深等。
根據隧道圍巖的具體情況,初期支護主要采用打設錨桿和噴射混凝土聯合支護的方式。局部圍巖性質明顯較弱時,采用打設錨桿加鋼筋網和噴射混凝土聯合支護的方式,設計完善的支護結構體系,強化支護效果。噴錨支護結構穩(wěn)定性好,可承受源自于圍巖的變形壓力,提高圍巖的自承能力,維持圍巖的穩(wěn)定性。但噴錨支護存在特定的適用范圍,需根據現場施工條件適時優(yōu)化支護方案,例如噴錨支護在軟弱破碎嚴重的Ⅴ級圍巖中缺乏可行性,為確保開挖后早期支護結構有足夠的剛度,可采用鋼筋格柵加噴錨支護的綜合支護方案,其中鋼筋格柵可抵抗巖石塌落,維持圍巖的穩(wěn)定性,并承受沖擊荷載,避免圍巖過度變形。
在本標段隧道施工中,采用“中空注漿錨桿+藥卷錨桿+砂漿錨桿+鋼筋網片+型鋼鋼架+噴射混凝土”的初期支護方案。根據開挖進度及時施作初期支護,盡快封閉圍巖,以防圍巖長時間在環(huán)境中暴露而松弛剝落。于洞外構件加工廠提前加工初期支護所需的鋼架、鋼筋網、錨桿,鋼架構件進場后由人工安裝成型并掛設鋼筋網,于現場適配風洞鑿巖機,用于打設錨桿,待各類基礎構件均設置到位后,用濕噴機噴射混凝土。
初期支護施工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初期支護噴錨工藝流程圖
3.2.1 錨桿施工技術要點
(1)藥卷錨桿施工技術要點。
本標段隧道SFH5a和SFH5b段,錨桿均采用Ф25藥卷錨桿,具體布置形式根據圍巖不同縱向和環(huán)向間距均不同,嚴格按照設計圖紙要求進行施作。
藥卷錨桿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施工,于圍巖上確定錨桿孔位,設置清晰的標記;根據孔位測放結果安排鉆機就位,調整好鉆機的作業(yè)姿態(tài),使鉆機按照特定的鉆孔角度進行鉆進作業(yè)。圍巖較完整時,沿著與開挖輪廓線垂直的方向鉆孔;圍巖完整性欠佳、節(jié)理較發(fā)育時,沿著垂直于巖面的方向鉆孔,同時還需做到與巖層面保持垂直。在保證錨桿間距無誤的前提下,視現場鉆孔情況調整錨桿孔位和方向,盡可能避開裂隙以及軟弱夾層。鉆孔期間加強對孔位、鉆孔深度、鉆孔方向各項指標的檢測與控制,鉆孔后清理孔內雜物,檢查成孔質量,不達標者及時安排補鉆。檢查孔達到標準后,裝入藥卷,安插錨桿。
(2)中空注漿錨桿施工技術要點。
本標段隧道SF5a和SF5b段,錨桿均采用Ф25中空注漿錨桿,具體布置形式根據圍巖不同縱向和環(huán)向間距均不同,嚴格按照設計圖紙要求進行施作。
中空注漿錨桿制作不低于設計要求,且所有錨桿端頭均設置墊板,錨桿注漿達到設計要求,墊板采用A3鋼。中空注漿錨桿與藥卷錨桿鉆孔要求一致,施工方法基本相同,只不過藥卷錨桿清孔后先裝入藥卷再安插錨桿,而中空注漿錨桿是清孔后先安插錨桿,再進行錨桿注漿。但需注意以下事項:第一,施工現場存在軟巖時,可能會因巖體注水過多而導致圍巖面失穩(wěn)甚至滑坍,為此需環(huán)向隔開一定距離隔孔鉆進,減小鉆孔產生的擾動作用;第二,按照配合比取用材料,保證原材質量和用量的合理性,漿液隨拌隨用;第三,止?jié){塞打入孔口的深度不少于10cm,周邊孔隙在排氣結束后用快凝水泥砂漿封閉,避免漿液經由縫隙竄出;第四,注漿壓力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注漿飽和。
(3)砂漿錨桿施工技術要點。
本標段隧道SF4b和SF4c段,錨桿采用長度為3m的Ф22早強砂漿錨桿,環(huán)向間距100cm×120cm,縱向間距120cm×120cm。
鉆孔前,根據設計圖紙確定錨桿孔位,在圍巖上設置清晰的標記;安排鉆機就位,調整鉆機的姿態(tài),保證鉆孔角度的合理性。鉆進范圍內存在裂隙或軟弱夾層時,在不影響錨桿間距的前提下對錨桿鉆孔和方向進行調整,以便鉆進作業(yè)的順利進行。鉆孔過程中加強檢查,加強動態(tài)管控。鉆孔期間產生的粉塵及其它雜物將堆積在孔內,鉆孔完成后及時清理干凈,并檢查錨桿孔徑、孔深、鉆孔方向,某項或多項指標不滿足要求時盡快安排補鉆。確認各鉆孔均無質量問題后,向其中灌注砂漿。注漿遵循連續(xù)性原則,由于材料供應中斷、注漿設備異?;蚱渌驅е轮型鹃g歇時間超過30min時,用水潤滑灌漿罐及管路,避免裝置內的漿液發(fā)生固結。灌漿采取壓力注漿的方法,孔口壓力不超過0.4MPa,注漿管與孔底的距離保持在5~10cm。根據漿液灌注進度緩慢拔出注漿管,注漿結束后,隨即將配套的錨桿安插到位。
3.2.2 鋼筋網片施工技術要點
于洞外加工廠制作Ф8@20×20和Ф8@25×25兩種類型的鋼筋網。鋼筋原材料需經過冷拉調直處理,使用鋼筋前檢查表面是否存在油污、裂紋、銹蝕等雜物,做好清理、除銹等相關準備工作,確認無誤后方可投入使用。
現場安裝時,采取焊接的連接方法,搭接長度取1~2個網格。根據受噴面的形態(tài)調整鋼筋網,保證兩者的間隙始終不超過3cm。鋼筋網與錨桿穩(wěn)固連接,確保噴射混凝土時無偏位現象?;炷羾娚涑跗?,噴頭與受噴面保持較近的距離,噴射完成后,成型的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小于5cm。噴射期間遇到混凝土被鋼筋網卡住的情況時,需及時清理,以免影響噴射施工的順利進行。
3.2.3 型鋼鋼架施工技術要點
(1)施工工藝流程。
型鋼鋼架施工集多道流程于一體,如圖2所示。
圖2 型鋼鋼架施工工藝流程圖
(2)型鋼鋼架加工要點。
在洞外規(guī)劃加工廠鋼板作業(yè)平臺,在此平臺上放出鋼架的大樣圖,焊接短鋼筋以形成鋼架加工大樣,再向其中置入提前彎制成型的鋼架單元。鋼架加工涉及到較多的焊接作業(yè),需統(tǒng)一由具有資質的焊工負責,焊接后不出現裂紋、虛焊等問題。每結束一榀鋼架的加工后,轉至平整、穩(wěn)定的地面試拼,要求平面翹曲<2cm、拼裝誤差不超過±3cm。待開挖完成或混凝土噴射結束后,將成型鋼架架設到位。
(3)鋼架架設要點。
底腳處的雜物需被清理干凈,以便平穩(wěn)安裝鋼架。鋼架的垂直度誤差不超過±2°,鋼架間距、橫向位置和高程的偏差均不超過±5cm。在開挖面以外的區(qū)域拼裝鋼架,相鄰兩節(jié)鋼架用螺栓連接,保證連接的緊密性與穩(wěn)定性。鋼架底腳置于堅實且平整的基礎上,鋼架之間按設計縱向連接,布設到位的鋼架盡可能與圍巖緊密貼合,確認鋼架布設位置無誤后與錨桿焊接至一體。多步開挖施工時,為避免拱架下沉,在拱腳部位打設鎖腳錨桿,強化支護效果。鋼架與圍巖間存在不同程度的間隙,以噴射混凝土的方法做填充處理,經過混凝土噴射作業(yè)后,鋼架不可裸露至外界。
3.2.4 噴射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
根據噴射施工要求在洞外拌制混凝土,運至現場后進行濕式噴射混凝土,此方法可減少混凝土的回彈量,保證噴射的有效性,同時避免混凝土噴射過程中產生過量的粉塵,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施工人員的身心健康均較為友好。濕噴混凝土施工流程,如圖3所示。
圖3 濕噴混凝土施工工藝流程圖
(1)噴射支護前,用高壓風清理雜物,局部水量較大時加強引排水,以防水的混入而影響混凝土的性能。
(2)噴射前檢查待使用的噴射設備,同時要求通風、照明等輔助設施均配置到位。
(3)為控制噴射混凝土的厚度,在巖面上打入鋼筋,標出刻度。為避免超粒徑的粗骨料被投入使用而引發(fā)堵管問題,拌和前進行過篩;細骨料到場后存放于指定位置,采取防雨措施,避免含水量異常。
(4)噴射機就位,于料斗上安裝篩孔為10mm的振動篩,攔截超粒徑的骨料。
(5)噴射混凝土時,開啟計量泵后再送風,風壓穩(wěn)定在0.45~0.70MPa,風壓過小將導致噴射動能不足,局部難以被混凝土有效填充,粗骨料由于無法進入砂漿層而脫落;風壓過大,有明顯的粗骨料回彈現象。噴射壓力的控制遵循動態(tài)化原則,根據現場施工情況而定,但必須確?;炷粱貜椥?、易粘著、表面濕潤且光澤。噴射方向與受噴面垂直,噴頭與巖面方向垂直,噴射距離維持穩(wěn)定。噴射角度可根據受噴面的情況靈活地調整,例如鋼架、鋼筋網覆蓋受噴面時,可適當偏斜噴射,但不可小于70°?;炷羾娚湟匝驖u進的方式進行,單次噴射厚度不大于5~6cm。若噴射厚度過小,粗骨料易被彈回,影響噴射結構的質量;噴射厚度過大時,拱頂噴層與圍巖面存在明顯的空隙,密實性不足,或由于自重作用而導致局部脫落。分多層有序噴射,直至達到設計厚度為止,相鄰兩層的噴射間隔時間控制在15~20min。
(6)噴射作業(yè)分片進行,針對各部分采取質量控制措施。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噴射,噴射料束呈“S”形運動。為保證噴射的有效性,先找平受噴面的凹陷部位,再以螺旋形運動的方式操控噴頭,保證噴射面層的密實性與平整性。
(7)緊跟開挖掌子面進行混凝土的噴射,部分區(qū)域的圍巖穩(wěn)定性欠佳且圍巖破碎時,為兼顧開挖有效性和圍巖穩(wěn)定性的要求,采取小藥量松動爆破的方法,連續(xù)進行初噴、錨桿打設、鋼筋網鋪設、鋼架布設、復噴等施工作業(yè)。鋼架架設成型后,盡快噴射混凝土,通過鋼架和混凝土的聯合應用,有效發(fā)揮出支護作用?,F場的圍巖完整同時穩(wěn)定性較佳時,先將初噴、錨桿打設、鋼筋網鋪設等工作落實到位,再開挖,隨施工進程的推進,到達下一循環(huán)初期支護時再安排復噴,直至達到設計厚度要求為止。每層間隔為一循環(huán)時間,在下一次混凝土噴射時恰好可填充前一次爆破產生的裂紋,有效維持開挖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
(1)根據隧道初期支護施工要求做好基礎設施的配置工作,包含消防供電、照明等設施,為正式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礎。
(2)全面清理邊墻基底虛碴、基坑積水,避免混凝土干拌和物中存在積水。按設計要求控制邊墻基底的埋置深度,維持邊墻的穩(wěn)定性,期間根據邊墻施工進度適時完成基礎擴大部分的施工(一次施作成型)。
(3)復合式襯砌施工前、初期支護基本穩(wěn)定后,開始鋪設防水層、頂埋排水管?;炷翝仓r注重防護,以免防水層受損。
(4)襯砌施工應適時進行,具體根據支護布設情況和圍巖穩(wěn)定程度而定。開挖爆破時加強防護,確保已成型的襯砌結構不出現損傷。
綜上所述,初期支護是維持隧道圍巖穩(wěn)定、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結構,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需予以高度重視,應根據圍巖特性、隧道質量要求等選擇合適的初期支護方案,有序施工,保證初期支護的有效性。實踐證明,初期對支護結構合理科學的設計與實施,能營造出安全的施工環(huán)境,能確保隧道施工的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