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柏健
要點提煉
如圖1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在實驗中需要注意以下4點:
(1)器材選擇:實驗中為了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實驗時應(yīng)選擇茶色玻璃板來代替平面鏡;實驗時為了比較像與物體的大小關(guān)系,應(yīng)選擇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實驗時需要利用刻度尺測量兩支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這是為了比較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是否相等。
(2)實驗過程:為便于觀察,實驗最好在稍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實驗時玻璃板與桌面一定要垂直放置,否則在水平面上將無法找到像的位置(像呈現(xiàn)在蠟燭B的上方或下方);由于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玻璃板的兩個表面都分別能成像,因此實驗中應(yīng)選擇薄一點的玻璃板。
(3)數(shù)據(jù)處理:實驗時,在利用刻度尺分別測量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關(guān)系時,可以利用刻度尺進行測量,也可以將紙沿鏡面所在位置對折,判斷像與物兩點是否對應(yīng)重合(俯視圖如圖2),也可以直接在方格紙上判斷像與物的位置關(guān)系;蠟燭A遠離時,像的大小不變(看起來變小的原因是距離變大,視角變小);移去蠟燭B,并在其位置放一光屏,觀察到光屏上沒有像,可判斷平面鏡所成的像為虛像。
(4)實驗方法:等效替代法、比較法和歸納法。本實驗需重復(fù)多次,目的是尋找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即:虛像、等大、等距、垂直(對稱)。
拓展提升
平面鏡所成的虛像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光屏接收,這是因為虛像是光經(jīng)過平面鏡反射后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形成的,而實像是實際光線相交形成的,這是實像與虛像的本質(zhì)區(qū)別。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在探究光的反射實驗時,如圖3所示,需要注意以下4點:
(1)需要將可繞ON轉(zhuǎn)動的白色硬紙板與水平桌面上的平面鏡垂直放置,這里白色硬紙板的作用:顯示光的傳播路徑,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顯示反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
(2)將硬紙板(即光屏)繞ON向前或向后旋轉(zhuǎn)一定角度,將無法觀察到反射光線(實際上反射光線還在原來的位置),這樣可驗證三線是否共面。
(3)讓光線逆著原反射光線入射到鏡面上,可觀察到此時反射光線會逆著原入射光線的方向射出,這可證明光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4)光的反射定律:三線共面,兩線分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探究應(yīng)用
例 (2022·江蘇·衡陽)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如圖4,桌面上鋪一張大紙,紙上豎立一塊玻璃板作為平面鏡。沿著玻璃板在紙上畫一條直線表示平面鏡的位置。把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與A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B,豎立著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它看上去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個位置就是蠟燭A的像的位置。在紙上記下這兩個位置,實驗時注意觀察蠟燭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移動點燃的蠟燭,重做實驗。
(1)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 ___________(選填“較亮”或“較暗”)環(huán)境中進行。
(2)除了圖4中提供的器材外,實驗中還需要一種測量工具是___________ 。
(3)把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與A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B,豎立著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它看上去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做既確定了像的位置,又驗證了像與物的 ___________ 關(guān)系。
(4)將蠟燭A逐漸靠近玻璃板時,它的像的大小 ___________ (選填“變大”或“不變”或“變小”)。
(5)移去蠟燭B,在其位置豎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A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___________ (選填“虛”或“實”)像。
(6)拓展: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過程中,選擇四個字母模型分別豎直放置在玻璃板前,用于探究像與物左右位置的關(guān)系,最好選用()。
答案:(1)較暗 (2)刻度尺 (3)大小 (4)不變 (5)虛 (6)A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陳兆民中學(xué))
初中生學(xué)習(xí)指導(dǎo)·提升版202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