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 穎 劉 山 羅良海
(廣東省臺山市人民醫(yī)院腎內(nèi)科,廣東 江門 529200)
由多種腎病導致腎功能損傷,引發(fā)終末期腎病,是各種腎病的終末階段[1]。終末期腎臟病發(fā)病率呈遞增趨勢,血液透析是一種血液凈化技術,血液透析為首選治療手段,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Main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維持生命的重要方法,使患者能夠獲得長期生存[2-3]。伴隨著醫(yī)療水平的發(fā)展,高分子聚合物膜作為透析器的高通量血液透析技術,獲得臨床肯定[4-5]。而復方-α 酮酸輔助可糾正機體鈣磷代謝,清除毒性代謝產(chǎn)物。
1.1 一般資料:納入標準:≥18 周歲;規(guī)律行血液透析2~3 次/周,時間≥6 個月;一般情況良好,能夠配合醫(yī)務人員指導。排除標準:腎移植術后、肝??;預期壽命<6 個月;嚴重心律失常、及其他心臟?。粐乐匾?、聽力障礙;重度貧血者。將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80 例血液透析患者,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兩組每組各40 例,以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為對照組,男24 例,女16 例,年齡24~79歲,平均(45.21±3.53)歲,病程1.0~8.5年,平均(2.31±0.46)年,規(guī)律透析0.5~4.0年,平均(2.37±0.44)年。而以復方-α 酮酸聯(lián)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為研究組,男25 例,女15 例,年齡22~75 歲,平均(43.52±3.45)歲,病程1.0~7.5年,平均(2.56±0.49)年,規(guī)律透析0.5~4.5年,平均(2.48±0.39)年。兩組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高通量血液透析,依諾肝素抗凝,透析液-碳酸氫鹽,脫水量500~4000mL/次,血流量200~25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3.5~4h/次,2~3 次/周。研究組配合復方-α 酮酸片4 片/次,3 次/d)。6 個月為1 療程。
1.3 評價標準: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血清肌酐、RRF 及鈣磷代謝指標,并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并發(fā)癥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SPSS 25.0 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血清肌酐、RRF 及鈣磷代謝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肌酐、RRF及鈣磷代謝指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肌酐、RRF 及鈣磷代謝指標中的血磷、鈣磷乘積、IPTH 指標均較治療前下降,其中鈣磷代謝指標中的血磷、鈣磷乘積、IPTH 指標研究組均較對照組更低,而RRF 指標則對照組較研究組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兩組血清肌酐、血鈣指標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血清肌酐、RRF 及鈣磷代謝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血清肌酐、RRF 及鈣磷代謝指標比較 (±s)
組別n血清肌酐(μmol/L)RRF(mL/min)治療前治療后tP治療前治療后tP對照組40 831.14±53.31 312.44±45.3546.8720.0001.41±0.340.45±0.1715.9720.000研究組40 829.79±54.77 310.96±49.2744.5410.000 t 0.1120.140 P 0.9110.889組別n血鈣(mmol/L)治療前治療后tP 1.50±0.29 1.273 0.207 1.22±0.254.6250.000 16.108 0.000血磷(mmol/L)治療前治療后tP對照組402.09±0.372.13±0.050.6780.5001.99±0.121.83±0.116.2160.000研究組402.07±0.392.21±0.182.0620.0432.01±0.111.58±0.1812.8920.000 0.2352.7080.7777.495 P 0.8150.0080.4400.000組別n鈣磷乘積(mol2/L2)IPTH(ng/L)t治療前治療后tP治療前治療后tP對照組404.49±0.184.17±0.148.8750.000424.42±61.31 323.69±42.178.5610.000研究組404.53±0.193.21±0.3321.9240.000423.30±60.34 207.58±31.38 20.0600.000 t 0.96716.9380.08213.970 P 0.3370.000 0.935 0.000
2.2 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并發(fā)癥情況:對照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發(fā)生并發(fā)癥例數(shù)稍高于研究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27,P=0.288),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n(%)]
慢性腎臟病為臨床常見病,考慮與生活、飲食習慣結構改變有著相關的關聯(lián),也是目前較為嚴重的可以威脅到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在患者治療中,目前尚無藥物、手術治療的“金標準”,且亦沒有絕對治療有效的方案可供臨床選擇。而對于患者而言,機體毒素堆積、離子失衡為最重要的影響之一,而在治療中,多選擇以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其主要的原理是代替腎臟清除體內(nèi)毒素和多余水分,通過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即腹膜和血液兩種,也是目前對于終末期腎病患者而言,獲得維持生命目的,所使用的重要治療手段,是幫助獲得延長患者生命效果中的無其他更好選擇的過渡方法[6-7]。在工作機理中,可以看出通過透析雖可以減輕腎臟負擔,消除水腫。因此對于患者而言,在治療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保護殘余腎功能的效果,但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過程中,患者的RRF 并未受到保護,而是仍舊處于一種持續(xù)丟失的狀態(tài)。因此治療期間,如何能發(fā)揮最大的作用,達到有效地保護RRF,則對患者的預后及生存價值有重要的意義[8]。研究發(fā)現(xiàn)[9],血液透析濾膜可以通過改良,而高通量血液透析為超過20(mL·mm)/(hg·h)的高通量透析器,清除大分子更徹底。而復方-α 酮酸在進入機體后,通過轉氨基的作用,而生成對于人體而言所必須的氨基酸分子,幫助維持機體的正氮平衡,降低毒性產(chǎn)物累積,保護RRF[10]。本研究中,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肌酐、RRF 及鈣磷代謝指標相比差異無意義。在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肌酐、RRF 及鈣磷代謝指標中的血磷、鈣磷乘積、IPTH指標均較治療前下降,其中鈣磷代謝指標中的血磷、鈣磷乘積、IPTH 指標研究組均較對照組更低,而RRF 指標則對照組較研究組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治療后兩組血清肌酐、血鈣指標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發(fā)生并發(fā)癥例數(shù)稍高于研究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血液透析患者中,以復方-α 酮酸聯(lián)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的殘余腎功能,進而改善患者的鈣磷代謝指標,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療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