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延
任何體育項目要在更廣的范圍內(nèi)傳播,除了必要的媒體報道,賽事的直播是必不可少的。短短三十年里,隨著科技尤其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迅速發(fā)展,羽毛球賽事從“口中讀”成為了“眼里看”。上世紀90年代,觀眾如果無法親臨現(xiàn)場觀賽,那只能在報紙雜志、電視報道或收音機中獲取資訊;隨后,電視轉播成為主流,直播成為了體育界的時髦詞;過去十年,網(wǎng)絡轉播加入陣營,“版權”二字又成為不同平臺間的新風尚。
單是今年,國內(nèi)獲得授權轉播世界羽聯(lián)賽事的就有近十家。不同的平臺有著自身不同的特點,而網(wǎng)絡轉播也因其及時性和互動性,催生了更多比賽主播、解說、主持等相關工作。雖然很多平臺都會邀請有專業(yè)背景的球員作為解說嘉賓,但在更多場次尤其是重要性沒那么高的比賽中,普通的“素人解說”還是占多數(shù)。
網(wǎng)絡轉播帶來更方便、更多途徑的觀賽體驗,有更強的互動性和更多的獨特性。年末之際,賽事即將落幕,這一期,我們邀請到了幾位頗具特點的主播解說員,來聊聊這個新鮮卻燙手的話題。
筆者作為羽毛球?qū)m椨浾撸ぷ鲀?nèi)容都圍繞著羽毛球,在對項目和球員的熟悉和了解程度上有一點小優(yōu)勢。換句話說,就只能說說羽毛球!
跟我不一樣的是,大部分解說員都是綜合性的。比如鴻昆老師會參與排球、網(wǎng)球、花滑等項目的解說;老姜老師在當主播之前是一名電腦媒體記者;威全老師同時解說籃球、排球、足球,甚至還解說機器人格斗。
在個人印象里,提起“解說”一詞,最先聯(lián)想到的就是充滿激情的足球項目。像足球、籃球、排球這些大球項目的發(fā)展更早、范圍更大,它們亦最先給體育解說這一職業(yè)界定了一套標準。不過,羽毛球作為隔網(wǎng)對抗的小球項目,它的特點會為項目的解說風格劃定了一些界限,比如說是要更講求節(jié)奏,更注重戰(zhàn)術,話術也會更加理性和簡潔。
今年才參與羽毛球解說的威全對此深有感觸,因為他的其他經(jīng)歷給了他足夠的對比。今年年初的亞洲團體錦標賽是威全的羽毛球解說首秀。當時,對他來說最困難的,不是需要花費時間精力去了解羽毛球背景知識,也不是對解說節(jié)奏的把控,而是對球員的技術和戰(zhàn)術即時“翻譯”為自己的言辭。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和努力后,威全對他熟悉的籃球和新鮮的羽毛球項目有了一個強烈的認知對比:“籃球比賽,我們可能傾向于過程的描述,每個人的名字、傳球的方向、動作等我們都會一一描述。但羽毛球不一樣,回合里我們一般不會給予那種熱鬧的感覺,而是多數(shù)選擇沉默,或者用一兩個詞來簡單形容,其實就是留給觀眾欣賞。一個死球之后,我們才會總結和評價這個回合?!?/p>
不過,籃球解說的烙印在威全的羽毛球解說中還是有所顯露的。比如,在回合間的簡潔描述中,威全還是會用帶有烘托效果的辭藻去反映這個回合內(nèi)跌宕起伏的氛圍。“要有羽毛球的特點,但還是會有一些個人原來的特色,我在尋求著一個平衡點?!蓖f。
評論區(qū)是網(wǎng)絡直播逃不過的一個重點環(huán)節(jié),簡單且互動性強,這不僅能拉近主播和球迷的距離,也能給球迷間的討論提供空間。每個項目都會有理性、專業(yè)、文明的觀眾,也會有個人感情色彩強烈、言辭激烈的觀眾,稍不控制就會造成評論區(qū)的“互掐”、“互罵”。有時候,球員的表現(xiàn)失誤、輸球,或是評論員的口誤、風格不被喜歡等,都會成為被指責甚至謾罵的源頭。
要做好解說的工作,還得要在評論區(qū)的歷練當中練就一身好本領。
在鴻昆看來,羽毛球直播的評論區(qū)中還是有很多理性和專業(yè)的球迷的,這會給主播本身提供修正和進步的動力。不過,他坦言剛開始解說的時候,情緒確實會受到彈幕的影響,特別是一些純粹根據(jù)個人喜好的無故批評和謾罵,他有時候甚至會懟回去。久而久之,他亦變得有經(jīng)驗了,對一些無理由的彈幕可以做到“選擇性失明”。看到批評的彈幕,他也會理智地想想是否真的存在問題,但前提是保持自己的情緒穩(wěn)定。
“咱中國的羽毛球愛好者既專業(yè)又熱情,他們追球星,也追裝備,很多觀眾對球員或裝備的了解比我們還多,所以我們也要與時俱進,多學多聽?!崩辖f。老姜本身也是一名資深的羽毛球愛好者,打羽毛球很多年,也形成了一定特點的解說風格,也經(jīng)歷過爭議。不過在他看來,業(yè)內(nèi)人士盡管專業(yè),如蔡,也會惹來無理的批評。經(jīng)歷得多了,他也逐漸悟到了不能跟觀眾過分計較,更需要的是理智審視自己的解說是否得當。
作為最近入門的羽毛球解說,威全頭頂新人光環(huán),對彈幕的重視程度自然更高。不過,有其他大球項目解說經(jīng)驗做支撐的他,入門時就能做到不被評論影響太多情緒。如果一定要影響,那就是因正向的評論而感到愉快,更加投入。在他看來,解說是一個服務觀眾的過程,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就像海底撈也經(jīng)常被詬病“過度服務”,但亦會有很多人喜歡這種一站式的熱情招待。
“我覺得很多人都是容易提出批評,而贊美卻相對較少。就是你覺得ok的時候會選擇沉默,專心享受;但如果覺得不滿意的時候,就更有動力說出來。所以我們心里要暗示自己,喜歡的觀眾可能只是在沉默。之前說籃球的時候,就遇到過有新人主播因為太在意彈幕而心態(tài)崩了,甚至可以改變風格,最后成了四不像。就我個人而言,我接受批評,會主動改進,但也會堅持我富有激情和幽默的風格?!蓖f。
對比起其他球類,羽毛球項目的轉播在國內(nèi)遠遠未達到成熟的階段,但很多平臺都在近年做出很多的探索。比如中國羽協(xié)今年斥資購買世界羽聯(lián)巡回賽版權,免費供系統(tǒng)會員收看;優(yōu)酷體育就在今年世錦賽期間邀請到名將林丹獻出解說首秀??梢灶A見,未來幾年的羽毛球直播一定會有更長足的發(fā)展。
談到羽毛球直播能如何更新和發(fā)展時,解說員作為平臺的參與者和使用者,很有發(fā)言權,特別是在將信息轉化為語言的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比如說,讓轉播角度可以更多元化,給觀眾更多視角的選擇。其中,威全老師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想法,那就是對于球速極快、重量十足的殺球,以后能否從類似于鷹眼角度的3D技術模擬該殺球向觀眾襲來的畫面。如果畫面質(zhì)量過關,那會是相當有沖擊力的。老姜亦特別提到,這方面的市場管理應該得到加強,版權保護是這個行業(yè)目前遇到的比較大的難題。
筆者從2018年全國比賽時客串解說,近年也在不同的平臺跟觀眾分享過不同的羽毛球比賽?;谧约褐恍凶咴谟鹈蝾I域,和很多球員相熟、專而不廣的特點,我給自己的定位是分享故事,陪伴觀賽。沒有一個主播解說能夠符合所有人的觀賽口味,“不夠?qū)I(yè)”這個詞出現(xiàn)在我解說時的評論區(qū)很多次,但我同樣看到過很多次大家的表揚和肯定。
我們了解國羽隊員背后的故事和一路的起伏,所以當看到他們因輸球或表現(xiàn)不好而被評論區(qū)“聲討”時,憤怒的情緒比自己被罵還要反應過激。這時不妨自己調(diào)節(jié)一下情緒,默默選擇給他們發(fā)去一句加油,待下次贏回來就是最好的反擊。
說起觀賽情緒,競技體育的輸贏依然是最為重要的,但同時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問題:觀賽究竟是觀看比賽回合還是留意比賽結果。對于這個問題,不同的觀眾有不同的取舍。但解說參與了比賽轉播的全過程,對我們來說,過程遠遠比結果重要。
站在解說員的角度,應該鼓勵球員,發(fā)掘比賽中每一個精彩的瞬間,而不應過分區(qū)分這是中國隊的精彩還是對手的神勇??吹奖荣愡^程中精彩的回合,領略羽毛球技戰(zhàn)術的魅力,遠遠比單純看一個輸贏、單純希望中國隊只許勝不許輸來得要精彩。在這一點上,解說中國隊的比賽會更加“有風險”,因為他們的輸贏直接牽動著觀眾的神經(jīng),有時候就會出現(xiàn)國羽球員的輸贏直接導致解說當時在評論區(qū)的風評。中國隊輸了比賽,有些觀眾會矛頭直指解說,發(fā)泄幾句;而有時解說試著點評幾句時,又會被維護球員的球迷指責。所以尺度還是最重要的。
在筆者看來,解說在分享比賽的同時,還要試著引導更多觀眾理性觀賽,提升觀賽能力。大部分觀眾的專業(yè)知識、對項目、比賽和球員的了解并不深,這是需要解說補充的空白。還要合理引導觀眾去看到分數(shù)和勝負之外的東西,比如看到球員和以前對比是否有進步,判斷一場輸球是技不如人,還是發(fā)揮不佳、狀態(tài)不好,抑或還有其他原因,等等。
觀眾朋友抽出時間觀賽肯定不是為了受氣,看到贏球固然值得高興,但輸球也實在不必動氣。對待比賽輸贏,無論是解說員還是觀眾都應理性對待,理性分析,并非所有贏球都值得一味叫好,并非所有輸球都一無是處,這是需要我們一起去成長和練就的能力。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羽毛球轉播的發(fā)展應該給予觀眾更多的觀賽體驗和討論空間,很多想法和觀點都無分對錯,只是角度問題。既無需過分指責對于輸贏重于過程的觀點,亦不可一味地偏袒一方球員。但需要記住,一切都要建立在文明和善良的言辭上。
比賽直播既涉及體育產(chǎn)業(yè),也關乎運動員,這是推動羽毛球發(fā)展極好的平臺。它在進步著,發(fā)展著,也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希望參與進來的所有人,包括平臺、解說、觀眾,都能多一分熱情,少一絲消極,多一點鼓勵,少一句謾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