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相蓉,王昌偉,姜亦松,崔修鑫,萬婷,劉遠,李鶴林,張舒暢,何潔
(1.大連海洋大學海洋科技與環(huán)境學院遼寧省高校近岸海洋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遼寧 大連 116023;2.遼寧省海洋生物資源恢復與生境修復重點實驗室,遼寧 大連 116023)
濕地形成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1]。濕地保護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2]。作為“地球之腎”,濕地在涵養(yǎng)水源、凈化水質、蓄洪抗旱、調節(jié)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3]。作為遼河口濕地先鋒植物的翅堿蓬群落遍布78公里海岸線,總面積近6000公頃,2004年被列入國際濕地保護名錄[4],然而近年來雙臺子河口兩岸灘涂的翅堿蓬面積急劇減少,有顯著退化的趨勢[5-6]。
氮、磷是植物體內最基本的營養(yǎng)元素,以多種形式參與植物的生長發(fā)育以及各種代謝過程,N、P彼此獨立又相互影響,在植物的群落組成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與功能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7-8]。陶韋等[9]認為:氮沉降增加促進了翅堿蓬積累磷,但積累相對較慢,翅堿蓬的生長情況可能受氮的限制作用。馬寧[10]發(fā)現,在植物生長季時,植物對N、P需求量大,促進了N、P元素釋放和吸收的波動變化。而環(huán)境中的鹽度因子對翅堿蓬的生長也有很大影響。馬林娜[11]的研究表明水域鹽度對翅堿蓬具有生理上的調控作用,但鹽度過高會導致翅堿蓬細胞內滲透壓失衡,從而抑制其生長。陳文翰[12]研究了鹽脅迫情況下翅堿蓬種子的發(fā)育情況,結果表明鹽脅迫情況下翅堿蓬種子的發(fā)芽數降低,且發(fā)芽種子中的幼苗滲透調節(jié)物質升高。綜上,鹽度、氮含量和磷含量對植物的生長有著重要作用。
本文以翅堿蓬(Suaeda heteroptera)為研究對象,采用正交試驗的方法,探究在不同水平的鹽度,氮含量和磷含量的正交條件下翅堿蓬的生長情況,通過測定試驗條件下翅堿蓬種子的發(fā)芽數以及幼苗的氮磷含量,葉綠素含量和相關生長指標,進行方差分析和顯著性分析,探明影響翅堿蓬生長的主要因子,為探討翅堿蓬退化原因提供一定依據,也為翅堿蓬種群修復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721型分光光度計(上海菁華科技儀器有限公司);vario PYRO cube元素分析儀(德國Elementar公司);LWY84B控溫式遠紅外消煮爐(四平電子技術研究所)。黑色的翅堿蓬種子購于遼寧省盤錦市紅海灘(40°55'24.54″N,121°46'53.16″E),土壤取自于大 連 市 黑 石 礁 海 灘(38°87'29.93″N,121°56'41.92″E),配制不同鹽度梯度海水的母液取自大連市黑石礁黃海沙濾海水。
1.2.1 正交試驗設計
采用盆栽方法,設計正交試驗。鹽度因子為A,氮添加因子為B,磷添加因子為C。其中氮用的是硝酸銨,磷用的是磷酸二氫鉀。試驗中各因子量的設計見表1。試驗采用同水平正交表,記L9(33),各試驗組因子設計及其試驗號見表2,根據設定序號準備各試驗土壤,進行翅堿蓬培育。
表1 試驗因子水平的設定Tab.1 Setting of test factors and levels
表2 正交試驗設計Tab.2 The design of the orthogonal test
1.2.2 翅堿蓬種子的培植
翅堿蓬的培植方式按照正交土培試驗,每組試驗配好土壤1 kg,播種前先將翅堿蓬種子用純水浸泡一天讓其吸收水分,再進行播種,在種植15天后記錄發(fā)芽情況。
1.2.3 樣品預處理
播種40天時將采集的完整翅堿蓬樣品用純水洗凈,用吸水紙吸干表面水漬,分別測量其苗高,鮮重。而后于70℃烘箱烘干至恒重,研磨,裝于棕色瓶。
1.2.4 樣品的測定
(1)葉綠素[13]含量的測定:采用分光光度計法(GB/T22182-2008)測定。
(2)翅堿蓬全氮的測定:稱取預處理好的植物干樣2 mg于元素分析儀上測得翅堿蓬體內的全氮含量。
(3)翅堿蓬全磷[14]的測定:采用H2SO4-H2O2消解—鉬銻抗比色法(NY/T 2421-2013)測定。
利用Excel 2010進行數據處理,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軟件分析數據,使用三因素方差法對試驗結果進行顯著性分析。
在播種后的第15天進行翅堿蓬種子發(fā)芽數的測定,在播種第40天后進行植物相關生長指標的測定,如表3所示。
表3 翅堿蓬在試驗條件下的發(fā)芽數及生長生理指標Tab.3 Germination rate and growth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S.heteroptera under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2.1.1 鹽度、氮磷含量對翅堿蓬種子發(fā)芽數的影響
從表4可知,鹽度因子在翅堿蓬種子發(fā)芽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P<0.05),土壤的氮和磷含量因子對翅堿蓬種子發(fā)芽的作用不顯著(P>0.05)。隨著鹽度的增加,翅堿蓬種子的發(fā)芽數逐漸降低,在氮添加量為245.00 mg·kg-1的試驗組中發(fā)芽數達到了最大值,在磷添加量為6.31 mg·kg-1的試驗組中發(fā)芽數達到最大值。本次試驗適宜翅堿蓬種子發(fā)芽的組合為A1B2C3試驗組。
表4 各試驗因子對翅堿蓬種子發(fā)芽數的顯著性情況Tab.4 Significance of test factors on seed germination rate of S.heteroptera
2.1.2 鹽度、氮磷含量對翅堿蓬苗高的影響
從表5可知,鹽度因子和氮含量因子對翅堿蓬苗高的影響顯著(P<0.05),磷含量因子對翅堿蓬苗高的影響不顯著(P>0.05)。隨著鹽度的增加,翅堿蓬的苗高逐漸降低;隨著土壤氮含量的增加,翅堿蓬的苗高逐漸增高;隨著土壤磷含量的升高,翅堿蓬的苗高呈先降低后增加的生長趨勢。本次試驗適宜翅堿蓬苗高生長的組合為A1B3C2試驗組。
表5 各試驗因子對翅堿蓬幼芽苗高的顯著性情況Tab.5 Significance of experimental factors on height growth of young buds and seedlings of S.heteroptera
2.1.3 鹽度、氮磷含量對翅堿蓬苗重的影響
從表6可知,鹽度因子對翅堿蓬苗重的影響顯著(P<0.05),氮和磷含量因子對翅堿蓬苗重的影響不顯著(P>0.05)。當鹽度為0時翅堿蓬的苗重最大,隨著鹽度的增加翅堿蓬的苗重逐漸降低;隨著氮含量的增加,翅堿蓬苗重逐漸升高,且這種趨勢不隨土壤鹽度的增加而改變;隨著磷含量的增加,翅堿蓬苗重呈現先降低后升高的趨勢。本次試驗適宜翅堿蓬苗重生長的組合為A1B3C3試驗組。
表6 各試驗因子對翅堿蓬苗重的顯著性情況Tab.6 Significance of various experimental factors on the weight of young buds and seedlings of S.heteroptera
2.1.4 鹽度、氮磷含量對翅堿蓬葉綠素積累的影響
從表7可知,鹽度因子和氮含量因子對翅堿蓬葉綠素積累影響顯著(P<0.05),磷含量因子對翅堿蓬葉綠素的積累影響不顯著(P>0.05)。隨著鹽度的增加,翅堿蓬的葉綠素含量逐漸降低。在鹽度為0時,葉綠素含量達到最大值(0.30±0.04)mg·g-1;在鹽度為12‰時,葉綠素含量達到最小值(0.11±0.01)mg·g-1。隨著氮含量的增加,翅堿蓬的葉綠素含量升高。本次試驗適宜翅堿蓬葉綠素積累的組合為A1B3C3試驗組。
表7 各試驗因子對翅堿蓬葉綠素含量的顯著性情況Tab.7 Significance of test factors on chlorophyll contents of S.heteroptera
2.1.5 鹽度、氮磷含量對翅堿蓬吸收土壤氮的影響
從表8可知,鹽度因子和氮含量因子對翅堿蓬吸收土壤氮的影響顯著(P<0.05),磷含量因子對翅堿蓬吸收土壤氮影響不顯著(P>0.05)。隨著鹽度的增加,翅堿蓬體內的氮含量逐漸減少。當鹽度為0時翅堿蓬體內的氮含量達到了最大值(48.31±0.12)mg·g-1;在鹽度為12‰時,翅堿蓬體內的氮含量達到了最小值(25.98±0.20)mg·g-1。隨著土壤氮含量的增加,翅堿蓬體內的氮含量小幅升高;隨著土壤磷含量的增加,翅堿蓬體內的氮含量變化不明顯。本次試驗適宜翅堿蓬吸收氮的組合為A1B3C3試驗組。
表8 各試驗因子對翅堿蓬體內氮吸收量的顯著性情況Tab.8 Significance of various test factors on nitrogen absorption in S.heteroptera
2.1.6 鹽度、氮磷含量對翅堿蓬吸收土壤磷的影響
從表9可知,鹽度因子和氮含量因子對翅堿蓬體內磷含量的積累有顯著影響(P<0.05),磷含量因子對翅堿蓬吸收磷的影響不顯著(P>0.05)。隨著鹽度的增加,翅堿蓬體內磷含量逐漸減少。在鹽度為0時翅堿蓬體內的磷含量達到了最大值(5.36±0.07)mg·g-1;在鹽度為12‰時翅堿蓬體內的磷含量達到了最小值(3.01±0.15)mg·g-1。隨著土壤氮含量的增加,翅堿蓬體內的磷含量逐漸增高。本次試驗適宜翅堿蓬吸收磷的組合為A1B3C3試驗組。
表9 各試驗因子對翅堿蓬體內磷積累量的顯著性情況Tab.9 Significance of various test factors on phosphorus accumulation in S.heteroptera
鹽度是影響翅堿蓬種子發(fā)芽的最主要因子。鹽度的增加,會降低種子的發(fā)芽數[15-16],這可能是因為鹽分抑制了植物體內可溶性蛋白和糖類的合成[17-18]。種子的萌發(fā)還與水分的吸收有關,翅堿蓬在不同的水鹽平衡條件下,滲透調節(jié)物質和相對含水量會發(fā)生變化[19]。高鹽分條件下,缺少水分會使翅堿蓬種子的發(fā)芽數降低[20]。
鹽度和氮含量是影響翅堿蓬苗高的主要因子,但起相反作用。宋紅麗研究認為,增加氮含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鹽分對翅堿蓬的毒害作用[16]。翅堿蓬會通過調節(jié)環(huán)境中和自身體內生物量的分配以適應高鹽脅迫環(huán)境[20]。林磊等[21]通過對木荷(Schima superbaGardn.et Champ.)的研究發(fā)現,在高鹽脅迫下,較少的磷也可促進木荷的生長。
鹽度是影響翅堿蓬苗重的最主要因子。土壤鹽分會抑制植物苗重,這與趙肖依、李俊貞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一致[22-23]。氮含量因子對翅堿蓬苗重影響大于磷含量因子,可能是因為翅堿蓬對氮的需求量高,氮元素參與翅堿蓬生長的代謝過程多,磷元素則相對較少。有研究表明,氨態(tài)氮的增加會促進植物根系對土壤中鉀離子的吸收,而鉀離子則參與了許多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酶的合成[24]。
鹽度和氮含量是影響翅堿蓬葉綠素積累的主要因子。顏色變化研究表明,植物葉片的葉綠素含量與NaCl濃度呈負相關關系[25]。鹽度的增加抑制了翅堿蓬對氮和磷的吸收,從而影響到植物的光合作用[26];氮含量同樣影響葉綠素合成,范志強[27]的研究證明了這一點。這是因為氮含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鹽分對植物的毒害作用,使得植物解抑進行光合作用[28],調節(jié)葉綠素含量也是翅堿蓬應對高鹽環(huán)境的機制之一[29],短時間內翅堿蓬可以通過自身的應激反應來抵抗逆境[30]。
鹽度和氮含量是影響翅堿蓬吸收氮和磷的主要因子,鹽度的增加會抑制翅堿蓬吸收土壤中的氮和磷,但增加土壤的氮濃度,植物體內的氮和磷含量會上升。土壤營養(yǎng)元素與鹽沼植被生長之間的關系,已有大量的監(jiān)測和研究成果[31-32]。在高鹽壞境下,翅堿蓬出現嚴重的肉質化[33],其生長器官和功能也出現明顯的變化,而氮含量的增加可緩解翅堿蓬受鹽分的毒害作用,從而增強植物的相關生理活性,這是植物面對逆境時的一種自我進化作用。植物吸收氮的量大于磷的量[34],土壤中高濃度的氮磷配比對堿蓬生長具有明顯促進作用[35]。
(1)鹽度因子是影響翅堿蓬生長的關鍵因子,低鹽環(huán)境有利于翅堿蓬生長。增加的鹽分會抑制翅堿蓬吸收土壤中的氮和磷,但高氮環(huán)境能減少此種抑制作用。
(2)氮含量因子是影響翅堿蓬生長的重要因子,氮含量的增加促進翅堿蓬的生長,高氮低磷的配比可以有效減緩鹽分脅迫對植物的危害。
(3)磷含量因子對翅堿蓬生長的影響不顯著,土壤中的氮會促進翅堿蓬吸收磷。與氮相比,翅堿蓬對磷的需求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