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導(dǎo)讀(上)"/>
李漢秋
在文化的三個層面中,吳敬梓的杰作《儒林外史》不經(jīng)意于物態(tài)文化層,不停留于制度文化層,而是著意于精神文化層,這就深入人心人性的深層,從而超越時空給人良多啟迪。境界就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儒林外史》著重展現(xiàn)了三種人生境界:功利境界、天懷境界、覺醒境界。
《儒林外史》涉及的社會層面雖然很廣,但正如魯迅所說:“機鋒所向,尤在士林?!眳蔷磋鞲鶕?jù)自己長期的體察和分析,描繪了一軸色彩斑斕的士林人物長卷。功利,在士林就是功名富貴?!肮γ钡母拍钤诿髑蹇婆e時代常用以指科第及由科第取得官職。
中國的傳統(tǒng)統(tǒng)治者積累了運用利益驅(qū)動機制的經(jīng)驗,特別注意把讀書與功名富貴聯(lián)結(jié)在一起,通過科舉制度使讀書人“入我彀中”。“學(xué)而優(yōu)則仕”成為封建時代讀書人的群體價值取向,馬二先生就是這個模子里倒出來的“正宗產(chǎn)品”。他說,就是(孔)夫子在而今,也要念文章、做舉業(yè),(否則)哪個給你官做?他以拙樸的本性毫無諱飾地講出老實話:念文章、做舉業(yè),就是為了做官。只要能做官,朝廷叫做什么舉業(yè),就做什么舉業(yè)。至于這種舉業(yè)是否合理,那他根本不去想,能做官就合理!封建統(tǒng)治者正是充分發(fā)揮權(quán)力的魔法,使讀書人乖乖地做自己的順民。《儒林外史》沒有停留在科舉制度這個層面,而是繼續(xù)深入下去,寫到讀書人的精神層面:思想如何被戕害,智能如何被斫傷,人格如何被奴化,結(jié)果形成了依附性和奴性,把讀書和做學(xué)問限制在為官方的制度、政策、功令進行詮釋、宣傳和鼓吹的范圍之內(nèi),失去了“士”作為人類理性和“社會良知”之代表的獨立思考能力。周進、范進就是明顯的例子。
沿著馬二先生所鼓吹的科舉正路——秀才、舉人、進士,做官——一頭鉆進去走到極端,思想發(fā)生偏執(zhí),就會產(chǎn)生周進、范進。周進考到六十幾歲連秀才都沒進,還是個童生,所以沒資格進貢院考舉人,他有一回到南京貢院,看到號板就撞號板痛哭。范進考到五十幾歲,突然中舉了,高興得發(fā)了瘋。這都是由熱衷發(fā)展到偏執(zhí)。還有一些更糟糕的人,可以叫作“陷溺者”,他們?nèi)烁衽で?、分裂、墮落,被異化成“非人”。沉迷者和陷溺者造成的世風(fēng)是什么樣的呢?吳敬梓對“勢利”和“偽妄”特別敏感、痛恨,因此揭露諷刺得特別尖銳、深刻。
魯迅塑造的阿Q是“精神勝利法”的精神現(xiàn)象典型,吳敬梓塑造的胡屠戶則是勢利精神現(xiàn)象的典型。范進是他女婿,中舉前是范進,中舉后還是范進,但因“勢”和“利”大變,胡屠戶的態(tài)度也就大變。中舉前他罵范進說:“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舉凡輕蔑人時,一般說“你該拿鏡子照照”,而胡屠戶卻說“你該撒泡尿照照”,輕蔑至極,刻薄至極!奚落人時一般說“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而胡屠戶說“想天鵝屁吃”,這又是極盡鄙薄挖苦之能事,癩蛤蟆還能想吃天鵝肉,而范進只能想吃天鵝屁,連癩蛤蟆的資格都沒有,胡屠戶根本就不把范進當(dāng)作人。范進中舉后他卻說:“我每常說,我的這個賢婿,才學(xué)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那張府、周府這些老爺,也沒有我女婿這樣一個體面的相貌!”中舉前他對范進動不動“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中舉后“現(xiàn)世寶窮鬼”一下子變成“賢婿老爺”?!百t婿”是老丈人稱女婿,“老爺”是奴才對主子的稱呼,把這兩樣稱呼不倫不類地加在一起,本身就極不和諧,把胡屠戶的奴性、勢利諷刺得體無完膚。
還有一些品性惡劣的官僚鄉(xiāng)紳,打著儒家綱常倫理、仁義道德的旗號,卻棄道而嗜勢、忘義而貪利。五河縣的方鄉(xiāng)紳、彭鄉(xiāng)紳、唐二棒椎、唐三痰之輩,像蛆蟲一樣張皇,“禮義廉恥,一總都滅絕了”!把這號人的惡德惡行表現(xiàn)得最充分的是嚴貢生。他運用鄉(xiāng)紳的勢力、訟棍的狡詐、無賴的手段,一門心思作惡,每個毛孔都滲出罪惡的毒汁。他們是儒林中最腐朽的一部分,吳敬梓毫不掩飾自己的憤怒,滿懷憎惡地向他們噴射嚴冷辛辣的諷刺烈焰。(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