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觸碰最美的語文
——名師讀本期《青年文摘》
特邀名師郝敬宏,教育部首批全國領航名師,全國優(yōu)秀語文教師,山東省特級教師,全國中語會創(chuàng)新寫作課堂教學一等獎獲得者。輔導學生參加作文大賽,多次獲得全國一等獎。
用到熟時方能巧
很多同學談起閱讀與寫作的時候,總會有這樣一個疑惑:我閱讀了不少書目,但為什么一到寫作時,總是那幾個常見的寫作素材?一談逆境,就是海倫·凱勒,一談命運的強者就是史鐵生,為什么有的同學就總能創(chuàng)新,總能寫出我曾經(jīng)讀過卻沒有用到的事例呢?
其實這個問題需要用寫作心理學來回答。在寫作心理學中,有一個三級轉(zhuǎn)化理論。第一級轉(zhuǎn)化是從“內(nèi)心感受”轉(zhuǎn)變?yōu)椤皟?nèi)心語言”,但這時我們常常找不到恰到好處的語言。這是因為,“感受”是感性的,而“內(nèi)心語言”卻主要由詞匯與語法構成,這里就涉及知識、邏輯等理性內(nèi)容。第二級轉(zhuǎn)化是從“內(nèi)心語言”轉(zhuǎn)變?yōu)椤翱陬^語言”。這時我們又會發(fā)現(xiàn),有些“內(nèi)心語言”一旦說出來就變味了。
因為口頭語言是外部表達,從“內(nèi)心語言”到“口頭語言”的轉(zhuǎn)變,是理性的進一步加強。第三級轉(zhuǎn)化就是從“口頭語言”轉(zhuǎn)化為“書面語言”,這時你必須考慮選用哪些詞,先說哪些、后說哪些,運用怎樣的手法才能把它說得形象。
這時,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內(nèi)心的感受經(jīng)過三級轉(zhuǎn)換,原先那種鮮明、直觀、活潑的感受,已經(jīng)變得索然無味了。
其實,不僅是中學生,就連偉大的作家也會有這種感受。這也是優(yōu)秀的作家總要精心錘煉語言、不斷寫作的原因,他們要用自己有限的語言去無限地接近自己內(nèi)心所想。而要想達到這一目標,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地訓練,不斷地嘗試。
說到這里,同學們可能就會明白,為什么我們閱讀過的內(nèi)容在寫作時沒有想到運用?那是因為我們讀了很多,但并沒有完成一次完整的三級轉(zhuǎn)化。因此,我們在閱讀時要養(yǎng)成好習慣:每次閱讀,讀到好的素材時,就要想一想,我可不可以用它來寫一段話,可不可以用它來論證一下自己的想法?想得多了,用得多了,這些素材自然就會在你寫作時噴涌而出。
套用本期《青年文摘》中《高考,每分鐘都是財富》文章里的一句話:“很多時候,你只需邁出一步,你的人生就會不同?!蓖瑯樱喿x后的你,只需再多一步,想一想這句話可以用在哪里,然后在下一次寫作時試著運用,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的寫作語言開始有所不同。
比如,《清華“樹洞”照亮的不只是一個人》中引用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里的話:“一個平凡而普通的人,時時都會感到被生活的波濤巨浪所淹沒。你會被淹沒嗎?除非你甘心就此沉淪!”再比如,這篇文章對這件事的評價:“人類的悲歡或許并不相通,但對奮斗的審美始終如一。”我們在論述體育之功效時,可以活用這個句子:“一個平凡而普通的人,在奔跑的路上時時感到被勞苦疲倦所淹沒,你會被淹沒嗎?除非你甘心就此沉淪!”
這些直接引用或者活用的句子就如一粒粒明珠,鑲嵌在你的寫作表達中,為你的語言增添別樣的情趣。當然,閱讀《青年文摘》,除了引用或者活用其中的美文警句之外,文章中很多感人的事跡也常常讓我們回味,如果在作文中講一講這些人的故事,自覺地把這些感人的故事充當我們作文的佐料,這是對閱讀的回報,也是對這些感動人物精神的自覺延續(xù)。
比如,《王文祿:B-Boy 的“街頭哲學”》中已經(jīng)30 多歲的王文祿,他永不服輸,結果把街舞跳成了冠軍。再比如,看似不務正業(yè)的左宗棠,堅持做好眼下的每一件事,終于厚積薄發(fā),一舉成名。
再比如,“河貍公主”初雯雯,走了一條少有人走聯(lián)盟的路,看似成功的契機來自短視頻的創(chuàng)新,但深層的原因是她對信念的堅持。當我們寫文章告訴別人要堅持的時候,是不是可以把這些鮮活的人物講述給別人聽?
當我們有意識地去嘗試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漸漸地,你也能讓自己的語言接近內(nèi)心的感受。
閱讀后嘗試運用,在運用中熟悉,在熟悉中創(chuàng)新,這就是把閱讀運用到寫作中的成功之道!
高分作文聯(lián)盟
題目:頭上有屋瓦,地上養(yǎng)著豬(豕),這便是“家”。家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個住所。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兄弟姐妹,他們都是我們的家人,有著割舍不斷的血緣關系的家人。請寫一篇文章,講述家人的故事。
我的母親
廣東省惠東縣惠東中學 朱議怡
母親生在農(nóng)家,出嫁很早,但懷我時,已經(jīng)四十多歲。在我出生之前,家里已經(jīng)有四個女孩,全家人都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在得知我又是個女孩時,母親“梨花一枝春帶雨”,大哭了一整個晚上,父親則憤怒地摔門而出。(文章開頭交代了母親苦痛人生的根源)因為沒有生男孩,父親抑郁難過,整天喝酒,常常在外面賭牌。我們姐妹做事,稍有不合他意,便會被劈頭蓋臉一頓臭罵。因此,我們在父親面前總是小心翼翼,生怕惹惱了他。家中的大事小事,父親一概不予理會,家務全由母親一個人操持。母親為了養(yǎng)活我們,整日辛苦勞作。天還沒有亮,母親已經(jīng)到了地里;天早已黑下來了,她一個人還在忙碌。
我家水稻長勢極好,禾稈被飽滿的谷粒壓彎了腰。
我們卻經(jīng)??匆娔赣H蹲在田埂上,滿面愁容,唉聲嘆氣,總是覺得自家的稻谷長得不夠好。母親經(jīng)常跑去請教鄰居,懇求傳授種植技術。我想,也許是母親的生活壓力太大了,她希望從土地里收獲更多,以支撐一家人的吃穿用度。(講述母親操持農(nóng)活,突出其巨大的心理負擔)為了供我們讀書,母親時常擠出時間外出打工。
夏日炎炎,潮濕悶熱,一間狹小的屋子里,沒有電風扇,母親在里面專心地做著塑料花。我也不知道,母親做一枝塑料花到底能掙幾分錢。為了給我們攢學費和生活費,母親總是到處找活兒干,沒日沒夜地奔波操勞。
(再次強調(diào)母親操勞)雖然子女多,而且都是女孩,但母親對我們姐妹十分疼惜。有一次,我貪玩受了傷,母親得到消息,急急忙忙從地里趕回來,背著我去了衛(wèi)生院。衛(wèi)生院的醫(yī)生說要轉(zhuǎn)到縣醫(yī)院才行,母親就又趕緊背著我跑去找車。住院辦理妥當后,因為還要回去忙家里的事情,她便將照顧我的任務交給了二姐。臨走時,她千叮嚀萬囑咐,半夜的時候,又打電話來過問我的情況。
康復回家后,我看見母親皺紋陡然增多了,人也更加憔悴了。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躲到榕樹下偷偷哭了一場。(在母親辛苦操勞的背景下,這份疼愛彌足珍貴)生活不易,母親的生活尤其不易。母親快六十歲了,她的人生有太多酸楚和苦痛,太多。(“太多”,簡單兩個字,卻蘊含了萬千心緒)作為她的女兒,我只祈盼自己快快長大,為母親分擔一點點憂愁,讓她感受到一絲絲人生的歡喜。
(聽名師+ 作家更多講解)
特邀名師劉艷軍,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惠州市首席教師。個人發(fā)表文學作品和教學論文約10萬字,散見于《南方都市報》《南方周末》《語文報》《羊城晚報》等。
問:人物文章如何寫出特色。
答:寫人物,最終還是寫故事,要多用細節(jié)來烘托人物。比如,本文寫母親的辛酸和痛楚、寬容和慈愛,之所以令人動容,就是在于細節(jié)和故事,特別是水稻情節(jié)的選取,刻畫出了一位農(nóng)村母親的茫然與苦楚。這些我們身邊的故事,很容易擊中讀者的淚點;因為,這是文化深處的傷痛和幸福。
本期特邀楊熹文抒寫家的故事。
楊熹文,青年作家,旅居新西蘭,出版勵志散文集《請尊重一個姑娘的努力》《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shù)》等多部。
問:看到這個題目,你最先想到什么?答:看到這個題目,我花時間做了一道親情數(shù)學題。上一次回國還是在2019 年,距今我已經(jīng)有790 天沒見過父母了。從22 歲到32 歲,這十年間一心遠行,未曾想過離家路上的每一步都踏在父母的惦念上。臨近中年,才恍然明白,真正的幸福,是萬里之外的星辰大海,更是一家人的三餐四季。
我說我話
設計“蒙德里安的椅子”
木材一直是人們最熟知的材料,大多數(shù)家具都是木制的。但是,2021 年年初火爆的落日燈,讓人們重新定義了燈的概念,家具材料也從木材變換出更多形式的材質(zhì)。比起家具,我更愿意稱之為“家居”——以家為中心,舒心地居住。正巧蒙德里安的畫展在日本舉行,我萌發(fā)了設計蒙德里安的椅子的思考。其實早在1919 年,立體空間設計大師里特維爾德就與蒙德里安相遇,并從蒙德里安的《紅黃藍》油畫中大受啟發(fā),設計了著名的椅子——紅藍椅。而我出于對兩位大師的尊敬與喜愛,大膽再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新的設計——蒙德里安的椅子。紅藍椅的造型全部是直線,結構非常清晰。我也延續(xù)了這個理念,用同一粗細的木條,使用承重但又纖細的木材搭建了椅子的雛形。設計初期是想要更加直觀地展現(xiàn)蒙德里安的作品,使平面的畫作呈現(xiàn)立體,使靜態(tài)的畫作變得有節(jié)奏。因此我決定將椅子的靠背轉(zhuǎn)變?yōu)槊傻吕锇泊髱煹漠嫴?。我參考了畫作《紅黃黑灰藍》,使用了和畫作同樣的三原色(紅、黃、藍)、基礎明暗色調(diào)(黑、白、灰)、基本方向(縱、橫)。材料方面,除去框架及座面的木材,經(jīng)過多方考量,我希望它可以呈現(xiàn)透光性并在視覺上讓色彩部分占據(jù)主導位置,因此最終選擇彩色透明亞克力材料作為油畫色彩方面的表現(xiàn)載體。除去紅、黃、藍、黑、灰這些是使用透光亞克力之外,白色我選用的是不透光的亞克力。最終通過一系列的色彩調(diào)整,蒙德里安的椅子令人欣喜。其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在設計。人們選擇產(chǎn)品已從“新產(chǎn)品”過渡為自己感興趣的、欣賞的,不再盲目從眾,我們感知美好的器官正在被喚醒。(河南,楊婧鳴)
當初的你我,從不曾忘記從
我們相遇開始,你讓我看到了更遼闊的世界,讓我對人的關系有了更充分的認識。坐前后桌的日子里,我是真的很開心,我沒有想到能遇見你,對于我來說這便是驚喜。你我哭過,笑過,也曾瘋過。
面對人生的困苦、前路的未知,你我也總是焦慮、迷茫,但你我又深知這不能解決問題,只能繼續(xù)前行,面對問題我要你堅強,努力生活、努力熱愛。你不曾氣餒,我也不曾放棄,我們一起笑對生活。金黃的夕陽照在你的身上,照暖你我,也照紅了你我的臉,高馬尾的背影很是唯美。
你我都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你決定不了一個人的出現(xiàn),也決定不了一個人的離開,能做的只有珍惜,珍惜不期而遇的驚喜,也接受突然的失去。與你相遇,我經(jīng)歷了許多,成長了許多。我會更加樂觀地面對生活百態(tài)。
希望你好,也希望你我都不曾忘記那段情誼,那段你我所共同走過的美好時光。謝謝遇見。(河南,家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