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茹 李俊波
(1.吉林省榆樹市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吉林 長春 130400;2.吉林省榆樹市八號鎮(zhèn)綜合服務中心農業(yè)服務科 吉林 長春 130400)
榆樹地區(qū)處吉林省中北部,松嫩平原腹地特有的黑鈣土為開展大豆種植提供了良好條件。吉林榆樹素有“糧豆之鄉(xiāng)”的美譽,所產大豆質量優(yōu)、數量足。隨著近幾年當地大豆栽培技術水平的提升,榆樹已成為國內優(yōu)質東北大豆主產區(qū)。本文根據吉林省榆樹地區(qū)實際情況,探究大豆高產栽培技術。
重茬大豆產量較不重茬大豆產量低30%~50%,而迎茬大豆產量較不迎茬大豆產量低10%~15%,因此,大豆種植戶應避免連作大豆,而是將大豆與玉米、高粱輪作[1]。比如,第一年、第二年分別種植高粱、玉米,第三年種植大豆,第四年、第五年分別種植高粱、玉米等。
根據大豆高產穩(wěn)產的要求,種植戶可借鑒大豆小行距的栽培理念,利用35~40 cm小壟代替60~70 cm大壟,窄帶密植,壟溝、壟臺高度超18 cm,壟長直線長度超50 m。在確定壟距后,種植戶可以每間隔2~3年進行1次深層機械化翻耕,以提升土壤蓄水保墑能力。若秋季起壟,則應選擇秋季作物收獲后為節(jié)點,進行機械根茬滅除,翻耕起壟[2]。翻耕前可以依據30~45 kg/hm2的標準施加有機肥,也可以施加配方肥,一般施加120~145 kg/hm2磷酸二銨、40~55 kg/hm2硫酸鉀。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施加大豆專用肥(10-20-100),施加量為280~320 kg/hm2。需要注意的是,為了提供種肥利用率,應在整地時一次性施足底肥,并保證種肥處于種子下土層3~5 cm。
根據種植經驗可知,同一個大豆品種連續(xù)種植超5年,減產幅度可以達到14%,因此,在大豆高產栽培時,種植戶應避免選擇自留種或盲目引種,而是優(yōu)先選擇種子部門最新繁育的優(yōu)良品種,如‘吉林44’ ‘白農9’‘吉育57’等。
在種子品種確定后,種植戶應人工篩選種子,將病斑粒、蟲食粒、雜質粒、破損粒篩除,選擇純度超過99%、含水量低于12%且顆粒大、飽滿、無雜質與蟲口的大豆種子。在種子篩選后,大豆種植戶應將種子攤開晾曬2~3 d,達到提高種子發(fā)芽率的目的。在種子晾曬之后,大豆種植戶可以選擇35%多克福種衣劑、大豆種衣劑4號等,將種衣劑與種子按1∶70的質量比進行包衣處理,可降低根腐病、孢囊線蟲病等大豆地下病蟲害發(fā)生率。經包衣處理后,可將根瘤菌粉、水、大豆按2∶2.5∶50的比例混合均勻。將成品放在陰涼通風處,完成根瘤菌接種,種子陰干后可以進行播種。
“早矮密、早晚密”是一種適應大豆生態(tài)類型變化的協(xié)作種植方式,即早熟品種與中、晚熟品種1∶1間種。出于保墑需求,大豆適宜播種期為4月20日至5月10日。播種時需要貫徹肥沃土地稀植、貧瘠土地密植的原則,結合品種特性以及土地條件進行密度調整。吉林榆樹地區(qū)大豆種植密度應在22.5萬~25.5萬株/hm2。
在具體播種時,種植戶應選擇等距點播方法,貫徹定粒下種、定株種植原則,上層覆蓋約3.5 cm厚的土層,結合苗帶適時鎮(zhèn)壓,提墑保墑,為全苗出土提供支持,節(jié)省播種量及間苗用工[3]。一般大豆種植深度應在4~6 cm,避免種植深度過大影響出苗率。
出苗后,種植戶應淺中耕一次,或者進行一次淺趟犁。若趟犁時發(fā)現幼苗植株之間密度過大,則需要進行間苗。
除人工拔除雜草,也可以選擇拿捕凈、禾草克、虎威、苯達松等藥劑復配處理雜草,如20%拿捕凈1500 mL/hm2+48%苯達松2250 mL/hm2,或25%虎威1050 mL/hm2+20%拿捕凈1050 mL/hm2。
播種后,種植戶可以借鑒噴灌、滴灌等節(jié)水灌溉技術,在節(jié)約用水的同時,提高大豆產量。具體需要根據大豆生長發(fā)育需水規(guī)律,結合特定時期天氣干旱情況進行噴灌。
因苗情較弱,需要以大豆開花前期、大豆顆粒剛剛形成為節(jié)點,進行追肥。榆樹地區(qū)多選擇葉面追肥方式。一般在大豆開花前期,追施尿素,追施量為45~75 kg/hm2;在大豆鼓花初期,需要追施尿素、磷酸二氫鉀、硼砂與硫酸錳、硫酸鋅,追施量分別為9,1.5,1.5,0.75,3.0 kg/hm2。施肥時應將上述肥料全部溶解于450 kg水中,簡單過濾后噴灑到大豆葉面上。
大豆種植過程中食心蟲、大豆蚜蟲、孢囊線蟲等害蟲的出現,給大豆產量帶來較大影響。種植戶應根據大豆植株表現,選擇恰當的害蟲防控手段。對于食心蟲,可以選擇45%敵殺死乳油,噴灑防治,或者在成蟲盛發(fā)期,每公頃利用80%敵敵畏乳油1800 mL,取20 cm長的高粱稈或玉米稈,一端去除表皮,插入敵敵畏乳油液中,吸取足夠的藥液,將未浸沒藥液的一端插入大豆田,每5壟設置1行藥棒,藥棒之間的距離是4.5 m,每公頃需使用600~675個藥棒;對于大豆蚜蟲,在8%左右大豆植株出現卷葉時,表明大豆蚜蟲危害植株比例超過50%,應及時利用40%樂果乳油150 mL與凈水混合,或者12%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500倍液、50%滅蚜凈乳油1200倍液混合防治;對于孢囊線蟲,可以在大豆根保菌劑拌種、多年輪作翻茬的基礎上,事先在播種溝渠內撒施辛硫磷顆粒劑,達到有效防治的效果。
吉林榆樹地區(qū)大豆高產栽培需要在倒茬輪作的基礎上,選用優(yōu)良品種,合理密植,合理間作和串帶。同時落實“早矮密、早晚密”的方針,積極適應機械化栽培模式,保障大豆高產穩(wěn)產低成本技術的規(guī)范化應用,為大豆產量的提升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