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百夫長
兒時,我家住在三間土屋里,前面是天井,后面是院子。只要推開后門,便仿若進入了一片青綠的海洋。后院周邊栽種楊樹、椿樹、苦楝樹,樹與樹之間用竹籬笆連接;中間是一畦畦整齊的菜地,長年種滿瓜果蔬菜;西北角是一片竹林,微風(fēng)吹過,翠竹輕輕搖曳,竹影婆娑,“颯颯”作響??拷廖莸目盏厣?,種有數(shù)棵果樹,果樹花開時節(jié)姹紫嫣紅,為后院增色不少。
菜園在后院里占地面積最大,也最為熱鬧?!耙黄璐壕戮G,十里稻花香。”冬去春來,首先登場的是韭菜,每年春天,母親都會種上長長的一畦。除此之外,母親還會種上香菜、生菜、南瓜、茄子等。清明過后,各種菜花競相開放,紅黃粉紫,爭奇斗艷,招來了蜜蜂,惹來了蝴蝶,引來了蜻蜓,好一幅“鶯啼燕舞蝶兒忙”的熱鬧景象。夏秋之際,黃瓜、苦瓜、絲瓜“高高在上”,辣椒、茄子、西紅柿“甘居其下”,各種瓜菜高低錯落,各得其所。到了冬天,蔬菜的主角換成了蘿卜和白菜。母親做的臘肉火鍋少不了白菜,大骨頭燉蘿卜,也是絕配。當(dāng)菜園被皚皚白雪覆蓋時,一年的時光便悄悄溜走了。
如果說菜園是母親的,那竹林便屬于父親。歷經(jīng)歲月洗禮,竹林越長越密,青翠欲滴。農(nóng)閑時,父親從后院砍來竹子編出各種各樣的筐簍籠箕,一部分留下自用,一部分賣錢補貼家用。有時,父親還會用竹子編制一些稀奇好玩的玩意兒。有一年臘月,村里準(zhǔn)備成立龍燈隊,父親自告奮勇地說交由他負(fù)責(zé),不要大家出一分錢。之后,父親便開始沒日沒夜地鼓搗他的龍燈。寒冬臘月,老家晚上的氣溫零下二三度,父親雙手長滿凍瘡,眼疾復(fù)發(fā)痛得流淚。盡管如此,父親也不為所動,小年前夜,他終于把龍燈做好。那年春節(jié),龍燈給村民帶去了從未有過的歡樂,父親也樂得開懷大笑。
放眼整個后院,我唯獨對那幾棵柚子樹不太喜歡,我總覺得柚子太澀太苦,可父母親卻拿它們當(dāng)寶貝。父親有胃病,經(jīng)常半夜胃疼。有一天,母親尋來一個治病偏方,需將半熟的青皮柚子煮熟后食用。有一段時間,父親天天皺著眉頭吃柚子肉,啃柚子皮,喝柚子湯。半年后,也不知是不是柚子的功勞,父親的胃病果然好了。一想到父親吃柚子時的痛苦表情,我對柚子便更加討厭了。長大后,我才知道,小時候我家樹上的柚子苦澀是因為品種不好,好品種的柚子水多味甜。一想到柚子曾為父親減輕過病痛,我愈發(fā)覺得愧對那幾棵柚子樹。
歲月荏苒,時過境遷。早在三十多年前,土屋便已不復(fù)存在。父親去世那年,母親又叫人砍掉了竹林。此后,家中一度無人居住,菜地由此荒蕪,果樹大多枯死。幾年前,老家修了新房,母親回家長住,在屋后養(yǎng)雞種菜,蒔花耨草,后院這才慢慢重新煥發(fā)生機。
兒時的后院,像一部古老的時光機,靜靜地守在那里。夜深人靜時,每每想起故鄉(xiāng),我總會忍不住想起它,心里便會生出許多慰藉,那里有我永遠(yuǎn)割舍不斷的童年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