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仁
(貴州省綏陽縣旺草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貴州 綏陽 563304)
在生豬養(yǎng)殖業(yè)中,豬瘟極其常見,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遏制豬瘟,將對生豬養(yǎng)殖業(yè)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在對生豬進行屠宰前后,開展高效的檢疫工作,能有效遏制豬瘟傳播,并降低豬瘟造成的經濟損失。因此,檢疫人員要深入了解和熟練掌握豬瘟的鑒別和診斷方法。
豬瘟又被稱之為“爛腸瘟”,傳染性極強。豬瘟病毒屬于黃病毒科,此類病毒具有單股正鏈RNA,能強有力地抵抗惡劣的外界環(huán)境,多數病毒能在冷凍環(huán)境和煙熏環(huán)境下繼續(xù)生存,但不耐高溫,56℃的高溫環(huán)境即能將大部分病毒殺死[1]。在pH值3.0~11.0的環(huán)境中,該病毒能夠生存,適應自然條件的能力極強。
在全球范圍內的生豬養(yǎng)殖業(yè)中,豬瘟是主要傳染病。豬瘟以亞洲地區(qū)為多發(fā)地,在自然環(huán)境下,豬瘟僅能在豬群之間傳染。各類品種和不同年齡、性別的豬,均可能感染豬瘟,血液、唾液、飛沫均能傳播豬瘟病毒,主要通過豬的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嚴重情況下,豬瘟還能損傷豬的腎臟、輸精管和眼角膜。在母豬妊娠期間,一旦感染豬瘟,還能經由臍帶、胎盤傳染給豬崽,豬崽一出生即攜帶豬瘟病毒,豬瘟可直接接觸傳播,也能通過污染媒介傳播。豬的消化道、破裂皮膚以及鼻腔黏膜均是感染豬瘟的途徑。豬瘟一年四季均可能發(fā)生,春夏多雨季節(jié),豬瘟發(fā)生率更高。病豬會出現傷寒、出血、纖維素腸炎、器官組織慢性壞死以及心臟功能下降等癥狀[2]。
生豬直接接觸病豬,或者與其體液、污染物、排泄物接觸,會導致豬瘟傳播。豬瘟潛伏期通常為7~15 d,潛伏期過后,能檢測出豬瘟病毒。
豬瘟會嚴重威脅養(yǎng)豬場的生產安全。養(yǎng)豬場衛(wèi)生管理不達標,在季度交替時出現溫度變化,雨季滋生細菌等原因均可誘發(fā)豬瘟病。養(yǎng)殖人員應根據病豬發(fā)病的實際情況,分析病豬是否有治療的必要,若無法對病豬進行有效治療,應及早實施無害化處理。
考慮到屠宰場工作具備的特殊性,對豬瘟進行檢疫,不僅要實施宰前檢疫,還要對屠宰完成后形成的豬肉產品進行檢疫[3]。
對豬群實施臨床檢查,觀察豬的采食、運動情況及精神狀態(tài),對表現異常的豬進行隔離。要通過各種臨床檢查的方法,諸如視、聽、叩、觸等對隔離豬進行檢查。屠宰場是豬肉向市場流通的必經環(huán)節(jié)。在對生豬進行屠宰前,檢疫人員要對豬群實施健康檢查。宰前檢疫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觀察,二是測量體溫。常見的豬瘟包括如下類型。
感染此類豬瘟的豬會出現突然發(fā)熱,體溫超過41℃,其皮膚黏膜出現發(fā)紺,病豬會很快死亡。此類豬瘟最為嚴重,潛伏期極短,一旦感染急性豬瘟,病豬在很短時間內即會死亡。一般情況下,檢疫人員可觀察病豬走路是否搖晃,判斷病豬是否感染急性豬瘟。病豬感染急性豬瘟后,通常會絕食,由于體溫急速升高而大量飲水。檢疫人員觀察到上述情況,可基本判定病豬感染急性豬瘟。另外,對病豬進一步檢查可發(fā)現其身體上有小血點,且伴有皮下出血,排泄物散發(fā)惡臭。
感染此類豬瘟的豬體溫可達40.5℃,且四肢無力,缺乏食欲,沉郁昏睡,還會出現嘔吐、血絲、白色黏液等癥狀,其排出的糞便散發(fā)惡臭[4]。病豬眼部會發(fā)生黏膜膿性結膜炎,出現眼瞼粘封的情況。病豬下腹、外陰、四肢、耳朵、口唇、鼻子、下頜處等皮膚會產生點狀出血,手指對之按壓,并不會褪色。
該類型與急性型豬瘟相似,具有相對較緩的發(fā)病周期,通常為20~30 d。病豬體溫會出現發(fā)熱,其皮膚明顯呈現出血斑點,產生扁桃體潰瘍,五官還會產生出血點。病豬感染豬瘟中期,會四肢乏力。
感染此類豬瘟的病豬,身體消瘦,體溫超過40℃,缺乏食欲,會反復發(fā)生腹瀉和便秘,呈現出全身乏力的癥狀。少數病豬皮膚會出現出血斑或壞死干痂。有的發(fā)病周期可超過30 d。若生豬感染慢性豬瘟,檢疫人員可對病豬呈現出的精神狀況進行觀察。一般情況下,病豬最初缺乏食欲,不愿進食,其精神狀態(tài)漸趨萎靡,不愿活動。對于出現此類情況的病豬,應測量其體溫,檢測病豬是否出現輕度發(fā)熱。同時,對病豬走路進行觀察,看是否出現四肢無力的癥狀。病豬排泄物較平常更稀,應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否則,會導致病豬死亡,并對健康豬群造成感染[5]。
此類豬瘟沒有明顯的發(fā)病征兆。對病豬體溫進行測量,發(fā)現其體溫較高,大約為39℃。檢疫人員難以對病豬感染的豬瘟類型作出直接判斷,無法采取針對性較強的治療措施,會導致病豬病情加重,嚴重時導致病豬死亡。若母豬感染溫和性豬瘟,可能會傳染給豬崽。
宰后檢疫是對生豬的豬肉、淋巴組織以及內臟器官實施檢疫,主要包括如下步驟。
將豬屠宰,并放血后,進行燙毛操作前,觀看豬的頜下淋巴結有無出現壞死、腫大、化膿、充血等癥狀,或者下頜淋巴結產生大理石樣變化;對豬的咽喉、扁桃體、會厭軟骨進行解剖,觀看是否存在出血斑點[6]。
將生豬褪毛后,實施分割前,對其皮膚健康狀況進行檢查,觀看是否存在異常的出血斑點。
對生豬進行開膛,將其內臟摘出,對其心、肝、脾、胃、腎、肺等臟器進行檢查。首先,對其胃腸道腸系膜和漿膜進行檢查,觀看其腸系膜淋巴結有無出血點,腸黏膜是否存在潰瘍、出血、血點。慢性豬瘟通常是壞死性腸炎,要對病豬盲腸、回腸、回盲瓣附近黏膜進行檢查,觀看是否存在紐扣狀潰瘍灶。對其脾臟大小、形狀和色澤進行觀察,對其硬度和彈性進行觸檢,判斷主要邊緣是否存在血性梗死。
將豬屠宰后,對其胴體放血程度進行檢查,通常,生豬感染豬瘟后,會產生放血異常,血液在其肌肉、皮下有滯留,肌肉顏色會加深,將肌肉切開能看到暗紅色的出血點和瘀血,對切面進行擠壓,少量血液即會流出??蓪︻i淺背側淋巴結、腹股溝淋巴結、髂內淋巴結進行剖檢,若生豬感染豬瘟,可發(fā)現其淋巴結腫脹變大,外觀顏色為暗紅,其切面存在出血和大理石樣花紋。對腎臟進行檢驗,通常與胴體檢驗同時開展,首先將腎包膜剝離,對其外表進行觀察,判斷是否存在出血、瘀血和貧血等變化,病豬腎臟顏色較淡,其皮質存在小米狀或針尖狀出血點,稱之為“雀斑腎”。慢性型豬瘟會導致生豬出現鈣磷代謝紊亂,病豬肋骨末端和軟骨組織聯合的部位,受骨化障礙影響,會形成黃色鈣化線[7]。
屠宰場將生豬屠宰后,會將豬肉產品向市場銷售,為保障豬肉產品的安全健康,檢疫人員要高度重視并加強宰后檢疫。特別是養(yǎng)殖場發(fā)生過豬瘟后,檢疫人員要加強對屠宰后的豬肉產品的鑒別診斷,保障流入市場的豬肉產品衛(wèi)生安全。在該環(huán)節(jié),對豬瘟進行檢疫的具體方法為:生豬解剖后,取內臟進行檢查。若生豬感染豬瘟,其臟器會出現明顯變化。檢疫人員應重點檢查生豬的內臟,是否有血斑,判斷淋巴是否存在變異[8],腸道是否出現潰爛和壞死。如確定是豬瘟,要及時實施無害化處理,嚴禁其豬肉產品流入市場。
將臨床癥狀作為依據,結合病理變化,可對豬瘟作出初步診斷,對豬瘟進行確診,須實施實驗室診斷。
該法選用病豬的扁桃體、脾臟、腎臟以及淋巴結等病料,對冰凍切片進行制作,通過熒光抗體法處理冰凍切片,并對之進行觀察,可對豬瘟進行確診[9]。
該法較為簡便,且易于操作,能對病毒抗原或者病毒抗體進行檢測。該診斷方法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較強的特異性,且操作相對簡單,耗用的檢測時間較少。在規(guī)?;i場中,通常使用該診斷方法進行檢測,能科學評定疫苗免疫結果,并有效防治豬瘟。當前,檢驗醫(yī)學日益進步,各類新技術不斷更新發(fā)展。BAS-ELISA、Dot-ELISA等方法在豬瘟診斷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研究人員在大腸桿菌中對豬瘟病毒的E2基因進行表達,實施純化處理后,形成包被抗原,構建間接ELISA方法對豬瘟抗體進行檢測,該法具有較高的特異性,且耗費的成本低,易于純化。ELISA試劑盒在市、縣級實驗室中得到了成熟運用,但在對豬瘟抗原進行檢測時,缺乏較高的敏感性,對檢測溫和型豬瘟還存在問題。
該法在豬瘟診斷中較為常用,能有效檢測豬瘟病毒是否存在于病豬各項內臟器官中,常用于對豬瘟進行早期診斷。該法操作快速簡單,能取得可靠性較強的結果,且耗費的成本較低。很多國家在執(zhí)行豬瘟消滅計劃時,通常將免疫熒光法作為主要的診斷方法。
該法操作快捷簡便,能有效檢測免疫抗體,但缺乏較高的敏感性??赏ㄟ^Dot-ELISA方法和IHA方法對仔豬血清中母源抗體含量進行檢測。與Dot-ELISA方法相比,IHA方法更能對仔豬早期體內的母源抗體水平進行客觀反映,能有效檢測仔豬母體所含母源抗體高低,并對疫苗免疫效果形成科學評價。當前,免疫膠體金技術、中和試驗等血清學診斷方法也能檢測豬瘟,但此類方法難以實現良好的推廣應用。
該技術操作快捷簡便,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較強的特異性,能快速檢測豬瘟病毒。
該技術屬于核酸定量技術,能形成準確的檢測結果,且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較強的特異性,能用于檢測核酸,對于病毒定性和病毒定量效果良好。
該技術是基于分子標記構建的診斷技術,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較強的特異性,能有效診斷豬瘟,但診斷費用較高。
對豬瘟進行預防,應加強對飼養(yǎng)人員的培訓,引導飼養(yǎng)人員深入了解和熟練掌握專業(yè)的豬瘟預防知識,對病豬病情進行準確判斷,并選用合理的治療方式。飼養(yǎng)過程中,飼料配比要科學合理,能提高豬的抗病能力。另外,對豬舍及用具要定期消毒,圈舍保持干凈衛(wèi)生。要定期為豬群注射疫苗,增強其抗病毒能力。在豬瘟預防工作中,要科學制定生豬管理條例,嚴格實施定點屠宰,并對生豬進行集中檢疫。
一般情況下,對病豬進行治療,要以病豬病情為依據,合理設置治療周期。常用的治療方式是靜脈注射頭孢類針劑,能夠預防豬瘟造成的慢性全身感染;也可將口服藥物和復合VB混入豬飼料中,可調節(jié)病豬神經系統(tǒng),幫助其快速恢復食欲;也可注射阿莫西林、強力霉素、恩諾沙星,這幾種抗生素腎毒性小,能夠有效抑制細菌感染。
一旦發(fā)現生豬感染豬瘟,應禁止對病豬進行屠宰,要通過封閉性較強的運輸工具向指定地點運輸病豬,通過不放血方式對病豬進行撲殺,對病豬尸體實施無害化處理。屠宰生豬后進行檢疫,一旦發(fā)現生豬感染豬瘟,應及時上報疫情,并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通過密閉器將病豬的頭、蹄、內臟、胴體運輸到指定地點,對之實施無害化處理。采用2%的氫氧化鈉溶液對屠宰加工生豬的車間和相關用具和設備實施消毒。
在對生豬進行屠宰的過程中,通過宰前檢疫和宰后檢疫,及時發(fā)現感染豬瘟的病豬,能有效遏制豬瘟擴散,避免豬瘟蔓延,不僅能幫助生豬養(yǎng)殖業(yè)降低養(yǎng)殖風險,還能保障流入市場的豬肉產品的安全性。對于具備治愈可能的病豬,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對于病情嚴重,不具備治愈可能的病豬,要及早實施無害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