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芝
(開封市人民醫(yī)院麻醉科,河南 開封 475000)
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患者大部分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眾多疾病[1~2]。本研究主要觀察超聲引導下腰骶神經阻滯聯(lián)合吸入麻醉在老年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中的實際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收取的老年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100 例,患者分為兩組。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納入標準: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merican Society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級Ⅱ~Ⅲ級;患者年齡在60 歲以上;患者均首次實施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患者對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神經系統(tǒng)疾病及精神障礙;并發(fā)嚴重臟器疾病;治療依從性性較差;對于本研究選取的麻醉藥物過敏。對照組男20 例,女30 例,年齡62~79 歲,平均(68.41±2.14)歲;觀察組男28 例,女22 例,年齡61~78 歲,平均(67.71±2.04)歲。兩組患者的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實施氣管插入麻醉,對患者建立外周靜脈通道,輸入乳酸鈉林格液,同時監(jiān)測患者的心電圖、脈搏血氧飽和度、平均動脈壓、呼吸頻率等各項指標;對患者靜脈推注舒芬太尼0.5ug/kg,依托咪脂0.3mg/kg,咪達唑侖0.05mg/kg,順阿曲庫銨0.15mg/kg,實施麻醉誘導。采用0.15~0.3ug/kg 的瑞芬太尼,1%~2%的七氟烷以及3~7mg/kg 的丙泊酚,進行麻醉維持,保證整個手術過程中的麻醉。觀察組實施超聲引導下腰骶神經叢阻滯聯(lián)合吸入麻醉的方式。患者取側臥位,設置第三四腰椎旁開4cm為穿刺點,經過常規(guī)消毒后,將超聲探頭與脊柱平面垂直,同時需要調整移動探頭,需要清楚的看到第三到五腰椎橫突、腰大肌下方的圖像,然后進針。針尖必須要與探頭靠近,在腰神經叢回抽之后與注射器連接,如果無出現(xiàn)血液回流情況,可以對患者注射濃度0.25%左旋布比卡因聯(lián)合1%利多卡因,一共5mL,確定患者無不良反應后,注射20mL,腰骶神經叢阻滯成功后,在髂后上棘與股骨大轉子連線的中點放置超聲探頭,然后向下滑動,直至圖像可以成功顯示患者的骶神經叢,通過平面技術對患者持續(xù)注入5mL 混合液,如果患者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繼續(xù)注入10mL 混合液。完成阻滯之后,對患者靜脈推注舒芬太尼0.3~0.5ug/kg,順阿曲庫銨0.15mg/kg,依托咪脂0.3mg/kg,并進行氣管插管。麻醉維持則選擇1%~2%的七氟烷,3~7mg/(kg·h)的丙泊酚、0.1~0.2ug/(kg·min)的瑞芬太尼。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的疼痛情況,疼痛評價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VAS)進行。比較兩組患者的阻滯起效時間、運動阻滯完善時間、運動阻滯起效時間和感覺阻滯完善時間。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各項指標,包括出院時間、拔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另外,認知功能對比選擇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ntrealcognitiveassessment,MoCA)進行評估,評估時間在術前和術后1d[5]。
1.4 統(tǒng)計學意義: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1.0 處理研究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疼痛評分比較:觀察組在不同階段的VAS 評分情況均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VAS 評分情況比較 (±s)
表1 VAS 評分情況比較 (±s)
?
2.2 臨床情況對比:對照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均沒有觀察組好(P<0.05),詳見表2。
表2 臨床各項指標對比 (±s)
表2 臨床各項指標對比 (±s)
?
2.3 認知功能對比:觀察組認知功能比對照組好(P<0.05),詳見表3。
表3 認知功能對比 (±s)
表3 認知功能對比 (±s)
?
2.4 阻滯時間比較:觀察組的感覺、運動阻滯起效和完善視角均要比對照組患者好(P<0.05),詳見表4。
表4 阻滯起效時間 (±s)
表4 阻滯起效時間 (±s)
感覺阻滯起效時間3.56±2.02對照組 50 3.68±2.64 12.76±5.31 7.69±3.54 2.03±1.41 t 7.35811.3226.4664.392 P<0.05<0.05<0.05<0.05運動阻滯完善時間觀察組 50 8.65±3.98 23.65±4.25組別n運動阻滯起效時間感覺阻滯完善時間12.54±3.95
老年患者因為合并多種臟器功能衰退,同時伴有并發(fā)癥,所以導致老年患者實施麻醉的風險增加[3]。髖關節(jié)置換術以往的麻醉方式是采用椎管內麻醉,這一方式雖然具有非??斓钠鹦俣龋瑓s具有確切的麻醉效果,但是會對交感神經節(jié)前纖維造成阻滯,致使血流動力學波動。而靜脈內麻醉則無法對手術區(qū)域的傳入神經進行阻斷,會導致患者血流動力學變化,并且患者術后康復較慢,疼痛程度嚴重。所以對患者實施良好的麻醉方式非常重要,能夠改善患者預后[4]。另外,老年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在圍術期需要服用抗凝藥物,但這導致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硬膜外血腫。神經阻滯可以麻醉患者的手術區(qū)域神經,阻斷傳入神經的痛覺傳導,以此來降低患者的疼痛感。神經阻滯是將患者的神經傳導功能暫時阻斷,操作非常簡單,效果良好,可以確定阻滯范圍,并且不會對血流動力學產生影響[5-6]?;颊叩那闆r越嚴重,采取外周神經阻滯也將會表現(xiàn)出更強大的作用。
近年來在麻醉科已經開始廣泛運用超聲引導技術,該技術可以有效的提高定位準確性,并且能夠減輕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而對于患者的血流動力學進行評估的標準中,包括心率、血氧飽和度、平均動脈壓,這幾項數(shù)值的穩(wěn)定性是決定麻醉效果的標準。在超聲引導下,對患者實施腰骶神經叢阻滯聯(lián)合吸入麻醉能夠阻滯局部傳入神經,避免麻醉對于患者機體產生的不良刺激,從而保證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7-8]。采用MMSE 及MoCA、阻滯情況、拔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出院時間以及VAS 評分對腰骶神經叢阻滯聯(lián)合吸入麻醉的效果進行評價。不僅可以評估患者的疼痛情況,還可以評估患者術后恢復情況。而MMSE、MoCA 可以有效的評估患者自身的認知功能。因為在應用麻醉藥物之后,許多患者會出現(xiàn)短暫的認知功能障礙。
本研究探討老年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實施超聲引導下吸入麻醉聯(lián)合腰骶神經叢阻滯的效果。結果顯示,阻滯時間比較,觀察組要比對照組患者的效果更好。而各項臨床活動指標比較,同樣是觀察組比對照組患者好。比較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結果顯示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而VAS 評分情況對比,對照組的疼痛評分高于觀察組。
綜上所述,老年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采用超聲引導下腰骶神經叢阻滯聯(lián)合吸入麻醉,其麻醉效果非常顯著,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改善患者術后的認知功能、臨床指標。除此之外,對于老年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實施腰骶神經叢阻滯和吸入麻醉,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幾率較小,建議在臨床中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