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用一首《憶江南》,在華夏人文版圖上,定格了江南恬靜秀美、清奇瑰麗的詩意之美。人們印象中的江南是小橋、流水、人家的婉約江南,是杏花春雨、白墻青瓦的意境。去哪里尋找江南?詩詞歌賦中有韻味十足的江南,吳儂軟語中是喃喃細語的江南,一處處景點、一條條街巷中,有歷經(jīng)時光的江南……
江南是唯美的,也是和諧寧靜的,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江南的模樣,存在于記憶最深處。
(編輯/向煜)
在我眼中,江南的代表是拙政園。拙政園是從明朝流傳下來的,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亭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濃的江南特色。
拙政園可真大!看著地圖,在腦海里已經(jīng)有了如詩如畫的景象。
一進景區(qū),放眼望去,只見亭臺樓閣,潺潺流水,水中的魚兒在自由地玩耍,流水清澈見底。在平靜的河面上,也有著幾座和船一樣的建筑,里面有著精美的紅木家具,工藝精湛,帶著濃厚的蘇州文化底蘊。
接著走過去是后院,里面有著一些名貴的奇松,它們形態(tài)各異,品種也各不相同,有黑松,樹皮是黑灰色的很粗糙,“年齡”都在50歲以上。還有五針松,它腳踩大地站得筆直,在微風吹拂中英姿颯爽。園里還有一些盆栽的松樹,棵棵奇形怪狀,給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再回過頭,走進另一條小路 ,是用小樹干和樹枝筑成的,走在上面別有一番情趣。
在拙政園里的短短兩個多小時,我領(lǐng)略到了江南的部分色彩?,F(xiàn)在的江南是發(fā)達的,是魚米之鄉(xiāng),更是一個有文化魅力的地方。她依然有著古代的文化見證,是千年不敗的古城。
我眼中的江南永是古城。
相城區(qū)春申中學初一(12)班 沈秉旭
指導老師:曹燕紅
“俯水枕石游魚出聽;臨流枕石化蝶忘機。”蘇州,這方清新雅致的天地,曾吸引多少文人墨客留下筆跡。對一個蘇州人來說,蘇州的每一個地方,都有說不完的意境。
蘇州最有名的,當屬園林?!熬邮扛咣櫤翁帉ぃ尤怀鞘杏猩搅??!碧K州園林被稱為“城市山林”,一堵白墻,隔開城市的喧囂和園林的幽靜。玲瓏剔透,精美細致,每一處都是極致的刻畫。蘇州園林最高妙之處,在于它的迂回曲折,沒有盡頭,如果你認為前面沒有路了,那兒準有一扇門或窗等著你,推開,又是一番煥然一新的景象。
園林中的植物亦是十分雅致的。微風拂過,菡萏和著風聲淺唱低吟,不蔓不枝,亭亭凈植。根根翠竹,堅毅地挺立在園林的某個角落,盎然的墨綠,古樸而又清新,給這份清幽增添不少情趣。
蘇州園林細膩、靈動,而雨中的蘇州更別有一番景致。
空氣中氤氳著薄霧,霧似的雨,雨似的霧,絲絲縷縷纏綿著這座古城。漫步在這波光瀲滟的水邊,細數(shù)著池中漣漪。古樸的江南,細雨纖纖,枕河漫漫,小橋流水人家,似在這煙雨中蒙上一層薄紗,如一幅濃重又淡雅的水墨丹青。游走在青石板路的小巷中,任這細雨散落在臉上,心中喚起一陣綿柔的甜蜜。粉墻黛瓦籠罩在蒙蒙細雨中,雨濕了外墻,顯出更濃重的顏色,似打濕了流年。
水墨丹青,繪不完蘇州的古樸飄逸;吳儂軟語,道不盡蘇州的錦繡淡雅。這便是我眼中的蘇州,沒有濃妝淡抹,卻不失分毫靚麗;無需過多粉飾,卻盡顯吳地風雅,這便是我眼中如詩如畫的“人間天堂”!
相城區(qū)春申中學初一(12)班陸茜
指導老師:曹燕紅
平江路南起干將東路,北越白塔東路和東北街相接,古名叫做十泉里,是蘇州古城最有水城原味的一處古街區(qū)。
青石板鋪的小道上,人群川流不息,木頭建造的小屋里,人頭攢動。這里有許許多多精美的東西,配上古城的土墻、灰瓦、石路,我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城鎮(zhèn),也仿佛看見了古代馬幫在這里以茶換鹽的場景。
一陣細細淺淺的聲音拉扯住我的思緒,我抬頭望去,看見舊舊的烏篷船,以及輕搖船槳、低吟淺唱的船夫。
“上船嗎?”
我輕點頭,起身,走入船內(nèi),坐好。船夫輕輕搖著船槳,櫓聲欸乃間,在淺淺窄窄的河道上拖帶出一尾又一尾漣漪。
船在水上,人在畫中,小橋流水,倒映著斑駁舊影,垂柳依依,掩映著白墻黑瓦。
驀然間,船停了。船夫蹲坐在船沿,洗凈了手,入了船篷。
我正訝異,只見船夫從紛繁的雜物里取出一個木制紅盒,他用茶夾將茶渣自茶壺夾出,用溫水洗凈,側(cè)置茶杯于茶船中旋轉(zhuǎn),以熱水溫燙后,取出置于茶盤中。將茶葉撥入壺中,青頂?shù)牟栊瓮鹑缫晃簧碇缕炫鄣呐?,芽葉緊裹,秀頎飽滿,堪稱清麗。我正看得入神,船夫溫和地笑了,說:“這茶,可是好東西,一杯下肚,可比酒消愁哩!”
眼前的茶香銀鷺氤氳了平江路,亦氤氳了我的眼。
老街、古宅、小巷、水和石橋交融在一起,勾勒出平江路那獨特的古城風韻,更書寫著最真切的蘇州情懷。
相城區(qū)春申中學初一(14)班 陳思睿
指導老師:鄭雪芳
我眼中的江南,定是有著“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那朦朧的美宛如一幅優(yōu)美的江南畫卷。拙政園以前是名人的故居,如今已變成了蘇州的四大園林之一,供人欣賞、游玩。
到拙政園那天,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一踏入拙政園,便是映入眼簾的綠色。這兒的綠,那兒的綠,即使是冬天也絲毫不缺勃勃的生機。松樹、竹子等植物倒映在水里,柳樹也在對著“鏡子”梳理長發(fā),仿佛自我陶醉在這美景中。
走近園中央時,可以看見一棵棵梅花樹臨河而生。梅花在枝頭上競相開放,連未開的花苞都是那樣精致、小巧玲瓏,誰看不愛呢?有趣的是這梅花的顏色,不僅有紫色的,還有“雙色”的。近看是淡淡的黃色,遠看卻是白色,讓人捉摸不透。
平靜的水面猶如一面鏡子,捕食的小鴨子時不時埋頭捕魚,使水面泛起陣陣漣漪。隨著漣漪的擴大,水面不再平靜,蕩漾起小波紋。
走累了,可以在亭子中休息片刻,以便繼續(xù)游園。亭子的數(shù)量有很多,頂上有四角的、六角的、八角的,還有圓頂?shù)?。坐在亭子中,可以欣賞拙政園的花草樹木,享受鴛鴦在河中擺動艷麗的身軀恣意舞蹈,感受這美好意境。
走走停停,美景盡收。細細品味,那山石、古木、綠竹、亭臺樓閣……讓我欣賞到園林的美麗景色,了解到蘇州的地域文化,而這些造就了“我眼中的江南”。
相城區(qū)春申中學初一(15)班 田宇
指導老師:陳紅
“蘇州司業(yè)詩名老,樂府皆言妙入神?!彼未娙送醢彩枥L的,正是擁有“人間天堂”美譽的蘇州。
蘇州之美在水?!熬焦锰K見,人家盡枕河”,蘇州是著名的水鄉(xiāng),自然少不了河流。這些河流或長或短,或?qū)捇蛘?,縱橫交錯,構(gòu)成了復(fù)雜的水路網(wǎng)絡(luò)。蘇州的河水流緩慢,慢得讓人察覺不到她在流動。河面上偶爾會漂過一兩只小木船,而近水的房屋粉墻黛瓦,宛如一幅惟妙惟肖的水墨畫。
在這幅畫中,不可或缺的便是那一座座石橋,“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石橋的大小、形狀,甚至顏色都各不相同。便是周莊就有十四座古橋,其中有形如鑰匙的雙橋,也有童謠“搖啊搖,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中的外婆橋。
石橋不僅遍布在蘇州的河流上,同樣出現(xiàn)在蘇州園林里?!敖蠄@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園林是蘇州最美的一道風景,她將中國古代庭院與自然美景相結(jié)合,如詩如畫,被譽為“咫尺之內(nèi)再造乾坤”。
蘇州之美在水,在園林,也在山,這里的山雖然并不像其他地方的山一樣高大,卻草木茂盛,秀美怡人。例如天平山,每年十一月中旬開始,山上的楓葉紛紛被秋風吹紅,“小楓一夜偷天酒,卻倩孤松掩醉容”,天平山便披上了一襲紅紗。因紅楓久負盛名,天平山也成了全國四大賞楓勝地之一。
古往今來,人們對蘇州的贊美與熱愛從未減少,蘇州如詩,詩如蘇州!
相城區(qū)春申中學初一(15)班 冷蘇黎
指導老師:陳紅
江南的園林小巧,精致,幽雅,其中,獅子林和拙政園的春日之游令我印象最深。
獅子林無處不散發(fā)出一絲美韻。春日,小草是那么的翠色欲流,微風中的柳條如姑娘般立在河邊梳理秀發(fā),就這樣應(yīng)和著,為園林增添光亮。立在中庭的獅子石群真是靈動,有的在岸邊飲水,有的在草坪上打盹,最美不過那一個獅子家族,獅子爸爸在向天嚎叫,獅子媽媽抱著一個熟睡的幼崽,她的身邊還有兩個嬉戲玩鬧的獅子寶寶,獅子奶奶爺爺在歲月安詳里度過晚年,這是多么的溫馨。最精致的是那花窗,透過鏤空,陽光從窗臺溜到草坪,給小草披上了件金色的薄被,微風拂過,我好像聽見風在吹婉轉(zhuǎn)的曲子,柳樹為之伴舞,小曲中伴隨著一絲花的香和泥土的清新,就憑這一小小的花窗,就足以讓人神魂顛倒。
如果說獅子林的春是優(yōu)美,那拙政園的春必是靜謐、祥和。她的美若隱若現(xiàn),說是那明媚的春光,好像過于直白,說是還未出土的嫩芽,又過于虛假。她的美讓人捉摸不透又無比陶醉,最令我喜愛的不過那水與亭。水如絲綢,清澈見底,陽光像貓一樣在水面行走,一步一個漣漪,輕輕的、悄悄的,岸邊的柳條擺弄姿態(tài),在水面上留下身影。魚兒在水草間嬉戲玩鬧,好一幅“魚兒嬉戲圖”。亭臺樓閣也是“亭亭玉立”,你看那“聽雨仙”(聽雨軒)立在荷花池邊,春雨淅淅瀝瀝,站在亭中,靜聽雨打芭蕉,那種意境之美不可多得。
相城區(qū)春申中學初一(15)班 劉佳怡
指導老師:陳紅
江南風光自古被文人所贊美,讓墨客陶醉;江南風韻如今為世人所贊賞,更令我縹緲迷醉在其中。
我開始試著在腦中勾畫我眼中的江南。
水,江南的精華和代表,于是我的腦海中有了一條條延綿的河。與河相襯的,必是那同樣延綿的山,于是腦海中又升起一座座矮矮的山。水沿著山,左右盤踞;山順著水,上下起伏。它們宛如兩條驚龍,奮力地爭奪著一顆名為“江南”的寶珠。
江南有了山水,開始顯得安謐。
有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少不了勞動人民的智慧結(jié)晶。腦中又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了一棟棟矮矮的房屋,層層疊疊的黛瓦搭起了尖尖的屋頂。它們坐落在一條條河邊,水中的倒影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fā)光,又隨著微風輕輕蕩漾。
幽幽的園林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棟棟小巧精致的民房中穿插了一座座園林,園林之中又是一番景色。一條條羊腸小道四通八達地穿過每一個角落,每當你以為走到了盡頭,一個拐角或一扇小門準會給你又一個驚喜。
江南有了房屋,又變得寧靜。
一切似乎變得完美,但是,這不是江南。
在我的這片“江南”中,冥冥之間少了什么。一切都很安靜,沒有任何聲響,但是有兩個字浮現(xiàn)在我腦中——生命。
豁然開朗般,地面生出了一株株嫩綠的小草,河邊“萬條垂下綠絲絳”,房屋外擺滿花盆,田園裝點上了翠竹,人們在這片江南中生活著。家家戶戶門前掛起了被子,四處的人們雜亂吵鬧。這片江南不再如此的井井有條,但它充滿了生活的氣息。這樣的江南可能并不完美,但是它鮮活、熱鬧。
相城區(qū)春申中學初一(16)班 王俊皓
指導老師:曹燕紅
江南是一幅潑墨水鄉(xiāng)畫,是融入靈魂里的一首美妙詩篇。
江南的水面如濕潤的碧玉,透著一種靈動的韻律。偶爾有微風吹過湖面,柳條搖曳,石頭上布滿青綠的青苔。我將手緩緩地放入水中,指尖感到水中一絲絲清涼,浸入心間。陽光下,水面波光粼粼。
煙雨中江南又是一番情趣。密密的雨斜織在一起,地上裊裊升起,升起一陣乳白色的薄霧。一柄素雅簡樸的油紙傘,為這悠然的雨天,增添了一抹色彩。雨滴如繡花針一般,投入瓦上,像風鈴聲一樣美妙。密密的雨在瓦中滑落,似珍珠簾一般。江南的雨是濕潤的、連綿的,似總下不完,使人像置身于霧境中。
黛瓦白墻的屋子,一如既往的寧靜。江南的民居,雕刻裝飾極為繁多,卻極少有彩畫。粉的墻,灰的瓦,木料則為棕黑色或棕紅色。
古老的青石板給人一股滄桑的古感。靜靜的踏上去,那些被打磨光滑的表面,被雨水長久滴打后,慢慢變得坑坑洼洼。時間和青石板一起走過這寧靜的歲月。這古老的青石板講述著江南的滄桑歲月。
夜間的江南是一天中最美的,那時江南不像清晨的迷蒙,也不像午后的慵懶,它是恬靜的??粗咸旌诘耐砩?,這時夕陽還沒落,一點一點的余暉映襯在江面上,映著正在散步的人們,構(gòu)成了一幅寧靜安謐的畫面。
煙雨江南,細水流清,江南如夢的仙境。
相城區(qū)春申中學初一(16)班 周睿妍
指導老師:曹燕紅
面人是渺小的,傳承的精神卻很大,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與守護,才有了現(xiàn)在看到的面人。
和爸爸媽媽逛街,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鋪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家捏面人的鋪子。正值虎年,老奶奶坐在店鋪里捏著老虎形狀的面人,我拉著爸爸媽媽,讓他們帶我去看捏面人。老奶奶一手拿出一根搟面杖,一手拿出一個大面團,用手前搟后搟,搟好后用手輕輕一挑,翻個面再搟,這是老奶奶的老手藝了,聽別人說老奶奶干這個已40多年了。
不一會,老奶奶就捏出了老虎面人的眼睛及其它部位,她用手不急不慢地為面團染色,刷子輕快地劃過面團,又是一個“急剎車”,刷子立馬像汽車穩(wěn)穩(wěn)剎停,又輕得像風箏。做好的老虎面人非常逼真,瞧那血盆大口,那虎爪仿佛要抓向我,那眼睛也炯炯有神,像銅鈴般發(fā)著光,含著老奶奶的那份熱愛與堅定。
也正是因為有那么多的人默默堅守,才會有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各種美食與玩物兒。一代又一代的傳承,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可是現(xiàn)在愿意去傳承的人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寶貴”已經(jīng)失傳。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可以保護“寶貴”。
我眼中的江南面人,是希望,是美好,是多少老工匠的心血,讓我們把這有愛的江南文化傳承下去吧!
相城區(qū)春申中學初一(16)班 王澤皓
指導老師:曹燕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