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寶權
(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第六中學,甘肅 白銀)
閱讀作為初中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著學生學習水平的高低。良好的語文閱讀水平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所以,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總結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通過有效閱讀情境、拓展課外閱讀素材、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采用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以及加強學生的閱讀討論研究等方式,從根本上提升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效果,構建高效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
經過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多樣、有趣的閱讀教學,可以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提升語文學習效果,在感受語文知識魅力的同時增強對周邊事物的感知能力。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深知閱讀教學對學生個體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高效、愉悅、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將閱讀內容簡化,讓學生在此氛圍中更好地閱讀,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進而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構建高效的語文閱讀課堂奠定基礎。
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來說,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幫助學生建立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使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活動。因此,身為初中語文教師,更要深刻認識到教學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意義。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優(yōu)勢,利用分層教學方法,有效組織各種學習活動,創(chuàng)新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讓整個閱讀課堂變得更加活躍,為學生建立一種可以自由想象的空間場景,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語文的魅力。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的教學時,筆者首先給學生播放了與秋天菊花有關的視頻。伴隨著視頻的播放,在學生欣賞的過程中,老師表示秋天是一個充滿淡淡愁思的季節(jié),人們經常會在秋天懷念親人、故土和過去。教師的情境創(chuàng)設和氛圍營造能為本篇文章的講解做好鋪墊。然后,筆者帶領學生進行文章的朗讀活動,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描寫手法、故事脈絡、情感表達產生初步的認識,以此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使其認識并搭建整篇文章的創(chuàng)作結構。最后,筆者讓學生兩兩對話,通過兩個人之間的探討和對文章的閱讀活動,深刻理解《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師通過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既提高了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感知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情感。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閱讀素材有限,難以滿足初中生對閱讀學習的需求,基于此,語文教師要通過查閱圖書、搜集資料等方式,幫助學生有效豐富課堂內容,增加閱讀教學的寬度、深度、廣度,讓學生在充足、多樣的閱讀材料中系統(tǒng)地閱讀,從而讓學生在有效的課堂閱讀時間內獲得更多的閱讀技巧。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背影》這篇文章的教學時,在備課階段,筆者就通過互聯(lián)網查閱了很多與此相關的材料,以此幫助學生對這篇文章進行深入的理解。首先,在課程的開始,筆者帶領學生將這篇文章的基本內容、文章結構以及作者在文章中所流露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做了充分的講解。然后,筆者將自己在備課階段搜集的材料通過大屏幕投射出來,讓學生了解更多與文章內容有關的信息,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本篇文章的學習。最后,筆者讓學生對文章進行通讀,并在閱讀結束之后分別說一說本篇文章所表達的情感以及自己的閱讀感受,或者寫一篇讀后感,從而深化學生的理解,鞏固已經掌握的知識。通過擴充與文章內容有關的資料素材,教師在把握整體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也使學生獲得了良好的閱讀學習效果。
大部分學生更加喜歡閱讀教學課堂,因為學生通過閱讀材料能夠了解更多的知識。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學生總是會出現(xiàn)泛泛地閱讀文章故事,對文章的深刻含義不進行深入挖掘,導致浪費了大量寶貴的閱讀時間,出現(xiàn)閱讀效果低的現(xiàn)象。所以,針對這一情況,語文教師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通過合理有效的教學手段,引領學生多角度閱讀學習,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習慣,掌握速讀有效的閱讀方法。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的教學時,筆者在講解這篇文章之前,就讓學生做了充分的預習工作,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了解本篇文章作者的生平以及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在課程開始時,筆者讓學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與文章有關的資料。在學生對此有了充分認識之后,筆者引領學生進行全文學習,給學生深刻講解了這篇文章的寫作技巧和方法。最后,筆者繼續(xù)帶領學生進行深度的探究,讓學生深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以此幫助學生整體把握這篇文章的情感。教師通過合理引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閱讀文章的正確方法,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正確的閱讀習慣,為之后更好地學習高年級語文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閱讀是一個漫長的認知過程。閱讀內容分類廣、種類多。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采用科學的閱讀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yōu)美的古典文學和名著節(jié)選,這些作品的意蘊深遠,文學性極強。在對這些作品進行教學時,可采用略讀、細讀、尋讀、復讀等閱讀方法,以提升閱讀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筆者在教學親情類的文章閱讀時就采用以下教學方法。首先,讓學生進行略讀。筆者在課程開始后會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略讀,時間一般控制在幾分鐘以內,讓學生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為接下來的學習做鋪墊。然后,引導學生詳細閱讀文章。這一過程的重點在于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理順語句,掃除閱讀障礙。接著是尋讀,這一過程的重點就是讓學生在細讀文章的同時標注不理解的語句,畫出體現(xiàn)文章主旨的句子,摘抄精美的語句,以此充分體現(xiàn)閱讀的價值和作用。最后,讓學生復讀。當課堂教學即將結束時,筆者會帶領學生復讀文章,進而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內涵,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提高閱讀教學實效。
教師在進行文章的閱讀教學時,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探究閱讀問題,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小組討論交流中,共同突破閱讀重點和難點,以達到發(fā)散思維、增強閱讀感悟的目的。同時,學生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也會發(fā)現(xiàn)并彌補自身思維的局限性,學習同學考慮問題的角度,并相互借鑒,以此實現(xiàn)共同進步,提升整體學習效率。
初中階段的學習相比小學來說,不僅所學科目多,所學習的知識也相對較難,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會隨之增大。身為初中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教學時,不能忽視閱讀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更不能占用學生的閱讀時間。因為語文是各個學科的學習基礎,閱讀更是增強學生理解能力的重要教學方式。所以,教師應該保證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閱讀活動。
例如,在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閱讀過程中,筆者會先讓學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生活環(huán)境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再閱讀書中的大綱和簡介,了解書籍的大致內容。學生在閱讀大綱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各種問題,此時筆者就要引導學生帶著問題細讀書籍,并且對書中的好詞佳句進行摘抄或者批注,將自己對文章的不同見解記錄下來,與同學、教師進行討論,在不同的見解和分析中,使學生不斷提升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以此實現(xiàn)語文綜合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直以來,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都采用以串講為主的教學方法。而新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采用多種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將誦讀、積累、探究、寫作四個步驟貫穿于文言文教學全過程。為了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教師要有目的地教給學生有關文言文閱讀的方法,從各種文言現(xiàn)象、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出發(fā),從文言特殊句式入手,利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通過圖文并茂的多種方式,讓學生學習文言文,掌握文言文翻譯方法與技巧,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和閱讀文言文的興趣,讓學生樂學、好學,嘗試用文言文進行簡單的寫作,從而提高學生獨立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對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是極其重要的。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課堂教學互動,并且進行自我發(fā)展,學習和掌握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滿足學生對學習的不同需求,從而實現(xiàn)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學校層面也要加大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升的投入力度,招聘專業(yè)素質強的教師,引進現(xiàn)代化教育設備,從而實現(xiàn)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實現(xiàn)高效初中語文教學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