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 高東生
第一次在野外看到扛板歸的時候,我就被它的果實吸引了。一簇小圓果,大小和龍葵差不多,只是顏色奇特,綠的、藍的、紫的擠在一起,遠看還以為是花兒呢。細看,它的葉子也不一般,是三角形的,這在植物中很少見,扛板歸也因此有“烙鐵草”“犁頭草”的別稱。我拍完照片,手往回收的時候,袖子被鉤住了—剛只顧盯著果子了,沒注意它渾身是刺兒。
仔細看,扛板歸的刺兒都是倒著長的,主要用來自衛(wèi),讓動物不能輕易下嘴。除此之外,還能借此“高攀”—刺倒著生,扛板歸爬到哪兒就可以鉤在哪兒,然后再往上走。植物搶奪陽光,是一場生死之戰(zhàn)??赴鍤w沒有觸須,不能纏繞,便想出這個辦法。攀巖運動員為保險起見,往上攀一段就會往山體里打螺栓,掛上保險繩,以防萬一??赴鍤w這么尖銳的刺兒,能輕易扎進其他植物的體內,也算是“步步為營”吧。
采用這種攀爬策略的植物應該不少,常見的葎草也是。葎草簡直是農(nóng)民的敵人,就算在鹽堿地里,它也能長得生機勃勃。春天一到,葎草就一片片、一墩墩地鉆出來了。長得那個快??!幾天不見,就爬得到處都是了。我今年春天仔細看過,它身上的刺兒也是倒刺,很細小,一不注意就忽略了。它的蔓藤竟然是鮮艷的紅色。它這鮮艷大膽的配色是不是在炫耀自己活得逍遙自在?
辦公室的文竹竟然也有倒刺。還記得和它初次見面,是在賣花人的車上。那人推著車沿街叫賣,車上鋪著一大塊木板,花兒一盆一盆擺在上面,文竹就在其中。那盆文竹很小,針狀的葉子細密地平鋪開來,綠云一樣,高低錯落,伸向一個方向,簡直就是微型的黃山迎客松。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它。后來才知道,文竹養(yǎng)得壯了也會攀爬。我現(xiàn)在養(yǎng)的這一棵文竹,三根枝條讓我用一根細繩牽引著爬到了吊燈上,要是不掐斷它的頂芽,不知它還能爬多高。
直到今天,我才細看文竹的刺—扛板歸一樣的倒刺,魚鉤一樣,朝著一個方向等距離排列。原來,文竹也有武器。
細看朋友養(yǎng)的一小棵龍舌蘭,其邊緣的尖刺是鮮艷的紅色,也是朝下的姿態(tài)。莫非它也想找機會往上爬?其實,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哪株植物沒有擁抱太陽的夢想呢?
這么說,是不是所有植物都有戰(zhàn)略戰(zhàn)術呢?很可能,那些表面傻乎乎的,其實是大智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