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強(山東省鄒城市為民服務中心 山東 鄒城 273500)
甘薯是一類營養(yǎng)豐富、產(chǎn)量高、耐干旱的糧食作物,具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蛋白質。我國甘薯的種植面積和生產(chǎn)總量位居全球第一,山東作為農(nóng)作物種植大省,甘薯的種植面積約為40萬公頃,臨沂、臨沭、萊西、鄒城、夏津、肥城多地均有種植。甘薯用途廣泛,鮮薯可以直接食用,還可制成淀粉、粉條和粉絲等,其中招遠享有“銀絲之鄉(xiāng)”的美譽,招遠粉絲是山東省知名特產(chǎn)品牌。甘薯渣可作為醬油和食醋的生產(chǎn)原料,為廣大農(nóng)戶增收開拓重要途徑。
品種是影響甘薯產(chǎn)量和質量的關鍵因素,優(yōu)良種薯要求無病蟲害,無凍害,無雨淋水浸,大小均一,皮色鮮亮。
薯塊播種至苗床前需要進行消毒處理,可用50%多菌靈700倍液或4%甲基丙磷300倍液浸泡種薯塊5 min,也可用53℃溫水浸泡10 min,浸泡處理期間要定時翻動,讓每個薯塊能均勻受溫或完全浸泡到藥液內。
選苗時要盡量選擇健康薯苗,苗齡(32±2)d、無病害、葉片肥厚、顏色鮮綠、頂三葉齊平,且節(jié)間長3 cm,株高20 cm,百株苗重超過500 g[1]。
種薯上床后3 d可高溫催芽,溫度控制在(36±2)℃;芽長出后降低溫度繼續(xù)催芽,溫度控制在(30±1)℃;薯苗長到10 cm后將溫度降低至(27±1)℃;煉苗時溫度要繼續(xù)降低,維持在(19±2)℃即可。
甘薯的種植環(huán)境要選擇在排水良好、土壤透 氣性強的砂土地,若土地為黏土,甘薯會減產(chǎn) 10%~30%。由于甘薯根系生長旺盛且體積膨大, 土壤孔隙為20%時,可以滿足根系對氧氣的需要。甘薯生長期鉀元素需求量較大,不需要過多的氮元素,因此土壤中水解氮含量不宜過多,以防地上植株徒長。甘薯種植區(qū)域土壤pH以6.5~7.5為宜。由于甘薯耐干旱,因此土壤保墑性能要強。
整地時適當深耕可提高產(chǎn)量,深耕達25~ 30 cm可以加速土壤養(yǎng)分釋放,促進根系膨大。若深耕超過30 cm,甘薯萌芽困難,土層也易被破壞,不利于土層透氣。整地過程中要同時施加有機肥+磷酸鉀+磷酸二銨,每667 m2產(chǎn)量為2500 kg的甘薯地塊,整地時上述三種肥料使用量分別為4 m3、20 kg和25 kg[2]。
山東省春薯育苗時間在3月20日至3月底,一般在5月5日至10日栽植,而夏薯在6月20日至6月底栽植。春薯栽植前要查好氣候信息,過早栽植會減產(chǎn)且薯皮顏色不鮮亮,而夏薯要適時早栽,才能保證穩(wěn)產(chǎn)豐產(chǎn)。甘薯種植大多采用溫床或地膜覆蓋技術,很少采用露地播種,尤其是春薯,采用地膜覆蓋技術可以保溫保肥,提高產(chǎn)量。地膜覆蓋有單膜覆蓋、大壟雙行雙膜覆蓋兩種方式,前者栽苗后用50%乙草胺300 g兌水100 kg,對地表均勻噴灑,可有效防止雜草和甘薯搶奪養(yǎng)分,大壟雙行雙膜覆蓋需要提前10 d栽秧,這樣可避免受春寒。夏薯育苗一般在無病害和蟲害的苗圃內進行,選擇優(yōu)質健康薯苗進行栽植。
不同甘薯的栽植密度不同,如榮成甘薯的春薯栽植密度為3500株/667 m2,壟寬和株距分別為75~80 cm和25~28 cm;夏薯栽植密度為4000株/667 m2,壟寬和株距分別為70~80 cm和20~23 cm。土壤表層溫度超過15℃時進行栽植,薯苗栽植深度以4~5 cm適宜[3]。
甘薯扎根緩苗期是指薯苗栽植后至開始形成新根的階段,共約30 d,管理重點為查苗補苗。選擇在晴朗天氣進行栽植,根據(jù)土壤濕度合理澆灌,保障土壤水分能滿足根系成活需要。栽苗 10 d開始查苗,14 d內完成補苗,補苗后及時澆水,才能提高補苗的成活率。栽苗后15 d補充苗肥。
分枝結薯期甘薯根系發(fā)育旺盛,莖葉開始覆蓋地面至封壟,此時期環(huán)境溫度較高,需要做好補水補肥工作,每667 m2地可施加尿素3~4 kg,澆水后需及時松土,保持土壤透氣性。
該期莖葉生長最為旺盛,為避免地上植株徒長,需合理打芽,抑制主梢瘋長,也可向頂梢噴灑促花王3號溶液(4 g粉劑溶于100 kg水)。
進入薯塊快速膨大期后,天氣降水量減少,葉面容易發(fā)黃,引起莖葉早衰,影響薯塊膨大,每667 m2可施加10 kg尿素,并向葉面施灑地果壯蒂靈,促進地果膨大。
甘薯黑斑病,可用溫水(53±1)℃浸泡種薯 10 min進行殺菌,栽植前用50%多菌靈2000倍液浸苗也可殺滅黑斑真菌,或發(fā)病期噴灑75%白菌清500倍液。甘薯根腐病,選擇抗病性能強的‘煙薯3號’,并做好輪作或間作管理,發(fā)病期間可用50%硫菌靈噴霧防治。甘薯瘟病,可在栽植前使用72%農(nóng)用硫酸鏈霉素4000倍液浸苗,浸泡10 min即可達到殺菌效果。此外,噴灑25%亞胺硫磷500倍液可防治小象甲蟲,噴灑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可防治甘薯莖螟,噴灑20%丁硫克百威乳油1000倍液可防治甘薯卷葉蟲。
10月20日前后甘薯基本停止生長,山東地區(qū)一般在10月5日至15日收獲甘薯,若收獲不及時,甘薯內的淀粉含量會下降。隨著天氣轉涼,甘薯曬干率明顯下降,溫度低于10℃可能會發(fā)生凍害。應選擇天氣晴朗的上午進行收獲,下午統(tǒng)一入窖。收獲、裝車、卸貨等操作要輕,以防損壞薯皮薯肉。
入窖前要用清水沖洗貯藏窖,然后噴灑50%多菌靈500倍液對貯藏窖進行徹底消毒。入窖過程中將有凍害、病蟲害、表皮損傷、雨淋水浸、發(fā)芽的薯塊剔除,貯藏甘薯量占貯藏窖空間的2/3,貯藏窖環(huán)境溫度控制在(12±2)℃,相對濕度控制在85%±5%。入窖30 d內要做好通風換氣,以防窖內濕度過大;入窖30 d后至立春這段時間,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出窖前注意窖內溫濕度的調控。
受甘薯傳統(tǒng)種植觀念的影響,農(nóng)戶在甘薯種植前常沒有進行合理深松和深耕操作,會導致土壤肥力無法完全釋放,并且甘薯病蟲害種類繁多,若種薯消毒和田間管理不當,很容易發(fā)生黑斑病、花葉病毒和根腐病等,影響甘薯品質和產(chǎn)量。山東省作為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種植大省,在甘薯育種和栽植方面具有優(yōu)勢,需要在充分挖掘優(yōu)質甘薯種質資源的同時,拓展甘薯用途,促進甘薯加工產(chǎn)業(yè)發(fā)展,帶動甘薯全產(chǎn)業(yè)鏈的發(fā)展,提高種植戶的經(jīng)濟效益。