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 丹
◇加油站車水馬龍,成品油購銷兩旺。 供圖/IC photo
成品油出口兩連降,原因涉及國內需求、國家監(jiān)管、行業(yè)轉型、市場競爭等多個因素。
2017~2019年,國內汽柴煤油合計出口量分別同比增長7.3%、12.8%、20.2%。至2019年,這一數字達到五年來的巔峰值5537.6萬噸。這樣的狀況讓人憂心不已。
“大量進口原油又大量出口成品油的‘兩頭在外’模式把中間環(huán)節(jié)的污染、排放留在國內,這種經營方式并不可取……”
“我們過去這種一味靠出口去緩解成品油市場過剩的方式,一方面出口的利潤并不好,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國內綠色低碳轉型以及‘雙碳’目標的實現……”
“煉油界、石化界的同志和有識之士呼吁了十多年,都認為應該把這種‘把污染留給國內,把清潔送出國外’的做法逐步糾正過來……”
值得欣喜的是,在各方面綜合努力下,2020年以來國內汽柴煤油合計出口量急轉直下并由此進入下降區(qū)間。
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汽柴煤油出口轉涼,比2019年5500多萬噸的峰值直降千萬噸,降幅達到近兩成。直至2021年,出口量再度同比下滑11.9%,兩年延續(xù)同比超10%的下滑態(tài)勢??缛虢衲?,國內汽柴煤油合計出口量下滑的頹勢依然不可收拾。
2022年1-6月,國內汽柴煤油累計出口1195萬噸,較去年同期下跌55%。筆者綜合梳理海關總署發(fā)布的數據并計算顯示,在今年的前6個月中,國內汽柴煤合計出口量每月同比均呈現近50%或以上的降幅,特別是6月同比下降達到了67%。
今年4月開始到7月,國內汽柴煤合計出口量環(huán)比連續(xù)下降,形成4-7月出口量同比環(huán)比“雙跌”的局面。
國內汽柴煤油出口量連續(xù)兩年下降是在國內煉油產能持續(xù)增加的背景下出現的。因此,專家認為它不同于以往煉油產能、成品油產量和出口量同增的狀況,原因也是復雜和多方面的。
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原副總工程師朱和指出:“國內汽柴煤油合計出口量近兩年連續(xù)下降的直接原因是供需變化導致的?!?/p>
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暴發(fā)。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全國人民展開了一場抗疫戰(zhàn)爭。為了有效控制病毒傳播途徑,國內多地采取停工停產、隔離封閉的辦法。疫情之下,以交通運輸為主要需求的汽柴煤油市場受到極大沖擊。“當時,遭遇疫情重創(chuàng)的武漢,許多煉廠都憋庫了。所以,增加油品出口是當時必須采取的辦法?!币晃粯I(yè)內人士透露。
然而,2020年下半年開始,出口市場變了天。
一方面,我國國內由于疫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油品生產有所恢復。另一方面,疫情蔓延到國外,國外對成品油的需求大幅減少,使國內成品油出口遇冷。數據顯示,2020年8-12月,國內出口汽柴煤油1562.84萬噸,這5個月的出口量僅占全年出口總量的1/3左右,最終全年汽柴煤油出口(4574.3萬噸)同比下降17.4%。2020全年,國內汽柴煤油出口同比分別下跌約2.3%、7.6%、43.32%。
盡管如此,2020年的汽柴煤油出口量還是超過了2021年。究其原因,國內對汽柴煤油出現了旺盛的需求,帶動消費量同比上升。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fā)布的《2021年國內外油氣行業(yè)發(fā)展報告》顯示,2021年,國內成品油全年消費總量3.85億噸,同比增長3.2%。其中,汽油消費同比增長5.8%,消費量達到2019年的1.05倍;柴油消費同比增長0.7%,消費量達到2019年的1.02倍;煤油消費同比增長5.7%,消費量僅為2019年的76%。
可見,當國內成為汽柴煤油增量的主場,2021年“出口轉內銷”成為主基調。
在全球暴發(fā)以煤炭和天然氣價格暴漲引發(fā)的能源危機后,國內還遭遇了“柴油荒”?!坝械男∑髽I(yè)為保證供電用柴油發(fā)電,令柴油出現一定程度的吃緊,對油市產生了連帶影響,也對成品油的出口產生了抑制?!睂ν饨洕Q易大學“一帶一路”能源貿易與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
保供為先,出口為輔。2021年12月,國內汽柴油出口同比創(chuàng)出巨大跌幅,分別下跌35.2%、78.1%。
2020年以來國內汽柴煤油合計出口量急轉直下并由此進入下降區(qū)間。
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市場營銷研究所副所長李振光分析指出,2021年9、10月,國內汽柴油市場經歷了一段供應緊張。在國有企業(yè)在加大保供力度的努力下,較為平穩(wěn)地渡過了這個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國內煉廠提高了加工量也透支了庫存,年底時補庫需求強勁。所以,去年12月汽柴油出口同比驟降,只不過汽油表現得沒有柴油那么激烈。
據悉,2021年主營單位通過減少出口等方式增加國內汽柴油資源供應量約1800萬噸左右。
國內尚且不夠用,企業(yè)還得加班加點增產保供,自然不用出口?!斑@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沒有那么多富余的成品油,出口的壓力也不像2020年那么大?!敝旌驼f。
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汽柴煤油出口同比分別下跌約9.03%、12.93%、14.24%。
◇供圖/視覺中國
2021年,在政府這只“看不見的手”的調控下,成品油市場刀刃向內,興利除蔽。
在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所李然看來,一系列強監(jiān)管措施使市場環(huán)境顯著改善,成為去年國內成品油市場亮眼的特征。
據筆者綜合梳理,2021年,幾大政策措施頒布實施,直擊煉化行業(yè)和成品油市場治理的痛點。
1月28日,國家能源局印發(fā)包括2項綜合監(jiān)管、10項專項監(jiān)管、5項重點監(jiān)管的《2021年能源監(jiān)管重點任務清單》。其中,煉油行業(yè)專項監(jiān)管中列出,重點監(jiān)管地區(qū)和監(jiān)管內容是山東及其他相關省份的煉廠設備升級改造情況和油品質量及承諾產能淘汰情況等。走私油、流動加油窩點的存在,使一些達不到油品質量標準要求的油品在市場中流通……成品油市場的一些亂象讓合法依規(guī)經營的企業(yè)很受傷。
針對混合芳烴、輕循環(huán)油、稀釋瀝青等大量進入成品油市場,嚴重沖擊合法依規(guī)經營企業(yè),導致“劣幣驅逐良幣”亂象愈演愈烈,對我國石化產業(yè)提質升級造成不利影響,2021年5月12日,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聯合發(fā)布《關于對部分成品油征收進口環(huán)節(jié)消費稅的公告》。公告宣布自6月12日起,對進口輕質循環(huán)油等在內的幾類產品征收消費稅。根據這一公告,以前游離于消費稅征收范圍之外的輕循環(huán)油、混合芳烴、稀釋瀝青產品被納入進口環(huán)節(jié)消費稅征收,被專家稱贊為是一項規(guī)范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的舉措。
根據這一公告,對進口混合芳烴、輕循環(huán)油視同石腦油征收消費稅1.52元/升,對進口稀釋瀝青視同燃料油征收消費稅1.2元/升。
據齊魯石化勝利煉油廠生產調度科高級工程師李佳介紹,對企業(yè)來說,政策的實行有利于阻斷地煉以稀釋瀝青名義進口重質原油,地煉整體進口原油量將有所減少,有利于推高汽柴油和瀝青價格;進口輕循環(huán)油減少后,有利于緩解柴油市場分化的矛盾,柴油均價差會有所收窄?!翱傊?,有利于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huán)境,對依法合規(guī)經營的企業(yè)不啻為一個重大利好,因為上述產品的進口規(guī)模將大幅下降?!崩罴颜f。
在征收調和原料消費稅之外,核查原油配額、加強稅收監(jiān)管、加大環(huán)保督察力度等一系列真刀真槍的行動在進行。
2021年4月,國家發(fā)改委成立專項工作組,對涉及8省的55家地煉企業(yè)開展重點核查,內容包括申報進口原油使用資質過程中落后產能淘汰有無作假,有無落后產能重復計算、重復淘汰;對于2020年淘汰的17家地煉企業(yè)是否真關停、真淘汰、真退出等。核查內容還包括地煉是否合法經營,是否存在違規(guī)新建擴建改建煉油裝置,是否違反進口原油使用管理規(guī)定擅自倒賣原油等。
2021年5月,國家發(fā)改委對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中國中化、中國化工、中國兵器工業(yè)集團五家企業(yè)發(fā)出進口原油使用情況自查工作的通知,重點核查內容為進口原油代理加工情況、有無轉售行為。
在專家看來,一系列強監(jiān)管舉措意義重大。
“在國家一直以來不鼓勵成品油大量出口,把污染留在國內的政策導向之下,伴隨一系列政策頻出,可以看出國內成品油市場監(jiān)管逐漸趨嚴,手段逐步完善。”董秀成說。
“相當于拿掉了不合規(guī)的、隱性的一部分成品油供應,造成了國內成品油供應量和企業(yè)成品油出口量的減少?!崩钫窆庹f。
由此可見,連續(xù)兩年下滑的汽柴煤油出口現象背后,是國家重拳出擊對成品油市場加強監(jiān)管和規(guī)范。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研究顯示,2020年,納入官方統(tǒng)計口徑的汽柴油資源比市場實際流通的資源少9000萬噸。2021年,這一數字降到6000萬噸,包括汽油1400萬噸、柴油1600萬噸回歸官方統(tǒng)計,有效促進了國內石油市場的凈化。
根據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fā)布,2021年,我國煉油凈新增產能2520萬噸,總煉油產能達到9.1億噸。2021年,國內主營煉廠以改擴建為主,投產開建以及規(guī)劃了多項煉油轉型與結構調整項目;民營大煉化中,繼恒力石化和浙江石化投產以后,去年盛虹煉化投運,三大民營煉化的總產能達到7600萬噸,占全國煉油能力的8.3%。
一方面是主營煉廠和民營大煉化的增量和轉型,另一方面是傳統(tǒng)地方煉廠的減量和升級。
朱和表示,2021年,國內地方煉廠原油加工量出現10年來首次下降,減量達2500萬噸左右,包括汽油減少1300多萬噸、柴油減少1100多萬噸。
2500萬噸/年,與2021年全年國內煉油能力同比上年的凈增量相當,幾乎抵得上一個大型煉廠一年的原油加工量。
李振光指出:“國內煉油產能過剩的狀況有一定程度的緩解。去年,一些地煉主動關停裝置用于產能置換,如山東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客觀上起到了對落后煉油產能進行淘汰的促進作用?!?/p>
業(yè)內人士指出,從目前的國內形勢看,煉油產能雖然過剩,但真正處于世界領先、符合綠色低碳發(fā)展要求的產能比例還不高。
2015年,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布《關于進口原油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出為促進煉油行業(yè)結構調整及產業(yè)升級,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yè)可以通過淘汰落后產能換取進口原油使用配額。
◇供圖/中國石化
據筆者了解,清退落后產能的行動仍在進行中。2021年,傳統(tǒng)地方煉廠又關停三家落后企業(yè)。自2015年來,已經累計淘汰煉油產能1.2億噸。
“清退落后產能加上一些地煉企業(yè)的逃稅油被清查,導致地煉企業(yè)開工率下降。地煉開工負荷自去年年初至今,下降了約10個百分點?!崩钫窆獗硎尽?/p>
盡管地煉企業(yè)2021年的原油加工量減少了2500萬噸,但當年國內原油加工量同比卻并未出現下降。繼2020年國內原油加工量達到6.74億噸、同比增長3.0%,2021年上升至7.04億噸、同比增長4.4%。
按照以往,國內煉油能力增長,汽柴煤油產量隨之增加。但這一狀況正在被打破。
“應該注意到這是一個好的現象。2021年,像中國石化的煉油企業(yè)成品油收率不增反降,說明在煉油能力有所增加的前提下煉廠的汽柴煤等成品油產量沒有增加多少,增加的是芳烴、石腦油這些化工原料的產量。這也使近兩年國內汽柴煤油產量并未出現無序增長?!敝旌椭赋觥?/p>
淘汰、置換、成品油收率降低導致國內汽柴煤油產量減少,加上國內需求旺盛等原因,共同導致汽柴煤油的出口量下滑。
“從宏觀層面看,煉油行業(yè)再過5年或者最多10年,峰值就要過去了。所以,行業(yè)要加快轉型進程,未雨綢繆。”李振光表示。
據了解,國內煉油行業(yè)正在推進減油增化進程,成品油收率已由2020年的62.2%降至2021年的60%以下,化工輕油收率2021年升至17%,顯示了我國在煉油總產能增長的同時行業(yè)結構加速優(yōu)化。
一位大型煉化企業(yè)內部人士告訴筆者:“新建煉化一體化企業(yè)的成品油收率一般只有40%甚至更低,而傳統(tǒng)煉油企業(yè)的汽煤柴收率至少是60%。同樣是加工一噸原油,現在產出的汽煤柴油的比例可能只有以前的一半了。”
“公司成品油出口主要目的地集中在東南亞地區(qū),如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等國家,柴油通過LR2船型流向歐洲和非洲。2021年,公司汽柴煤油出口量減少,出口價格低于國內價格,效益損失?!鼻鄭u煉化發(fā)展計劃部經理穆海濤表示。
在采訪中,好幾家企業(yè)都反映了類似的情況。有企業(yè)表示,因為受國家出口政策的影響,汽柴煤油出口配額大幅度減少,這兩年公司成品油出廠減少;有企業(yè)透露,受新冠疫情和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影響,公司成品油出口產品價格低于國內市場價格,汽柴煤油出口沒有價格優(yōu)勢。還有企業(yè)表示,2020年,公司成品油出口效益不好,2021年因為出口量減少了效益反而好一些。
“國內和國際的裂解毛利是不統(tǒng)一的。在高油價持續(xù)下,國內煉廠開工率降低到了不足50%,因為當前的成品油定價方式壓縮了煉廠毛利?!币晃粯I(yè)內資深專家表示。
據他測算,國際油價在每桶118美元左右的時候,國內裂解毛利能夠達到每噸20美元左右,然而同期美灣地區(qū)裂解價差可達每噸58美元,西北歐地區(qū)的價差約為每噸40美元?!霸谶@種狀態(tài)下,對國內企業(yè)來說,出口肯定是有效益的。但實際上,一方面企業(yè)沒有配額,另一方面出口配額發(fā)放后,成品油供應增長反過來推動裂解價差走弱了?!彼f。
可見,在政策導向不支持的態(tài)度下,出口有時又無利可圖,影響了成品油企業(yè)的積極性。
此外,作為我國成品油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東南亞地區(qū)國家本身既是成品油生產國又是出口國,出口市場需求飽和導致競爭加劇,又將我國成品油生產企業(yè)置于殘酷的現實中。
據朱和介紹,韓國每年出口成品油4000多萬噸,印度出口5000萬噸左右,我國每年出口成品油約4000萬噸。但放眼整個東南亞地區(qū),一年的成品油需求量也就2億多噸。當然,除東南亞市場外,我國還同加拿大、澳大利亞和非洲一些國家開展成品油貿易。
2022年1月1日,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這個區(qū)域市場包括15個成員國、覆蓋22億人口、區(qū)域對外出口額達5.6萬億美元。由于成員國中的許多恰是我國的成品油出口國,所以專家認為影響不可忽視。
朱和表示:“這一協定生效后,將對我國煉油企業(yè)的競爭力提出挑戰(zhàn)。國內成品油生產企業(yè)要掌握和利用好RCEP生效的有利機會,做好油品供需情況調查,以便更好地開展出口工作。煉油行業(yè)也會在推進‘雙碳’目標實現的過程中,將成品油逐步回歸到以國內需求為主、適當出口為輔的局面。”
成品油出口配額近年來呈逐年下降走勢。
7月6日,商務部正式下發(fā)2022年第三批成品油出口配額,總量為500萬噸,全部為一般貿易出口方式。至此,今年年內三批累計下發(fā)成品油出口配額2250萬噸。有機構分析,今年的成品油出口配額或將全部發(fā)完。假使如此,同樣是發(fā)放三批出口配額,今年比2021年三批共3761萬噸的出口配額下降了40%。業(yè)內分析認為,今年成品油出口大幅縮減,出口轉內銷趨勢已定。
出口配額的減少,從一個側面顯示出了國家成品油出口政策的縮緊。
回顧近五年,成品油出口配額先增后減,額度下降自2020年持續(xù)至今。
2018年,商務部共下發(fā)四批成品油出口配額共計4800萬噸。在此基礎上,2019年增加出口配額至5600萬噸,2020年再度增加至近6000萬噸。2021年,國內成品油出口配額被大幅削減,較2020年大幅縮減2141萬噸,同比減少36.28%。
“原油加工生產成品油是一個高耗能高污染的過程,特別是在我國要實現‘雙碳’目標的前提下,出口大量成品油本身不是一個具有助力的渠道。從這個角度而言,國內的成品油出口配額更多是為了去短期平衡中下游的供需情況?!鼻笆鰳I(yè)內資深專家表示。
從2020年看,當年國內成品油出口配額5902.1萬噸,同比上漲5.4%。增加的出口配額主要是為了消化2020年新增大型煉化企業(yè)帶來的產能增加和緩解產能過剩,即平衡國內成品油供需。但不巧遇上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最終完成率為77.5%,同比2019年98.9%的完成率下降明顯。
◇減油增化是趨勢,也是我國成品油出口量減少的重要原因。供圖/視覺中國
“距離2030年‘碳達峰’,現在剩下不到9年的時間。從供應側來說,煉化行業(yè)要按照國家政策指引,合理控制國內成品油生產和出口,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李振光表示。
3761萬噸和2250萬噸——去年和今年迄今為止成品油出口配額持續(xù)大幅縮水,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綜合考慮全球疫情仍在持續(xù)、出口效益以及國內對成品油的市場需求狀況,出口正在成為平衡國內成品油供需的調節(jié)器。
“今年國內的煉油能力還會增加2000萬~3000萬噸。成品油出口作為國家采取的適度調控手段,今后從原油進口就是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同時給予相應的配額出口成品油調劑余缺。在調劑國內煉油生產的同時促進煉廠減油增化煉化向一體化發(fā)展。這對于促進國內落后煉能的退出是有好處的?!敝旌捅硎?。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的研究表明,中國的成品油生產主要用于國內消費,出口配額用于平衡下游的中短期供需。中國的成品油出口占成品油總產量的比例較小,從2020年的14%降至2021年的11%,2021年發(fā)放的出口配額和實際出口量分別下降了35%和12%?;葑u認為,中期內中國成品油出口配額將繼續(xù)下降,推動行業(yè)整合并控制長期碳排放。
“從規(guī)劃的角度來看,成品油出口配額可能呈逐漸下滑的趨勢?!鼻笆鰳I(yè)內資深專家說。
對于煉油企業(yè)來說,轉型當前加上“雙碳”目標的要求,促使其根據國家政策和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生產策略。
“按照習總書記‘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的指示精神,我們感覺到肩負著保障能源供應安全的責任。結合國家發(fā)展非化石能源的步伐,公司推進減油增化,加大組分轉特色產品,轉產高端化工產品,逐步減少成品油供應?!鼻鄭u煉化生產技術部生產工藝主任師簡建超表示。
“在當前市場環(huán)境下,以液化氣、丙烯、汽油、柴油以及芳烴產品為主要產品的裝置盈利能力強,對應裝置為催化裂化裝置、催化裂解裝置、連續(xù)重整裝置、芳烴裝置等。同時,生產汽油調和組分油的裝置如烷基化裝置、MTBE裝置等盈利水平較高,因此會調高負荷率?!饼R魯石化勝利煉油廠生產調度科高級工程師李佳表示。
2021年年底,中央為助力“雙碳”實現再出新政: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創(chuàng)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積極的政策信號為煉油企業(yè)轉型發(fā)展釋放出利好。對煉化企業(yè)來說,轉型迫在眉睫。
上述這些,無形中“畫地為牢”,抑制了國內汽柴煤油出口量增長的空間。
◇當國外深陷戰(zhàn)爭與疫情的泥淖的時候,我國經濟迅速恢復發(fā)展,帶動了成品油需求。 供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