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夏 kk
《 迪奧與藝術(》ART'N DIOR)展覽現(xiàn)場。
跨學科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王郁洋,他的創(chuàng)造性實驗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媒介。攝影師:Ken Ngan。
DIOR LADY ART #7——藝術家限量合作系列王郁洋合作款手袋。手袋將月球圖案印制于熒光皮革之上,浪漫綻放著由銀灰至金橙的綺麗變幻。攝影師:Li Kai。
對王郁洋而言,固定的風格、形式、材料或概念并不存在,因為他的創(chuàng)作本就為了打破人們對熟悉事物的固有認知,創(chuàng)造新的感知世界。在其大型繪畫系列作品《月20190810》中,王郁洋引導觀者重新看見“月”這一我們看似熟悉的存在。而在Dior Lady Art #7中,藝術家則以其描繪月球多面視角的五幅作品為靈感,在Lady Dior手袋上重現(xiàn)了《月20190810》。在不同紋理與質感的交織中,傳統(tǒng)刺繡技法和材料技術相結合,鮮艷、生動的色彩被強調和突出,“ 月球隕石坑”也呈現(xiàn)出豐富層次。
王郁洋說他與時尚的關系“既遠又近”,初次受邀重新設計一款時尚單品的經(jīng)歷令他振奮。“經(jīng)典與我們這個時代的先鋒藝術思想和創(chuàng)造力的結合是必要的”,王郁洋說,“在黑夜里,人們最熟悉的是月亮,我賦予了人們一個新的維度去感知它,它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美麗色彩。”在他看來,LadyDior手袋是永恒的經(jīng)典,但在每個時代都可成為新表達的載體,正如“月”看似恒常,但蘊含無限變化和可能。
藝術家楊冕,他在作品中所探討的“視覺民主性”主要活躍于“視覺暫留”中。因為視神經(jīng)的反應速度,光對視網(wǎng)膜所產(chǎn)生的視覺,在光停止作用后,仍然保留一段時間。而且,不同頻率的光在視網(wǎng)膜中有不同的暫留時間。攝影師:Li Kai。
《 RGB——視覺暫留那一刻光盒》是一個頻閃燈箱作品。其中LED燈盒為兩秒轉換開合控制,低壓插電充電供電方式。攝影師:Li Kai。
迪奧的這次“半命題”式邀約與藝術家楊冕的創(chuàng)作節(jié)點巧妙地相遇了。“在這之前,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把布面繪畫《RGB——視覺暫留那一刻》這一系列作品立體化”,他說:“所以這次合作,其實是我新的立體的《RGB—— 視覺暫留那一刻》作品系列的開始?!?/p>
在創(chuàng)作《RGB——視覺暫留那一刻》時,他會先用紅、綠、藍色的細線繪制第一幅作品,完成后注視良久,再閉上眼睛感受色彩暫留在視網(wǎng)膜上的畫面,并據(jù)此繪制第二幅圖像?!霸谶^往的展覽現(xiàn)場,這些成雙成對的畫作都以雙聯(lián)形式進行呈現(xiàn)。觀者在觀看過程中,可以重復以上過程,再將自己看完左邊的作品后在視網(wǎng)膜中色彩暫留的畫面與我的作品中右邊那幅的進行對比,感受奇妙的視覺差異?!倍凇禦GB——視覺暫留那一刻光盒》中,他將原本左右并置的圖像設計為Lady Dior立體的正反面,并內置頻閃燈光,每秒自動閃爍一次。“遠遠看去,它宛如一個具有手袋手柄的透明霓虹光盒?!?/p>
楊冕認為藝術帶給大眾的東西已經(jīng)從陶冶藝術情操轉變?yōu)橥ㄟ^個體對藝術品的體驗,慢慢去打開未知的領域。因此,個體介入在楊冕的作品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個體對RGB三原色的反應都各不相同,通過個體視網(wǎng)膜的反應,來獲得不同的結果,“只有個體體會到的東西,才屬于自己?!彼麑⑦@個過程和方法稱為“視覺的民主性”。
藝術家劉娃與鮑楊,一直喜歡用藝術創(chuàng)作帶給觀眾多重感官的藝術體驗,尤其希望在視覺與聽覺這兩個緊密相連的平行維度中,呈現(xiàn)出充滿空間想象力、而且高度視覺化的聲音景觀。攝影師:Harisson Boyce。
劉娃與鮑楊一直喜歡用藝術創(chuàng)作帶給觀眾多重感官的藝術體驗,尤其希望在視覺與聽覺這兩個緊密相連的平行維度中,呈現(xiàn)出充滿空間想象力、而且高度視覺化的聲音景觀。這一次,他們以Lady Dior手包的造型為靈感,將手包上鼓起的設計“解讀”為一個個爆發(fā)能量的小喇叭,同時融合鮑楊在紐約成長時經(jīng)歷的街頭文化標志——Boombox雙卡收錄機,帶來其所創(chuàng)作的24K金聲音裝置《Handle Me》,它將迪奧的高級時裝設計和張揚的街頭文化融合起來,聚焦于尋常生活中所蘊藏的個性和生命力,塑造出這件不斷震動和轟鳴的聲音雕塑。
《Handle Me》被密封在隔音的玻璃體之中,“強大的聲波驅動聲音裝置中的低音炮,像心臟一樣劇烈跳動,同時層層疊疊的金環(huán)也隨之顫動,就像鋼琴的低音琴弦一樣,發(fā)出聲音。讓聲波在密閉的空間中循環(huán),形成一個自我的聲音景觀?!滨U楊說。而觀眾只能隔著玻璃想象這震動中的旋律,藝術家稱之為“一首看得見的音樂”,因為觀眾只能看到音樂的震動,卻無法聽清聲音。劉娃說:“這其實有一點挑戰(zhàn)觀眾感官的暗示。但當觀眾在線上音樂平臺上再去聆聽這首音樂時,又會有全然不同的感覺。經(jīng)由時空的錯位,在場與不在場的反差和驚喜也就此產(chǎn)生了?!?p>
劉娃與鮑楊創(chuàng)作的24K金聲音裝置《Handle Me》。攝影師:Li K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