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
十年后,他還記得中考結(jié)束那年,父親回家探親時,進家門第三天,就嫌棄他的憊懶、柔弱、優(yōu)柔寡斷與吃飯慢,決定帶他去騎行川藏線。
身為軍人,父親說干就干,立刻買了一輛新的山地車、折疊式帳篷、迷你壓力鍋,還有沖鋒衣之類的,馬上帶他進行適應(yīng)性訓練,每天騎行50公里。
當時,他很不樂意父親這般不容分說地干預(yù)他的生活,中考好不容易結(jié)束了,不是應(yīng)該躺在沙發(fā)上緊握游戲手柄嗎?一個時常在兒子的生活中缺席的男人,憑啥對他的性情與吃飯速度指手畫腳?他好幾天幻想著自己在父親面前爆發(fā)并摔門而去,然而,不知為什么,一到父親那張黑紅的國字臉面前,他就像新兵見到連長,滿腹的委屈與憤懣都咽了回去。
母親看著不忍,在廚房里小聲爭辯,說兒子還沒有完全發(fā)育好,他身體瘦高,穿著沖鋒衣頂風上坡時,像一只翼裝大鳥,“你就不擔心他路上生病嗎?”
父親淡淡地說:“我唯一的兒子,我有數(shù)。聽著,我不想他長大后經(jīng)不起磋磨,這會害了未來的媳婦?!?/p>
母親不聲響了,只是給父親的行囊中硬塞了十幾條巧克力和6支防曬霜。
十年以后,在那場砥礪風雨和暴曬的騎行中,父子間起過什么爭執(zhí),他已經(jīng)忘了。他記得的,是父親滿是老繭的大手,一手死死地摁住他的腦瓜,一手幫他涂防曬霜的場景;是父親把方便面底下臥著的茶葉蛋,硬塞到他碗里的場景;是高原上的冰雹雨降臨時,父親不容分說把唯一的不銹鋼臉盆頂在他頭上的場景;是父親站在高坡上,朝坡下倒臥不起的他怒目而視的場景……是的,他是怎么撐下來的,這318國道上煉獄般的25天?可能,支撐他的,是父親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的些許輕蔑與失望吧,父親跟沿途的修車鋪老板、小飯館伙計、小旅館老板表達了同一個意思:“這小子,百無一用是書生,老劉家的精神氣,到他這一輩,恐怕要斷。我這一趟拉他出來,就是想練一練他的精神氣?!?/p>
他一直不服父親給他貼的標簽:書生怎么就百無一用了?老劉家的精神氣,為什么由你說了算,而不是由我說了算?等著吧,總有一天,我的筋骨會結(jié)實,我的目光會銳利,我會修山地車,會在強風中搭帳篷,會看北斗七星尋找方向,會在曠野上點燃篝火,我將會比你更耐壓、更有眼光。我等著,等你老了,看你會不會像今天這樣自以為是、剛愎自用。
為此,他在騎行的后半段路上目光如炬,沉默是金,連父親給他挑破腳上的水皰,并給膝頭敷上膏藥時,他都咬著牙一聲不吭。他看到,父親臉上深不見底的威嚴裂開了口子,一絲戰(zhàn)栗掠過他的腮幫肌肉。就在他在心里舉拳怒吼“不要你心疼”時,那條口子已經(jīng)合攏,父親掉頭而去,絲毫不帶感情地說:“熄燈睡覺,明天6點半開始騎行,要躲過下午3點以后的雷暴?!?/p>
他最終和他滄桑滿面的自行車,一同見到了布達拉宮。仰望那聳立在高天薄云之下的神圣殿堂,一塵不染的白色樓宇中簇擁著肅穆的深紅樓宇,只一瞬間,他的眼淚就流了一臉。他意識到,他的少年時代提前結(jié)束了,而這一切,都是拜父親所賜,他不知道應(yīng)該感激他,還是怨恨他。
十年后,他成為一名博士生,在大學的高分子實驗室里,師兄弟們一邊做著對比實驗,一邊聊起“父親的課堂”。他發(fā)現(xiàn),大部分都市男生都在成長的某一刻,受到父親毫不留情的敲打。
有人被要求在天寒地凍的天氣里觀鳥,寫觀鳥日記,畫清楚每只鳥脖頸上的毛和尾翼上的漸層變色,分辨這些鳥極為相似的叫聲,直到在樹梢與崖壁上發(fā)現(xiàn)它們不同的筑巢地。
有人被要求自己組裝家具,父親指導(dǎo)他看說明書,剛裝好書柜的外框架,就把沖擊鉆、膨脹螺絲和工具箱一股腦兒交給了他,父親出門長跑去了。他打電話給叔叔、舅舅,所有的人都深表為難,因為,誰也不能阻擋一個男人“不是把兒子培養(yǎng)成國王,就得培養(yǎng)成匠人”的決心。
有人被要求冬泳,哆哆嗦嗦不敢下水,就被父親所在的“老男人冬泳隊”鼓掌群嘲;而為了耐寒訓練,他還被父親強押著,用一大把雪猛搓四肢,直到皮膚下面的血火辣辣地熱起來。
有人被要求一個人坐27小時的綠皮車去大學報到,帶著兩個28寸的大箱子和一捆被子,父親在火車只停靠兩分鐘的車站上,把自己的遮陽帽往兒子頭上一扣,就掉頭而去。
還有人在假期被要求每隔一天值一次夜班,獨自陪護病重的爺爺,在深夜,每過一小時,就要起床探看吸氧面罩后面的爺爺是否有異樣,是否需要喝水或咳痰。他必須學會為吊著水的爺爺穿脫衣服、擦拭身體、按摩翻身,查看有沒有褥瘡。父親教給他護理手法,教給他與護士和值班醫(yī)生打交道的方式,教給他直面生死的勇氣。
可能,相比母親那種柔軟包容的管教方式,父親的教育都是有點硌人的,可到了男生成年后,回過頭來看,這種嚴厲的課堂,卻是為他們結(jié)結(jié)實實補了一次鈣,讓他們從精神上到身體上,都強健了起來。
(李金鋒摘自2021年12月19日《寶安日報》,一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