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點點
(駐馬店市中醫(yī)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
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兒科常見的髖關節(jié)疾病,可導致患兒出現步態(tài)異常、肢體不等長等癥狀,若未及時診治可并發(fā)關節(jié)炎,嚴重影響患兒正常發(fā)育[1]。Graf 法通過確定髖關節(jié)超聲的標準切面的三條線,評估患兒α 角、β 角變化,從而客觀評估患兒髖關節(jié)類型,可提高診斷效能[2]。鑒于此,本研究著重分析高頻超聲聯(lián)合Graf 法對小兒DDH 的評估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經駐馬店市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選擇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醫(yī)院收治的140 例高度疑似DDH 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兒臨床表現為步態(tài)異常、臀后翹、腰椎前凸等,通過查體、臨床表現等初步擬診為DDH;②月齡≤6 個月;③無先天性疾?。虎芑純杭覍俸炇鹬橥鈺?;⑤均在本院接受高頻超聲聯(lián)合Graf 法檢查。排除標準:①合并神經肌肉發(fā)育不良者;②畸形型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脫位者;③合并免疫性疾病者;④合并骨折者。140 例疑似患兒中男38例,女102 例;月齡1~6 個月,平均月齡(3.60±0.74)個月;體質量6.2~9.3kg,平均體質量(7.80±0.38)kg。
1.2 方法
1.2.1 高頻超聲聯(lián)合Graf 法檢查方法:采用彩色超聲診斷系統(tǒng)Affiniti 70 將探頭頻率設置為7MHz 進行檢查?;純喝∑脚P位,檢查側下肢伸直,將探頭置于股骨頭大轉子外側,掃描股骨頭和髖臼橫切面、冠狀面。觀察股骨頭、髖臼的結構及空間位置、髖臼盂緣,確定Graf 法的3 條徑線;以平直的髂骨平面為基線,自髂骨下緣點與骨性髖臼外側緣的切線為骨頂線,盂唇中點與轉折點的連線為軟骨頂線。α 角為基線與骨頂線的夾角,β 角為基線與軟骨頂線的夾角。高度疑似DDH 患兒經高頻超聲Graf 法檢查后,選擇我院2 名5年及以上工作經驗豐富醫(yī)師對圖像進行分析,若有分歧則共同商討得出統(tǒng)一答案。
1.2.2 Graf 法DDH 判定標準:Ⅰ型:骨頂清晰,骨緣銳利,軟骨頂長而窄,超過股骨頭,α 角≥60°,β角<55°;Ⅱa 型(生理性骨化延遲<3 個月):骨頂缺損,骨緣圓鈍,軟頂骨覆蓋股骨頭,α 角為50°~59°,β 角<77°;Ⅱb 型(生理性骨化延遲>3 個月):骨頂缺損,骨緣圓鈍,軟頂骨覆蓋股骨頭,α 角為50°~59°,β 角55°~77°;Ⅱc 型:骨頂缺損,骨緣呈圓形或平坦,軟頂骨覆蓋股骨頭,α 角為43°~49°,β 角55°~77°;Ⅱd 型:骨頂嚴重缺損,骨緣呈圓形或平坦,軟固頂壓縮,α 角為43°~49°,β 角>77°;Ⅲ型:骨頂模糊,骨緣平坦,軟頂骨上移、透聲差,α 角<43°,β 角>77°;Ⅳ型:骨頂模糊,骨緣平坦,軟骨頂插入,α 角<43°,β 角無法測量。將Ⅱb、c、d 型、Ⅲ型、Ⅳ型確診為DDH 陽性結果。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SPSS23.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均經Shapiro-Wilk 正態(tài)性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計數資料用百分比和例數表示;高頻超聲聯(lián)合Graf 法診斷與臨床綜合診斷結果的一致性采用Kappa 檢驗,Kappa>0.75表明一致性極好,0.4~0.75 表明一致性較為理想,<0.4 表明一致性差,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綜合診斷DDH 結果情況:140 例高度疑似DDH 患兒,經臨床綜合診斷評估,確診DDH 15例,占10.71%。
2.2 高頻超聲聯(lián)合Graf 法檢查DDH 與臨床綜合診斷檢查結果對照分析:高頻超聲聯(lián)合Graf 法診斷DDH 的敏感度為93.33%,特異度為97.60%,準確度為97.14%,與臨床綜合診斷結果的一致性極好(kappa=0.859),詳見表1。
表1 高頻超聲聯(lián)合Graf 法對DDH 檢查結果
2.3 DDH 患兒與正常嬰兒髖關節(jié)超聲圖像特點分析:正常嬰兒髖關節(jié)在高頻超聲中,冠狀面可見髖臼骨緣鋒利,髖臼骨頂呈弧形,覆蓋股骨頭,盂唇呈三角形,股骨頭外緣可見中等回聲,股骨軟骨可見球形低回聲,髖臼可見點狀高回聲,股骨頭骨化中心表現為弧形強回聲。Ⅱ型DDH 患兒髖關節(jié)在高頻超聲中可見髖骨骨緣缺損或圓鈍,髖臼窩變淺,髖臼骨頂未被股骨頭完全覆蓋;Ⅲ型DDH 患兒可見髖臼骨緣扁平或圓鈍,髖臼窩變淺,髖臼頂骨對股骨頭覆蓋較少,盂唇自外上方擴張;Ⅳ型DDH 患兒可見髖臼骨緣扁平或圓鈍,髖臼窩變淺,股骨頭突入髖臼外上側軟組織,盂唇位于髖臼、股骨頭間隙,輪廓不清。
DDH 發(fā)病原因尚未明確,但多認為遺傳、激素等因素可能導致DDH 的發(fā)生,使患兒股骨頭、髖臼發(fā)育不匹配,導致髖關節(jié)半脫位或脫位,影響患兒行走能力,若未及時治療,可形成關節(jié)炎,誘發(fā)髖關節(jié)功能障礙,影響患兒健康發(fā)育[3-4]。張龍濤等[7]研究顯示,嬰幼兒DDH 發(fā)病率約10%。本研究結果顯示,140 例高度疑似DDH 患兒,經臨床綜合診斷確診15 例(10.71%),表明DDH 發(fā)生率較高,尋找有效診斷DDH 方法十分必要[5-6]。
目前對于DDH 通常采取X 線檢查,X 線可通過評估患兒骨密度進行診斷,但患兒月齡較小,髖關節(jié)尚未骨化,股骨頭及髖臼頂的主要成分為軟骨,導致X 線成像質量一般,診斷效能不佳[8]。因此,臨床仍需尋找更有效的診斷方式。本研究結果顯示,高頻超聲聯(lián)合Graf 法診斷DDH 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均較高,與臨床綜合診斷結果一致性極好(kappa=0.859)。表明高頻超聲聯(lián)合Graf 法對DDH診斷效能較高,可提高準確性。分析其原因在于,患兒由于股骨的近端軟骨及髖臼主要為軟骨,不利于X 線檢查,但超聲檢查透聲較好,可清晰顯示患兒髖臼形態(tài)及股骨頭位置,同時還可直接觀察軟骨性股骨頭與髖臼先對關系,顯示股骨頭、盂唇形態(tài)及結構,利于評估患兒髖關節(jié)穩(wěn)定性[9-10]。同時,高頻超聲具有可視化、無創(chuàng)、無侵襲等特點,利于提高患兒檢查安全性[11]。采取Graf 法分析患兒髖關節(jié)標準冠狀切面圖,對髂骨、盂唇、固定、軟固定等結構進行量化,可客觀評估骨性髖臼及髖臼軟固定發(fā)育情況,降低人為影響,提高DDH 診斷效能[11]。本研究結果還發(fā)現,Ⅱ型DDH 患兒髖關節(jié)在高頻超聲中可見髖骨骨緣缺損或圓鈍,髖臼窩變淺,髖臼骨頂未被股骨頭完全覆蓋;Ⅲ型DDH 患兒可見髖臼骨緣扁平或圓鈍,髖臼窩變淺,髖臼頂骨對股骨頭覆蓋較少,盂唇自外上方擴張;而Ⅳ型DDH 患兒可見髖臼骨緣扁平或圓鈍,髖臼窩變淺,股骨頭突入髖臼外上側軟組織,盂唇位于髖臼、股骨頭間隙,輪廓不清,表明高頻超聲能夠有效顯示不同分型DDH 患兒影像學特征,為臨床診斷提供良好的影像學信息。
綜上所述,高頻超聲聯(lián)合Graf 法對DDH 診斷效能較好,能夠有效顯示DDH 患兒影像學特征,為臨床診治方案的制定提供影像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